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宏观经济论文 >

海洋产业对沿海城市发展的影响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26 05:02
【摘要】:海洋产业对沿海城市的快速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和内陆城市相比,沿海城市因为其特有的区位优势和资源禀赋,不仅能够通过发展海洋产业促进自身发展,还能够为海洋产业所辐射的其它延伸产业的发展提供平台和资源,进而从经济、社会等多维度表现出更强的发展力。海洋产业对沿海城市发展的影响包括海洋产业带来的直接经济效益和海洋产业蓬勃发展所带动的其他配套产业兴起所带来的间接效益,从经济增长、人口规模扩大、对外交往加深等方面促进沿海城市的发展。本文利用2005-2013年中国53个沿海城市的数据,通过固定效应模型、随机效应模型研究海洋产业对沿海城市发展的影响。并结合城市发展的规律和海洋产业影响城市发展的一般特征,引入城市人口规模作为门槛变量,进行门槛效应模型的检验,分析海洋产业对沿海城市发展影响的非线性关系。研究发现:一方面,无论是海洋渔业、船舶制造业还是海洋交通运输业,均对沿海城市发展有着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另一方面,海洋渔业、船舶制造业和海洋交通运输业均对沿海城市经济发展存在明显的门槛效应。当人口规模分别跨越230.44万人、232.53万人和401.02万人的门槛时,海洋渔业、船舶制造业和海洋交通运输业对沿海城市发展均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但随着人口规模的扩大,海洋渔业对沿海城市发展的影响作用逐渐减弱,船舶制造业和海洋交通运输业对沿海城市发展的影响逐渐增强。因此,本文认为发展海洋产业对沿海城市发展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但在发展的同时应注重海洋产业的产业结构升级,适度发展海洋渔业,大力发展海洋制造业、海洋交通运输业等产业。同时,还应关注不同城市的资源禀赋差异,因地制宜地发展相关海洋产业,如港口城市应发展港口经济等,从而制定该差异化政策。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P74;F299.27
【图文】:

大城市,全球


图 1-1 全球大城市分布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快速发展,导致中西部内陆地区、东北东部沿海地区形成了明显的经济发展差距。2016 年东部以全国 38.4%的人口,国 52.6%的 GDP,其人均 GDP 显著高于中西部内陆地区和东北地区。2017 年,P 排名前十的省份中沿海省份占 7 个;在人均 GDP 排名 TOP100 的城市中,沿海 35 个,占所有 53 个沿海城市的 66.04%2,大连、青岛、宁波、厦门等沿海城市发展为重要经济中心。随着地区经济的优先发展以及人口集聚,在我国东部沿逐渐形成了几大沿海城市群——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京津唐、山东半岛、、粤港澳等城市群。1.2 海洋产业体系不断发展沿海城市快速发展的同时,海洋产业体系也在不断健全发展。海洋产业在我没有明确的界定和管理,新中国成立以后,在很长的一段时期内,海洋相关产业管于各行业部门之下,如渔业划归农业部;港口、海上运输划归交通部;海洋盐

技术路线图,海洋产业,创新点,经济学方法


图 1-2 技术路线图 创新点与不足1 创新点本文的创新点主要有:(1)内容创新虽然国内外对于海洋发展、海洋生态、海洋经济的研究已经相当丰富了,但是直接海洋产业对沿海城市发展的影响,尤其是利用经济学方法的研究还很少,即便是究海洋经济的影响,大多也停留在省级层面。本文将首次通过经济学方法利用城相关数据研究海洋产业对沿海城市发展的影响。(2)方法创新本文在一般性研究的基础上,加入了门槛效应模型,从而得到海洋产业对沿海城展的非线性影响关系,这种非线性的结果对处于不同发展阶段、不同人口规模的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伟;陈梅雪;;金融支持海洋产业发展的国际经验及启示[J];浙江金融;2019年04期

2 叶蜀君;包许航;温雪;;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海洋产业竞争力测度与经济效应评价[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年05期

3 马贝;高强;李华;王晓彤;;亚太国家海洋产业发展经验及启示[J];世界农业;2018年02期

4 朱宇兵;黄宏纯;;加快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海洋产业发展的思考[J];广西经济;2016年11期

5 王超;;大连市海洋产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路径选择[J];乡村科技;2017年23期

6 王超;李枫;;大连市海洋产业经济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J];乡村科技;2017年21期

7 张群;魏远竹;;基于熵值法的福建海洋产业集聚水平综合评价[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15年06期

8 赵维良;荆涛;;基于综合测度的辽宁海洋产业竞争力研究[J];中外企业家;2016年01期

9 张群;魏远竹;;海洋产业集聚与环境资源耦合关系分析——以福建省为例[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06期

10 郑鹏;聂鸿鹏;;中国海洋产业上市公司行业发展状况及特点研究[J];中国渔业经济;2015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龚艳丽;;中国海洋产业呈现多元化走势[A];2009中国海洋论坛论文集[C];2009年

2 ;第七篇 海洋产业与海洋经济[A];2009中国海洋论坛论文集[C];2009年

3 栾维新;韩增林;王茂军;;我国海洋产业高技术化的“瓶颈”与对策研究[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4 陈本良;;构建我国海洋产业发展的保障体系[A];第六届广东海洋湖沼学会、第五届广东海洋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0年

5 刘洋;;海洋产业经济的定量分析技术研究[A];山东省海洋经济技术研究会2005年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赵万里;勾维民;;金融支持海洋产业发展路径探析[A];2014中国渔业经济专家研讨会论文集[C];2014年

7 张本;;海南海洋产业发展战略与对策建议[A];中国科协2004年学术年会海南论文集[C];2004年

8 许罕多;罗斯丹;;中国海洋产业升级对策思考[A];加快转型发展 促进富民强省——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10年学术年会文集(下)[C];2010年

9 上海海事大学课题组;於军;庄佳芳;;上海海洋产业发展战略定位与模式探析[A];东方行政论坛(第一辑)[C];2011年

10 周昌仕;杨钊;陈涛;;湛江市海洋产业发展的资金支持研究[A];2014中国渔业经济专家研讨会论文集[C];201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朱汉斌 陈明舜;广东汕尾推进院地合作力促“蓝色崛起”[N];科学时报;2011年

2 本报记者 吴琳;抓住历史契机 发展海洋产业[N];光明日报;2019年

3 记者 高悦;突破关键技术 构建现代化海洋产业体系[N];中国海洋报;2019年

4 特派记者 龙易强;发展海洋产业海南有条件走到前面[N];海口日报;2019年

5 记者 连涛;整合资源 精准发力 全面提升海洋产业层次和水平[N];威海日报;2019年

6 本报记者 冯敏 蔡志军 陆威;海洋产业奏响蓝色强音[N];北海日报;2019年

7 记者 陈雪怡;把科技城建成国家深海海洋产业新区[N];海南日报;2019年

8 本报记者 张永莉;情注“特医食品” 探寻海洋产业新动能[N];联合日报;2019年

9 记者 匙亮;海洋产业发展座谈会暨威海市海洋院士(专家)顾问团成立会议召开[N];威海日报;2019年

10 记者 梁生;海洋产业重“特色” 农民致富有“法宝”[N];钦州日报;201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詹夏瑞;南海海洋产业优化研究[D];天津大学;2017年

2 狄乾斌;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方法与实证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7年

3 高源;我国海洋产业集聚时空特征、驱动机理及其与区域要素协调发展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2年

4 徐敬俊;海洋产业布局的基本理论研究暨实证分析[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5 张金珍;潍坊海洋产业绩效评估及主导产业选择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1年

6 黄瑞芬;环渤海经济圈海洋产业集聚与区域环境资源耦合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7 周乐萍;我国海洋产业安全评估方法及应用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5年

8 都晓岩;泛黄海地区海洋产业布局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9 向云波;区域海洋经济整合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10 吴云通;基于产业视角的中国海洋经济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梅雪;辽宁省海洋产业发展的金融支持路径研究[D];辽宁大学;2019年

2 祝敏;海洋环境规制对我国海洋产业竞争力的影响研究[D];辽宁大学;2019年

3 林枫;广东省海洋产业发展的金融支持研究[D];广东海洋大学;2019年

4 孟芳;中国与海丝沿线国家海洋产业合作的经济增长效应及政策研究[D];广东海洋大学;2019年

5 叶晓宣;海洋产业对沿海城市发展的影响研究[D];浙江大学;2019年

6 陈德超;福建省海洋产业企业人才队伍建设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8年

7 邓昭;中国海洋产业就业结构演进轨迹及影响因素分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8年

8 董正娜;福建省海洋产业的投入产出分析[D];福州大学;2016年

9 熊宓;PPP模式在海洋产业中的应用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7年

10 陈伟灿;区域海洋产业升级的金融支持研究[D];浙江大学;2018年



本文编号:272986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hongguanjingjilunwen/272986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2af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