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宏观经济论文 >

我国经济核心地发展扩散的空间机理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16 22:41
【摘要】:经济核心地的发展扩散伴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以及工业化、城市化的全过程。目前国内外学术界对于发展扩散中的创新扩散、技术扩散等进行过讨论,但已有的区域思维、区域发展理论、扩散理论等均缺乏对于扩散现象的解释即扩散机理的研究;而现实中,区域非均衡发展问题、区域差异性问题、区域外部性问题等日益加强,对于这些问题的认识与解决亟需相关理论支撑,经济核心地发展扩散的空间机理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本文的选题正是基于此背景而提出的。 本研究以对国内外文献的理论梳理为基础,以SPSS统计软件、Eviews计量经济软件、Matlab数学软件以及ArcGIS空间分析软件为工具,采用因子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Granger因果检验法、随机游动模型模拟法,结合理论模型的构建,对我国经济核心地发展扩散的空间机理进行了探讨。全文共分为八章: 第一章导论部分,分析了文章的选题背景;对经济核心地、发展扩散、空间机理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并简单介绍了文章的研究目的、研究意义、拟采用的研究方法以及文章的体系结构与章节安排。 第二章国内外相关研究与述评,从经济核心地的研究、发展扩散的研究、经济核心地的发展扩散研究以及发展扩散的空间机理研究四个方面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了梳理,并对已有相关研究进行了简要述评。 第三章我国经济核心地的地理格局,构建了经济核心地测度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我国经济核心地进行了测度,确定了我国经济核心地的等级体系与空间分布格局,并对我国一级经济核心地与我国经济发展的格局进行了简单的探讨。 第四章我国经济核心地发展扩散的空间模式,从区域发展扩散的影响系数、空间距离对发展扩散的影响的角度出发构建发展模型,探索了我国经济核心地发展扩散的空间模式类型,并借鉴随机游动模型,提出了发展扩散在非均质空间环境下的扩散方程,利用Matlab软件对发展扩散的空间模式进行了模拟。 第五章特定空间模式下经济核心地发展扩散的影响因素,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及我国的实际情况,分析了我国经济核心地发展扩散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方式,并构建了空间模式与影响因素的二维理论模型。文章研究认为,我国经济核心地发展扩散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地理环境、空间距离、发展势差、空间聚集、基础设施和制度环境,各影响因素通过形成发展扩散障碍、改变发展扩散成本和决定发展扩散能力这三种方式来对经济核心地发展扩散过程产生影响。 第六章我国经济核心地发展扩散的空间机理,基于二维理论模型探究了我国经济核心地发展扩散的空间机理,并构建了空间模式、影响因素与空间机理的三维理论模型。文章研究认为,我国经济核心地发展扩散的空间机理主要包括空间规模递增机理、地价竞租机理、要素流动机理、市场空间竞合机理、产业链条机理以及政府激励机制。各空间机理通过内部驱动和外部拉动作用于经济核心地的发展扩散。 第七章基于三维模型的我国经济核心地发展扩散的空间效应,基于空间模式、影响因素与空间机理的三维理论模型,探究了我国经济核心地发展扩散的空间效应。文章研究认为,发展空间扩散存在促进区域经济增长、平衡区域差距、提升区域就业、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空间正效应,以及使接受发展扩散区域生态环境遭受破坏、接受发展扩散区域发展机会的剥夺以及发展扩散引起的人口流动会带来一些不稳定性因素的空间负效应。 第八章结论部分,主要进行了论文研究的学术总结。通过对论文研究的总结归纳,概括了8点基本结论和4个创新点;最后指出了论文研究的不足之处及今后的研究方向。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F224;F124
【图文】:

地理,房价,扩散层,价格波动


东北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国城市住房价格的地理扩散城市居民住房价格的快速上升是一个 发展扩散 的过程。故本文通过 扩散汇城市数 来反映 国内消费品市场价格波动中的地位 这一指标。对 1998-2009 年间 35 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指数面板数据,进行单位果检验(检验结果见附录 1),表明中国城市居民的住房价格在经济地位最间存在波动的传递,这种价格波动的传递表现出水平方向上的地理方向性的 4—4—9—9—9 的层级结构性(方晓萍,丁四保,2012)[213]。我国城市房层级见图 3-1。根据表 3-12 所示的层级划分规则可得 35 个大中城市对应其城市住房价格波动的扩散汇城市数,见表 3-13。,得到了表 3-1 我国经济核心地测度指标体系中各指标的量化值,为下文心地的测度提供了数据基础。

空间格局,二级,大中城市,核心


成都 -15.8182 34 南宁 西安 -18.2498 35 西宁 太原 -23.6029 —— —— 经济核心度 FF 的值为正,表示其所对应的样本城市的经经济核心度的平均水平之上;经济核心度 FF 的值为负,济核心度处于这 35 个大中城市经济核心度的平均水平之下心地的空间格局我国经济核心地的测度结果(表 3-19)可看出,北京、上海、核心度最高,笔者将这四个城市称为一级经济核心地。其、厦门、福州等城市,其经济核心度在 35 个大中城市中处为二级经济核心地。我国一级经济核心地和二级经济核心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明皓,薛丽霞,王佐成,汪红群;基于GIS的山地城市职能空间扩散分析[J];重庆邮电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4期

2 李培;;中国城市经济运行的特征分析[J];财经研究;2007年05期

3 丁四保;王晓云;;我国区域生态补偿的基础理论与体制机制问题探讨[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4 丁四保;;中国主体功能区划面临的基础理论问题[J];地理科学;2009年04期

5 方晓萍;丁四保;;中国城市住房价格的地理扩散及其区域外部性问题[J];地理科学;2012年02期

6 王志国;物流场论及其在经济分析中的应用[J];地理学报;1990年01期

7 王铮,马翠芳,王莹,翁桂兰;区域间知识溢出的空间认识[J];地理学报;2003年05期

8 方创琳;刘海燕;;快速城市化进程中的区域剥夺行为与调控路径[J];地理学报;2007年08期

9 王铮,邓峰,杨云彦;人口扩散与空间相互作用的联系[J];地理研究;1991年01期

10 张文忠,樊杰,杨晓光;重庆市区企业的扩散及与库区企业空间整合模式[J];地理研究;2002年0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高振刚;城市总部经济发展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2 赵娜;中国东部地区的技术扩散空间溢出效应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3 王莉;QQ传播的外部性研究[D];湖南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71669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hongguanjingjilunwen/271669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1c9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