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避设施决策中公众参与的作用机理与行为分析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05 06:09
【摘要】:邻避设施是一种具有负外部性的公共设施,如垃圾处理站、核电设施等,由于其收益为全社会所共享,负外部性的成本却主要由附近居民所承担,从而引起当地公众的群体反对或冲突。在后现代化社会的大背景下,随着公众环境意识、权利意识的不断提升,邻避设施决策已成为世界各国在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的普遍困境与难题。公众参与作为一种自下而上的决策方式,成为破解邻避设施决策难题的重要路径之一。对于正处于快速城市化进程的中国而言,迫切需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公众参与机制,以实现邻避设施决策过程中公平与效率的均衡。 通过文献综述、案例分析等方式,在识别邻避设施的内涵、分类和特征以及邻避冲突的形成原因和治理路径的基础上,构建了邻避设施决策中公众参与的行为框架,涵盖了公众参与的思想、社会和制度基础,利益相关者的识别及其诉求分析,以及决策模式和公众参与模式的互动与融合。在所构建行为框架的基础上,从过程层面和结果层面归纳了邻避设施决策中公众参与的绩效,包括提升决策质量、获得利益相关者支持、强化管理机构责任感、解决争议、获得心理收益、强化民主、社会学习和积累社会资本等,并进行了实证分析。然后,从主体、客体和环境三个维度识别了公众参与的关键成功因素,应用德尔菲法对其进行了调整,并通过因子分析将关键成功因素分为“决策模式”、“社会环境”、“参与过程”和“参与主体”四个因子。基于上述研究过程,构建了邻避设施决策中公众参与的结构方程模型,从关键成功因素与公众参与绩效的关系方面揭示了邻避设施决策中公众参与的作用机理。 根据所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可以发现“参与主体”对于“公众参与绩效”影响最大,基于理性视角提出了公众个体参与行为的期望效用函数,在此基础上,借鉴赫希曼的“退出-呼吁”理论,分析了其中的无差别曲线、感应曲线以及忠诚、成本等因素的影响。由于概念模型中未对积极参与和消极参与进行有效区分,分别构建了政府与公众的博弈模型以及公众群体内部的博弈模型,通过求解验证了邻避设施决策中的“公众参与困境”。结合奥尔森的 选择性激励‖理论,构建了选择性激励条件下邻避设施决策中公众参与的演化博弈模型,讨论了其演化稳定均衡点。研究结论为邻避设施决策中公众参与的机制设计提供了理论基础。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F284;F224
本文编号:2742200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F284;F2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吴人韦,杨继梅;公众参与规划的行为选择及其影响因素——对圆明园湖底铺膜事件的反思[J];规划师;2005年11期
2 黄丽宁,张鹏翥;网络环境下开放式群体决策的研讨过程[J];西安工程科技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3 柳林;;基于软系统思想的公共项目决策支持模式研究[J];华北航天工业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4 何增科;;中国公民社会发展的制度环境影响评估[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5 杨宇;谢琳琳;张远林;徐华;;公共投资建设项目决策中的公众参与机制[J];重庆建筑大学学报;2006年02期
本文编号:274220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hongguanjingjilunwen/27422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