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宏观经济论文 >

多重二元结构与中国货币政策差异效应

发布时间:2020-07-05 07:53
【摘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纵深推进和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中国的宏观调控体系不断完善。货币政策作为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之一,在保持国民经济总量基本平衡,维持物价基本稳定,引导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货币政策旨在对国民经济整体进行统一的调控,以总量性指标调控为主,因此,其发挥预期效应的前提是一国内部经济发展较为平衡。但是,经济体制转型时期,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性十分突出,主要表现为区域发展不平衡、产业发展不平衡、城乡发展不平衡、国有经济与非国有经济发展不平衡、金融体系发展不平衡、内外部经济发展不平衡、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不平衡等等。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与中央银行以总量调控为主的货币政策之间必然会存在矛盾,产生货币政策的差异效应问题。 与西方市场经济国家相比,中国货币政策差异效应的表现更为突出,形成的原因也更为复杂。本文通过统计观察,同时估计了中国的货币供给方程,构建向量自回归模型,并利用脉冲响应函数对不同层面的差异效应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中国的货币政策在区域之间、行业之间、城乡之间、不同产权结构企业之间以及可控和非可控金融部门之间五个层面均存在差异效应。货币政策差异效应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体制转型时期,中国经济的多重二元结构及其所反映出的一系列体制性矛盾和发展失衡是最为重要的原因,也是最值得关注的原因。具体而言,区域经济二元结构下,区域投资收益率的不同、金融发展水平和对外开放程度的差异促使区域差异效应的形成;价格形成机制的二元结构以及行业内部国有资本占比的差异使得货币政策对不同行业的效力存在差异;城乡体制二元机构下,城乡金融发展不平衡以及农业生产的比较收益长期偏低是城乡差异效应形成的重要原因;不同产权结构企业间差异效应的形成则源于市场环境二元结构下融资环境和约束机制的差异;金融抑制的背景下,形成了金融供给主体的二元结构,由于监控体制的缺失,货币政策在可控和非可控金融部门间也存在差异效应。 货币政策差异效应的存在会增加中央银行宏观调控的难度,降低调控的准确性,影响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实现,降低宏观调控的绩效,甚至进一步加剧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克服货币政策差异效应的影响,必须进一步优化货币政策的实施环境,完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其根本途径在于深化体制改革,消除转型过程中一系列深层次的体制性矛盾,转变中国经济的多重二元结构,缓解经济发展的失衡。但是,无论是结构性问题的解决还是体制性矛盾的消除,都有赖于体制转型和改革的全面深入。由于中国的体制改革始终遵循的是先易后难、由外围向核心推进的渐进式改革模式,随着改革向纵深推进,未来的任务将越来越重,要求将越来越高,难度将越来越大,因此,货币政策多个层面的差异效应将长期存在。基于此,短期内,中央银行应创新货币政策的调控模式,包括增强货币政策调控的灵活性,积极探索货币政策的适度差异化等等。
【学位授予单位】:华南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F822.0;F123;F224
【图文】:

农村金融体系,结构图,农村地区


农村地区常常成为扩张性货币政策覆盖的盲区。相比之下,城供给能力较强,加之农村有限的资金不断地流向城市,产生了资金外流的。因此,城市地区信贷规模的扩张相对较大,受扩张性货币政策的影响更银行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发行央行票据,回收流动性,实施紧缩的货币政区本来紧缺的金融资源变得更为稀缺,信贷可获得性进一步降低,金融机更为明显,因此其受政策的紧缩性影响更大。而城市地区金融资源更为丰更多,因此,货币政策对城市地区的紧缩效应往往不及农村地区显著。村的金融体系不仅包括了正规的商业金融、合作金融和政策性金融,也包合会、钱庄、小额贷款公司以及互助社等非正规的金融形式(见图6-1)。金融在农村地区的资金融通过程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成为农村地区要渠道。正如前文所述,在紧缩性的货币政策下,非正规金融部门利率的会更大,考虑到农村地区对非正规金融形式的较强依赖性,其所受到的紧会比城市地区更大。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袁振国;缩小差距——中国教育政策的重大命题[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2 曹源芳;;渐进性通货膨胀与我国货币政策失灵——以区域金融差异为视角[J];财经科学;2008年03期

3 孙明华;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实证分析[J];财经研究;2004年03期

4 王剑,刘玄;货币政策传导的行业效应研究[J];财经研究;2005年05期

5 刘玄;王剑;;货币政策传导地区差异:实证检验及政策含义[J];财经研究;2006年05期

6 杨晓;杨开忠;;中国货币政策影响的区域差异性研究[J];财经研究;2007年02期

7 单豪杰;师博;;中国工业部门的资本回报率:1978-2006[J];产业经济研究;2008年06期

8 廖国民;钟俊芳;;中国货币政策的效力差异(1978-2007)——以工业部门和农业部门为例[J];当代经济科学;2009年01期

9 刘金全;货币政策作用的有效性和非对称性研究[J];管理世界;2002年03期

10 陈建斌;;政策方向、经济周期与货币政策效力非对称性[J];管理世界;2006年09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卢颖;中国金融资源地区分布差异性研究[D];辽宁大学;2009年

2 王丹;中国货币政策区域效应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74232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hongguanjingjilunwen/274232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4a8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