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宏观经济论文 >

快速城市化背景下的武汉市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及驱动力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22 14:53
【摘要】:武汉市作为中部地区的最大城市和湖北省省会,近年来发展迅速,尤其在新一轮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机遇下,武汉被定义为超大城市和国家中心城市。在快速城市化背景下,一方面武汉市的土地得到了充分的利用,另一方面与土地有关的问题也日益增多,因此研究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化,寻找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的因由,实现土地利用结构的优化成为快速城市化背景下土地利用研究的重点。鉴于此,本文立足快速城市化背景,采用信息熵的方法对武汉市2009-2017年土地利用结构变化进行分析,运用皮尔逊相关系数法探寻城市化与土地利用信息熵变化之间的相关性,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回归分析法探究武汉市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的驱动因素与驱动机制,最后就现阶段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的相关问题提出优化建议。研究结果表明:武汉市土地利用结构从2009年到2017年发生了显著变化,主要表现为耕地、园地、林地、草地等农业用地面积减少,城镇村及工矿用地、交通运输用地等建设用地面积增加,其中耕地的土地转移量净流出值最大,城镇村及工矿建设用地的土地转移量净流入值最大;根据信息熵和均衡度的变化趋势,将2009-2017年武汉市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分为两个阶段,2009-2011年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快速下降,2011-2017年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总体上升,信息熵呈现先下降后增长的趋势,武汉市土地利用结构由不均衡走向均衡;快速城市化背景下,影响武汉市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的相关因子驱动力总体上在逐渐加强,其中主要驱动因素为人口结构、经济发展状况、公共服务以及城市生态环境,其具体表现为:非农人口比例、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比重、人均GDP、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城市居民恩格尔系数、人均拥有公共图书馆藏书、每万人拥有医院床位数、建成区绿地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其中,城市居民恩格尔系数与农用地变化呈正相关,与建设用地变化呈负相关,其余8个指标与农用地变化呈负相关,与建设用地变化呈正相关。在上述分析结果的基础上,文章总结出武汉市土地利用结构在农用地与建设用地平衡、生态环境保护以及其他土地开发上存在的相关问题,并基于上述问题,从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以及优化方向三个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对武汉市土地利用结构的优化发展尽绵薄之力,进而实现武汉市土地利用水平的提高和可持续发展。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F299.23
【图文】:

土地利用结构,武汉市,公顷,情况


图4.1邋2017年武汉市土地利用结构情况逡逑4.邋1.2邋土地利用结构变化逡逑2009年至2017年九年间,武汉市土地利用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其中,耕2009年320542.28公顷退减为2017年的296713.82公顷,实际减少2382,2017年较2009年耕地面积减少了邋7.43%,耕地面积占辖区总面积的比9年的37.41%降至2017年的34.63%;园地面积由2009年8246.9丨公顷退7年的7638.49公顷,实际减少608.42公顷,较2009年园地面积减少了邋7.3而积占辖区总面积的比例由2009年的0.96%降至2017年的0.89%;林地009年98003.5公顷增加为2017年的95395.62公顷,实际减少2607.96公7年较2009年林地面积减少了邋2.66%,林地面积占辖区总面积的比例由20011.44%下降为2017年的11.13%;草地面积由2009年3975.82公顷退减为23309.67公顷,实际减少666.15公顷,2017年较2008年草地面积减少了邋16.76面积占辖区总面积的比例由2009年的0.46%降至2017年的0.39%;城镇用地面积由2009年129919.46公顷增加为2017年的160854.45公顷,实..

武汉市,转移流,土地利用结构,净值


图4.2邋2009-2017武汉市土地转移流净值及土地利用动态度逡逑4.邋2.邋2武汉市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分析逡逑设武汉市土地总面积为S,根据不同功能将武汉市土地划分为8种类型(如表),逡逑功能性土地面积分别为S,,邋S2,邋...,Sn,可求出各类型土地占当年度辖区土地总逡逑积的百分比,即P,=S,/S。逡逑表4.邋3邋2009-2017年武汉市土地利用结构百分比逡逑城镇村逦水域及逡逑年份逦交通运逦其他土逡逑'逦耕地邋暓地邋林地邋草地及工矿N息潘桢危殄义希辏╁问浯ǖ氐劐义嫌玫劐问┯玫劐义希玻埃埃瑰危常罚矗保ィ埃ィィ保保矗矗ィ埃矗叮ィ保担保叮ィ玻福矗ィ玻梗福矗ィ保福叮ュ义希玻埃保板危常叮梗叮ュ危埃梗担ュ危保保常梗ュ危埃矗担ュ危保担罚梗ュ危玻常矗ュ危玻梗福矗ュ危保福叮ュ义希玻埃保卞危常叮担玻ュ危埃梗担ュ危保保常矗ュ危埃矗常ュ危保叮矗常ュ危保福矗ュ危玻梗福矗ュ危保福叮ュ义希玻埃保插危常叮玻玻ュ危埃梗矗ュ危保保常保ュ危埃矗玻ュ危保叮罚梗ュ危常保玻ュ危玻梗常矗ュ危保福叮ュ义希玻埃保冲危常担担罚ュ危埃梗常ュ危保保玻矗ュ危埃矗保ュ危保罚叮矗ュ危常玻福ュ危玻梗埃罚ュ危保福担ュ义希玻埃保村危常担常罚ュ危埃梗玻ュ危保保玻玻ュ危埃矗埃ュ危保罚福矗ュ危常矗埃ュ危玻福梗福ュ危保福叮ュ义

本文编号:276596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hongguanjingjilunwen/276596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b45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