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宏观经济论文 >

项目导向型中小企业动态联盟构建与运行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15 00:16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各行各业中不断涌现出规模庞大、技术复杂、资金投入高的项目,能够承担这样的项目可以提高企业利润和提升企业自身声誉及能力,但是,由于技术、规模和资金的原因,以项目形式组建的中小企业往往无法独立完成这样的项目,缺乏规模经济优势是中小企业与大企业相比所表现出来的一大显著不足。而与大型企业相比,区别产生于内部分工和专业化的规模经济的差异,中小企业也可以通过技术、资金、人才等合作形成具备一定规模的动态联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寻找项目机会,同时,在某些项目上,具备与大型企业竞争的机会。项目导向型中小企业动态联盟是指为取得并完成某一大型项目,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中小型企业或者组织,依靠合作协议或联合组织等方式而结成的一种网络式的联合体。其中,动态联盟中的盟主或核心企业通过协调多种项目所需资源,弥补自身和其它中小企业的不足,快速召集,各个中小企业快速响应,组成项目导向型的联盟形式,以满足大型或技术要求较为复杂的工程项目对资源、降低风险和提升效率的需求,进行协商决策、共享收益、风险均摊。 市场环境变化剧烈,大型企业的项目越来越向着技术复杂、人才要求高和资金需求量大的方向发展,这也使得一两个中小企业已经无法完全胜任大企业的外包项目,而由若干中小企业联合形成的项目导向型动态联盟恰恰可以弥补这一不足,联盟中的中小企业凭借各自优势在项目进行过程中互相协作,合作完成复杂项目,同时,通过在合作中形成的信任和默契感,还可以组建更稳定、长期的动态联盟形式。项目导向型中小企业通过合作的形式组成动态联盟,企业之间可以在人才、技术、设备和各种社会资源等方面进行互补,从而可以完成那些自己无法独自承担的项目机会。项目导向型中小企业的动态联盟可以成为大型企业的有力补充,对于大企业,可以把某些大型项目的基础部分交给一些具有一定实力的中小企业来完成,而把更多时间、人才用在新技术研发和市场拓展方面,节约了大型企业的资源投入,有利于大企业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同时,中小企业也可以充分整合自身的优势,集中主要资源发展承担项目的专项能力,从而,在激烈的国内外竞争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目前关于项目导向型中小企业动态联盟的相关研究并不多见,其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目前研究中已经积累了较为丰富的针对动态联盟成员选择和评价的理论成果,但是在对项目导向型企业动态联盟形成后的绩效评价问题的研究略显不足,而对这一问题的研究恰恰有助于动态联盟发现自身运行的问题。 二、较少有对项目导向型动态联盟运行机制进行系统研究,特别是对成员关系协调、联盟稳定性影响及保障的研究论文还并不多见,所以,需要全面研究动态联盟稳定运行过程中的各种内外因素,以保证动态联盟健康、稳定、协调地发展和运行。 三,合理的收益分配是项目导向型中小企业动态联盟稳定运行的关键,缺乏对项目导向型中小企业动态联盟收益分配问题的全面性分析,特别是在进行联盟成员收益分配机制设计时没能充分考虑到风险影响这一关键要素,另外,对成员努力程度考虑还不够细致。 四、还未发现从治理结构视角研究项目导向型动态联盟的治理问题,动态联盟运行过程中存在各种问题,这需要依靠切实有用的治理机制来解决,而企业治理结构理论,可以帮助我们研究处理这些问题。 综上所述,本文以项目导向型中小企业在面对技术复杂、规模宠大、资金需求量大和人才要求高的大型项目时所临时组合而成的动态联盟为研究对象,从项目导向型中小企业和项目的特点出发,结合动态联盟的理论研究基础,着重研究项目导向型中小企业动态联盟的构建、形成过程和形成之后的运行机制,其主要的研究结论与内容包括: 一、分析了项目导向型中小企业动态联盟的构成主体和特征,以及动态联盟形成的主要动因包括有效降低成本、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竞争力和高效应对市场,并分析了联盟成员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制定了项目导向型中小企业动态联盟的构建原则,分析了项目导向型中小企业形成动态联盟的构建过程及与其相适应的运行条件。项目本身是具有独特性,唯一性。项目市场是多变的,动态联盟内部结构和外部环境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动态的网络组织结构,当盟主企业发现新的项目机会并不能独自完成时,动态联盟即会被快速组建以应对项目需求,而当项目完成后,大多动态联盟即随之解散。同时,动态联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其内部结构也不是始终如一的,通常可以根据业主对项目需求的变化进行动态的调整,所以,具有较强的动态性。另外,不同的动态联盟的组织模式直接影响到其运行机制和管理形式,也就是说,不同的动态联盟形式必须建立与其相适应的组织模式。 二、研究项目导向型中小企业动态联盟的运行问题,本文主要抓住其中对联盟构建和运行的起着关键作用的三个机制进行研究,包括项目导向型中小企业动态联盟的稳定性及其机制、联盟成员间的收益分配机制以及基于治理结构视角的动态联盟的治理机制,根据现有理论研究可以看出这三个机制的科学设计可以保障项目导向型中小企业动态联盟的正常运行,同时也是动态联盟运行过程中的主要存在问题的解决途径。与一般企业建立的战略联盟不同,项目导向型中小企业建立的动态联盟的管理更为复杂,其中主要原因是大部分企业管理高层还停留在较为传统的管理理念当中,仍然以本企业为主,即便是已决定与其它企业形成联盟,但是合作程度却有所限制,例如在资源使用,信息共享和核心技术的应用方面,这使企业之间存在着较为严重的沟通障碍和合作壁垒。同时,这也是项目导向型中小企业动态联盟不稳定的直接诱因。 在收益分配方面,项目导向型中小企业动态联盟整体所取得的收益应当大于单独每个企业各自完成项目获取的收益总和,其中一部分是来自于对新项目的获取,一部分来自于资源整合之后的项目完成效率的提高,而对于每一个项目导向型企业来说,动态联盟是可以获得新增收益的,在资源合理付出和配置的前提下,新增收益充分体现了对联盟中中小企业付出的综合成本的回报。动态联盟运行成功的关键就是通过科学合理的设计收益分配机制,协调好联盟成员之间的各种因收益分配而造成的冲突,特别是因为合作产生的新增收益分配问题。通过学科交叉,利用生物学中的种群共生模型,探讨项目导向型中小企业在联盟中如何从不稳定到稳定的过程,在生物学中各个不同种群的共生需要某种均衡条件,同时,在项目导向型的动态联盟中依然存在这样的均衡,在这里我又运用了动态博弈分析方法,得到了项目导向型中小企业动态联盟稳定的含义与均衡条件。当然,联盟的收益分配还会受到很多其它因素的影响,但是无论如何,对于联盟的盟主或是核心组织来说,都需要制定出一套科学合理的收益分配方案,而且必须在联盟组建之前制定具体方案细则。另外,分配并不是一步完成,需要较长的过程,不断修正、完善分配的效率和公平问题。一个好的分配方案,有利于联盟的可持续运行和保持联盟的稳定性,也有利于促进联盟企业工作的积极性,这无形当中又可以提高联盟整体的收益。 项目导向型中小企业动态联盟治理结构的本质就是在委托代理机制下,进行规范和平衡各个利益主体间的权利、义务和责任关系的相关制度安排。以项目为导向的中小型企业动态联盟治理结构体现为联盟和主要的利益相关者,如核心业务的专业工程公司,服务企业,设备,材料供应公司和设计公司的权利,义务和责任之间的关系制度安排。以项目为导向的中小型企业动态联盟治理需要建立在项目的基础上,依靠良好项目责任制的实施框架和体制框架,提供整个项目运行网络的基本治理框架。另外,不断优化的动态联盟治理结构,继续降低委托代理成本,以实现“双赢”的局面,是动态联盟治理的基本原则。 三、项目导向型中小企业动态联盟与传统企业联盟的主要区别在于动态联盟本身的临时性和动态性,以及项目的唯一性、确定性和不可逆性等等,这些使得其绩效考核与一般意义的企业和企业联盟有着根本区别,所以,对项目导向型中小企业动态联盟的绩效考核不能完全沿用传统的绩效考核办法。只有明确了绩效评价的目标,才能确定绩效评价的内容及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与方法。绩效评价的目标是指进行绩效考核的原因,即解决为什么要进行绩效评价,绩效评价的初衷。项目导向型中小企业动态联盟绩效评价是以联盟成员加入联盟时各方契约与合同为依据,通过理性的成本和收益为量度基础,从而实现以下目标:(1)确保成员企业严格遵照契约的规定,按契约中协议要求来完成自己所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所要承担的任务,包括对协议中某些不完全合理的地方进行逐渐完善、补充,以保证联盟成员不断提升项目执行能力,提高项目完成质量;(2)项目导向型中小企业动态联盟进行风险估计与控制的需要;(3)动态联盟成员进行收益分配的客观依据;(4)动态联盟项目成本控制的需要等方面的目标。 本文通过研究项目导向型中小企业动态联盟的绩效评价方法,构建了符合项目导向型中小企业动态联盟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对联盟绩效的持续考核与评价,识别动态联盟优化的机会所在,可以达到降低联盟体运营成本、改善并提高客户满意水平、增加整个联盟整体收益的目的。本文主要针对现有的对动态联盟评价指标的不足,从项目导向型中小企业动态联盟盟主企业的视角出发,构建一种具有科学性、系统性的动态联盟综合绩效评价的指标体系,从而也间接地评价动态联盟适应市场环境和满足顾客要求的能力。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F276.3;F224
【图文】:

稳定性图,动态联盟,成员


盟主企业在进行动态联盟成员选择时,不只是对潜在成员的项目执行能力、企业文化组织模式和运行状况等进行认真考察,更重要的是对动态联盟组建后的运行风险控制和防范,也就是说,要在动态联盟正式组建之前尽最大努力将联盟运行风险控制在可控制范围之内。一般来说,项目导向型中小企业可以采取以下措施防范风险:首先,要分析潜在成员的可能撤出联盟的渠道。一些成员加入联盟时没有充分投入应付出的人力、财力和物力,或者是很容易退出联盟组织,则一旦某成员企业发生道德缺失和短视行为,就会对动态联盟发展造成障碍,甚至是损害联盟的利益。其次,要对潜在成员以往的信用等级进行评估。根据候选成员企业的资金实力、组织模式、成立长短经营信誉等情况,对潜在成员进行信用评估,必要时可以选用专业的信用评级机构来完成,以保证评估结果的准确性,从而将一些潜在的可能会对联盟造成危害成员排除在外。动态联盟的盟主企业最好是在与自己存在较长时间业务关系、长期合作,彼此建立信任关系,并具有较强密切关系的企业中选择。从已有的关系组织中选择可以节省很多成本费用、并且使动态联盟更具稳定性。(如图 3.1)伙伴企业选择与评伙伴企业过程重组项目组

模式图,动态联盟,核心资源,具体项目


图 3.2 盟主主导形式的动态联盟态联盟。这种模式的特点在于认为动态联盟中在平等、互利、共赢的基础上而进行的合作,为动态联盟提供出自身具备的核心资源或重要一具体项目机会的合作开发,以及出于长期战,完全的民主式动态联盟也是不存在的,因为员都是绝对的平等,所谓的民主也是相对于其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忠华;虚拟企业利益分配有效性评价[J];商业研究;2003年02期

2 刘新学;;虚拟企业知识共享风险产生机理研究[J];商业研究;2006年18期

3 欧阳国欣;论国有企业治理结构的完善[J];财经科学;2003年03期

4 冯德连;中小企业与大企业共生模式的分析[J];财经研究;2000年06期

5 冯涛,鲁政委;虚拟企业的契约特征及其治理[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3年05期

6 吴宪华;动态联盟的分配格局研究[J];系统工程;2001年03期

7 周浩;企业集群的共生模型及稳定性分析[J];系统工程;2003年04期

8 闫琨,黎涓;虚拟企业风险管理中模糊综合评判法的应用[J];工业工程;2004年03期

9 雷宣云,叶飞,胡晓灵;虚拟企业战略性合作伙伴利益分配方法研究[J];工业工程;2005年05期

10 彭本红,孙绍荣,纪利群;动态联盟伙伴选择的组合评价研究[J];工业工程;2005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雄;动态物流联盟运作管理理论与方法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71358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hongguanjingjilunwen/271358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24f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