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宏观经济论文 >

工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与波动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26 04:33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革命推动工业企业的发展,大多数的传统产业开始逐渐向知识密集型产业转型,与此同时科学技术和经济发展之间的配合显得更加亲密无间,企业产品的生命周期呈现级数倍衰减,高新技术替代传统技术的频率明显增加,这些都是这一场新革命的显著特点。从宏观角度来看,能否进行有效的知识积累和实施高效的技术创新是一个国家科技竞争能力强大与否的重要表征;从微观角度来看,其无疑是一个企业能否在激烈的国际化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的关键所在。目前,我国工业企业所面临的国际竞争更是空前激烈,各国企业纷纷以进行技术创新活动并获得持续领先的技术创新能力作为自身的立命之本,技术创新能力已被公认为是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毫无疑问,一个国家整体经济水平的发展很大程度上有赖于国内工业企业的发展水平,从发达国家的发展实例来看,一个整体经济发达的国家必定具有坚实的工业企业基础。这是因为工业企业经常作为大型技术创新项目的创新主体,而这些国家级的大型创新项目往往会决定着一个国家在此方面的绝对领先优势,从而创造出国家“超额垄断利润”。因此,对国内工业企业的发展情况(特别是技术发展能力)进行准确的定位就显得尤为重要了。而如果想要达到这一目的就必须寻找到一条有效的途径,来科学、有效的评价工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并结合相关理论分析技术创新能力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所表现出的独有特征。 第一,对本论文的研究背景、目的与意义进行了介绍,在此基础上,一方面从技术创新能力概念、结构界定、评价指标和方法、实证研究等方面对国内外关于技术创新能力方面的研究文献进行了梳理。 第二,对技术创新理论的研究现状进行整理,从而保证论文研究的前沿性,为论文的后续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其次,介绍了本论文用到的相关理论,主要包括:创新理论、技术创新理论以及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等。 第三,对工业企业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对工业企业的特点进行了分析。同时,从企业规模、经济类型、产业特征、区域特征等方面,对工业企业的总体情况进行了分析。从技术创新的基础条件、资源投入、产出、外部环境等四方面,分析我国工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现状。并结合我国实际国情,分析了工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环境因素、企业特性、技术创新动因、技术创新模式。 第四,在对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的分类进行说明的基础上,指出指标体系构成的原则与思路,确定了评价指标体系的具体设置。综合考虑层次分析法和熵理论,构建了工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评价模型,并结合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在此基础上,对工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波动进行界定,从内在规律、“人、财、政策”、所处环境等三方面对工业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波动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运用三年移动平均法计算工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波动周期进行实证研究。 第五,从经济环境、技术环境、制度环境、企业文化、资源投入、技术创新战略、波动特性等方面,提出促进我国工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对策,为我国工业企业技术创新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石油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F273.1;F224
【图文】:

经济类型,企业,三资企业,工业企业


三资企业数为77847个,占企业总数的比例为 18.27%。通过以上数据的对比我们可以发现,在我国的工业企业当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三资企业在工业企业总数中所占比例均呈现出不同程度的下降趋势,具体情况如下图2一1所示。黔黔戮酬龚珊}!缪誉 誉 落落燕象谁淤攀胜照粉筑轰公美妻:共毛 毛 参参轰落急;嫉庸荟熟蒙蕊 蕊 羹羹矍龚鬓鬓鬓鬓:藻 藻 黝黝瓣臀参曝赓俞 俞 霸霸药靛狐藤奏 奏 煞煞爵一蔚 蔚 赢赢赢 圈圈 2007770.0614440.2003330.738333 EEE2008880.05550.1827770.767333黔黔戮酬龚珊}!缪誉 誉 落落燕象谁淤攀胜照粉筑轰公美妻:共毛 毛 参参轰落急;嫉庸荟熟蒙蕊 蕊 羹羹矍龚鬓鬓鬓鬓:藻 藻 黝黝瓣臀参曝赓俞 俞 霸霸药靛狐藤奏 奏 奏奏奏奏奏围围围围围围围围围围围围围围围围围围围 围围200777煞煞爵一蔚 蔚 蔚圈200888蘸蘸蘸 圈圈 2007770.0614440.2003330.738333 EEE2008880.05550.1827770.767333图2一1企业按经济类型分类 F19.2一 1enterpriseselassifieationfromeeonomiegrouPing 2.1.2.3工业企业的产业特征从工业企业的行业分布情况来看,2008年在我国工业企业中饮料制造业也达到5411家,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企业25727家

指标图,现状图,工业企业,区域特征


第2章工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现状及影响因索分析其中江苏拥有工业企业65495家,浙江58816家,广东52574家,具体情况见下图2一2。其他40%江苏15%嚼黯一竺」一几海辽宁山东12%4%5%10%礴万痊‘厕面;于系己而示面一习匹-上些声鱼基塑_________}图2一2工业企业的区域特征Fig.2一 2regionaleharacteristicsofindustrialenterPrises从工业总产值角度来看,江苏省以67798.68亿元位居第一位,浙江工业生产总值为40832.1亿元位居四位,广东、辽宁、上海的工业生产总值分别为:65424.61、24769.09、 25120.92亿元。 2.1.3我国工业企业创新能力的现状分析实践表明,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现状进行有效的分析,是客观认识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所处地位高低的有效途径。通过对相关文献进行研究和分析,本文认为可以从工业企业技术创新的基础条件、工业企业技术创新资源的投入情况、工业企业技术创新的产出情况、工业企业技术创新的外部环境这四个方面分析l58]。由于历史原因,我国目前统计资料相对还并不是十分完整,因此本文仅选取了最具代表性的科技活动指标来进行分析,通过对我国工业企业不同省份相同指标的横向比较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江旅安;;技术创新——企业技术进步的核心[J];科技与企业;1997年06期

2 田成龙;田隆;李娜;;试论法律制度与技术创新的互动关系[J];商业文化(下半月);2011年06期

3 ;曼罗兰一键式全自动换版装置(autoprint APL)荣获第七届InterTech~(TM)技术创新奖[J];今日印刷;2011年09期

4 刘小帆;张恒达;郭祯祥;;论小麦加工技术创新[J];农业机械;2011年23期

5 施增辉;;广州轻机获2011年度杰出技术创新奖[J];包装与食品机械;2011年04期

6 孙志安;;务必重视技术创新[J];中国经济和信息化;2011年13期

7 李旺;;以文化创新推动企业技术创新[J];科技创新导报;2011年23期

8 宋丹妮;;着眼技术创新 加强质量管理[J];改革先声;2001年06期

9 忻海;;西蒙斯用公式打败市场的故事(20)[J];股市动态分析;2011年32期

10 ;2011包装行业荣格技术创新奖揭晓[J];印刷技术;2011年1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吴开;夏鑫;;技术创新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动力机制[A];2010年(第十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王勇;周振;;论社会资本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A];现代工业工程与管理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6年

3 巴特;;“技术创新”是“知识经济”的重点和主流[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下册)[C];1999年

4 殷浩;;新产品开发及技术创新的重要性[A];云南省机械工程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殷浩;;新产品开发及技术创新的重要性[A];2010全国机械装备先进制造技术(广州)高峰论坛论文汇编[C];2010年

6 ;抓好技术创新 促进技术进步[A];全国纺织科学技术大会资料交流材料汇编[C];2004年

7 方丽;;企业技术创新与人力资源开发[A];济宁市技术创新与可持续发展论文选编[C];2005年

8 房东升;孔平;丁春红;;企业的“矛”和“盾”——浅谈知识产权与企业技术创新[A];济宁市技术创新与可持续发展论文选编[C];2005年

9 林学明;席斌;米红;;区域创新系统的系统结构研究[A];科学发展观与系统工程——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10 李莉;武桂莲;;开发专利文献信息 促进企业技术创新[A];现代图书馆的人本主义思考与实践——2002江浙沪晋图书馆中青年论坛论文集[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晓阳;技术创新是第一要务[N];中国化工报;2005年

2 本报记者 刘方斌;化工节能技术创新要走好两步棋[N];中国化工报;2005年

3 本报记者 徐彦泓 韩凤凤;技术创新是推动产业发展的关键[N];中国建材报;2005年

4 廖志鹏;另眼相看技术创新[N];中国经济导报;2005年

5 梁岩森(作者单位:国家税务总局。本文仅代表个人研究观点);优化税制结构 推动产业和技术创新[N];第一财经日报;2005年

6 薛福康;揭示技术创新的规律[N];光明日报;2005年

7 魏双林;技术创新使“精信”常新[N];河北经济日报;2005年

8 本报记者 张静宇;三星 技术创新助推名牌战略[N];人民日报;2005年

9 李于春;技术创新谋腾飞[N];韶关日报;2005年

10 本报记者 王冀;技术创新是3G发展的灵魂[N];通信产业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范世涛;技术创新的制度分析[D];南京农业大学;2001年

2 段云龙;企业持续性技术创新实现的制度结构作用机理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8年

3 刘浩;高新技术产业集聚促进区域技术创新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4 李卫东;技术创新与企业组织结构选择[D];厦门大学;2002年

5 杨晶晶;经济开放促进技术创新的理论及实证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6 张子峰;公司治理对企业R&D投入的影响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孟祥红;工业企业技术创新测度理论与实践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8 王齐;环境管制促进技术创新及产业升级的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9 徐平;中石油集团自主创新机制及能力评价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9年

10 胡海波;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及其评价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林国华;技术创新与福建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01年

2 刘艳红;促进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政策措施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3 刘振;技术创新自组织系统理论及其应用[D];广西大学;2003年

4 谢国辉;民营科技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5 常亚锋;咸阳石油钢管钢绳厂技术创新模式及激励措施研究[D];西北大学;2003年

6 俞其慧;中央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建设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7 刘奇志;提高株化集团技术创新能力的对策研究[D];中南大学;2004年

8 姜定国;长沙智诚环保工程设备有限公司技术创新战略研究[D];中南大学;2004年

9 张型双;我国企业技术创新制度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7年

10 张丽杰;论知识创新在技术创新中作用的日益突显[D];东华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72982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hongguanjingjilunwen/272982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a2e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