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宏观经济论文 >

推进我国城乡一体化的制度创新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17 11:33
【摘要】:城乡一体化,是我国在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进程中必须融入的一个战略过程。推进这一过程,必须基于国情通过制度创新破除现有的城乡二元体制;推进这一过程,就是通过制度创新把城乡发展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实现城乡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等诸多方面的协同发展。 长期以来,我国城乡发展失衡、差距大,城乡关系不协调;究其根本原因在于“户籍制度”及相关制度安排使然。要实现真正的城乡融合,即实现城乡一体化,须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尤其须要制度创新。 本文以《推进我国城乡一体化的制度创新研究》为题,以统筹城乡发展为主线,以破解其制度障碍为重点,探求构建城乡一体化制度创新的框架体系及对策。 本文主体部分由六章内容所构成: 第一章内容是“城乡一体化制度创新的依据及相关理论阐释”。在这一部分,首先对城乡一体化制度创新概念进行了界定,在此基础上,提出并论述了城乡一体化制度创新的理论依据;其次分析和阐释了国内外关于城乡一体化制度创新的相关理论,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相关理论、中国共产党几代领导集体的相关理论以及国内外学者的相关论述。 第二章内容是“我国城乡一体化改革的制度分析”。这一部分梳理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城乡一体化制度变迁的历史演进过程;重点对我国城乡一体化改革的现行制度和制度困境进行了理论剖析:首先对我国城乡一体化改革试点工作中的制度经验进行了总结,其次从制度障碍、制度缺失和制度改革滞后等三层面分析了我国城乡一体化改革面临的制度困境。 第三章内容是“发达国家城乡一体化制度经验及其对我国的启示”。通过对几个发达国家城乡一体化理论和实践模式进行分析,总结其主要制度经验,重点论述了对我国推进城乡一体化改革及制度创新的启示。 第四章内容是“推进城乡一体化制度创新的影响因素及评价指标”。首先从非制度因素、现行制度的完善程度、城乡一体化对新制度的需求三个方面分析了推进城乡一体化制度创新的影响因素;其次提出了城乡一体化制度创新评价指标的设计原则,即从城乡经济发展的融合度、城乡社会发展的融合度、城乡生活发展的融合度、城乡人口发展的融合度、城乡可持续发展的融合度五个方面,对城乡一体化制度创新进行了量化指标设计。 第五章内容是“推进我国城乡一体化制度创新的原则、思路与框架”。其一,提出了推进我国城乡一体化应本着客观性、公正性、均衡性、民本主义和向农村倾斜的制度创新原则;其二,探讨了推进我国城乡一体化制度创新的总体思路,包括目标、指导方针和路径选择三个方面;其三,从城乡产业发展、劳动就业等七个方面提出推进我国城乡一体化制度创新的基本框架即内容。 第六章内容是“推进我国城乡一体化制度创新的对策建议”。本章提出:一是推进城乡一体化制度创新的基点,是打破城乡二元社会结构;二是推进城乡一体化制度创新的核心,是解决“三农”问题、缩小城乡差距,以改善民生;三是推进城乡一体化制度创新的保障,是完善政策体系,加强法律建设,转变政府职能。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F299.2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宫丽;闫桂波;;城乡一体化的含义·多面性与政策选择[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20期

2 鲁长亮;唐兰;;城乡一体化建设模式与策略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03期

3 汪波;;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几点思考[J];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2009年02期

4 段竣铭;牟科俭;;基于城乡一体化背景下的我国农村信息化建设的思考[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10年03期

5 童中贤;我国城乡一体化的制度分析[J];常德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6 谭希培,宋金枝;我国二元结构的制度透析[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7 许经勇;;构建城乡一体化的新型城乡关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理论思考[J];财经问题研究;2006年09期

8 詹卉;;从马克思主义城乡融合理论看中国城乡统筹[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2006年05期

9 马燕;走城乡一体化发展之路——对中国二元经济结构的思考[J];渝西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10 张本效;;优化农民工社会生态,构建城市和谐社会[J];城市发展研究;2006年03期



本文编号:271754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hongguanjingjilunwen/271754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1b9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