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宏观经济论文 >

经济转型期中国农村居民消费地区差异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26 10:35
【摘要】:消费、投资和净出口被誉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在这三驾马车中,消费的作用是最主要的,因为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消费在一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份额均最大。已有研究表明,中国居民消费率大大低于国际水平,其主因是中国农村消费市场疲软。因此,扩大内需其实重点是要扩大农村居民消费需求。特别是在全球金融危机仍然蔓延的时候,提高农村居民的消费需求显得尤为重要。在统筹城乡发展备受重视的今天,人们往往会忽视不同地域农村居民的消费差异。其实中国各地自然地理、经济发展和社会文化的不同,必然导致东中西部农村居民消费情况的不同。所以,研究东、中、西部地区农村居民消费间所具有的差异非常有意义一一通过对经济转型期东、中、西部农村居民消费的不均衡程度、消费水平、消费结构、与GDP的关系及造成地区间农村居民消费差异成因的分析研究,为有针对性地制定旨在提高农村居民消费、扩大内需的政策提供参考依据,也为统筹东、中、西部农村区域发展、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是:(1)东中西部农村居民消费阶段划分,为后续的实证分析提供时间维度。(2)东中西部农村居民消费的不均衡程度的测度和比较分析。(3)东中西部农村居民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差异的实证研究。(4)东中西部农村居民人均消费对全国人均GDP的贡献度测定。(5)构建斜坡梯度模型分析造成东中西部农村居民消费差异的主要成因。 论文共分九个部分。第一章:导言。提出要研究的问题,阐述所要研究问题的意义,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提出论文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并对论文研究方法、数据来源和处理及技术路线、相关概念界定、论文结构安排、可能的创新与不足等分别作了介绍。第二章:消费经济理论的简要回顾。第三章:农村居民消费阶段划分实证:消费和收入双重视角。这一章分别从消费和收入视角,分别对东、中、西部农村居民的人均消费支出对时间进行回归拟合,探究农村居民消费在经济转型期是否具有阶段性特征。另外,出于城乡消费对比需要,对城镇居民消费也做了同样的回归拟合。第四章:地区间农村居民消费不平等状况的Theil指数分解。本章主要运用Theil指数分解,对东中西部农村居民消费的不平等(不均衡)情况进行了分析,从时间和城乡两个维度探讨了农村居民消费的不平等状况到底是地区内部更甚还是地区之间更甚。第五章:地区间农村居民消费水平差异研究。本章主要从时间和城乡两个维度比较分析东中西部地区间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差距及各单项消费支出间差距,具体比较分析了消费支出数额、消费增幅、消费增速等方面的情况。第六章:地区间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差异研究。本章主要运用改进的ELES模型,从时间和城乡两个维度,分析比较了东中西部农村居民消费的边际消费倾向、收入弹性和自价格弹性等方面的差异。第七章:东中西部农村居民消费对GDP增长的影响差异研究。本章分别基于双对数经济计量模型和GDP支出法恒等式,测算了城乡居民消费、政府消费、资本形成和净出口对GDP增长的影响大小。第八章:地区间农村居民消费差异成因分析。本章主要构建了斜坡梯度模型,从理论角度定性地分析了造成东中西部农村居民消费差异的原因。第九章:主要研究结论及政策建议。总结归纳本学位论文的主要研究结论,并在第八章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繁荣农村消费市场、缩小地区间农村居民消费差异的政策建议。 研究主要得到如下结论: (1)东、中、西部农村居民人均消费和收入在1993-2007年间均存在阶段性特征,1999年是拐点出现之年,消费(收入)增长率先减后增。而东、中、西部城镇居民人均消费和收入在同期没有出现阶段性特征,消费(收入)增长率一直呈上升趋势。 (2)农村居民消费地区间差距大于地区内部差距,而城镇居民消费是地区内部(主要指东部)差距大于地区间差距,且农村居民消费的区域间差距明显大于城镇居民消费的区域间差距。无论是1999年前还是1999年后,城乡居民消费差异度由大到小的顺序均是:西部中部东部,即越是经济落后地区城乡居民间的消费差异越大。 (3)在1993-2007年(经济转型)期间,农村居民年人均消费支出、年人均消费增幅、年人均消费增长率由大到小的顺序均是:东部中部西部。人均消费支出和消费增幅的相对差距是经济越落后的地区城乡差距越大,但城乡居民消费增速的相对差距则是经济越落后的地区差距越小,即经济落后地区存在一种使城乡居民消费支出间的相对差距缩小的潜在力量,且这种潜在力量在1999年后表现得更为明显。 (4)如果规定某单项消费品消费增速快(大于9%)且边际消费倾向呈上升态势,则称其为消费热点。按照这个标准,1999年前东、中、西部农村居民的消费热点主要是交通通讯、文教娱乐和医疗保健三项,而1999年后东、中、西部农村居民共同的消费热点主要为交通通讯、医疗保健、居住和衣着四项,且交通通讯和医疗保健在1999年前后均是消费热点中的热点。1999年后与1999年前相比还有一个明显的变化就是——文教娱乐这个消费热点开始降温,因为1999年后东、中、西部农村居民的文教娱乐消费增速在七个单项消费中均为最小,这可能是由于国家义务教育免费导致农民教育负担下降的结果。 (5)1999年前农村居民总平均消费倾向是:东部西部中部,1999年后是:西部中部东部,可见,1999年后农村居民消费欲望在经济越落后的地方表现得越强烈,而城镇居民不是这样。1999年后各地区内部城乡居民边际消费倾向间的差距缩小了,且西部城乡间缩小的幅度最大,中部次之,东部最小 (6)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农村居民所有类别消费品的需求收入弹性(即总需求收入弹性)在1993-2007年期间也表现出了阶段性特征,即1999年前先升后降,1999年后呈平稳上升趋势,且1999年后东中西部地区间收入弹性差距呈缩小趋势。这说明东、中、西部农村居民在经济转型期(1993-2007)内增加的收入用于消费的越来越多,而用于储蓄的越来越少。近年来,东部、中部、西部农村居民对所有消费品的平均收入弹性已经接近1,地区间差别很小,说明东中西部农村居民收入增加的部分几乎已经全部用于消费。另外,食品和衣着消费需求收入弹性与地区经济发达程度呈正相关,居住和交通通讯需求收入弹性与地区经济发达程度基本呈负相关,家庭设备及服务、医疗保健和文教娱乐需求收入弹性与地区经济发达程度关系不大。1999年后各地区内部城乡居民间总收入弹性差距均缩小了。 (7)除交通通讯外,东中西部食品、衣着、居住、家庭设备及服务、医疗保健、文教娱乐的自价格弹性在1993-2007年期间的整体变化趋势均是逐渐增大的,这说明东中西部农村居民在经济转型期内对各类消费品的价格敏感度都增大了(尽管交通通讯的价格弹性在1999年前上升而1999年后下降,但交通通讯1999年后的自价格弹性仍然高于1999年前)。除了1999年后的交通通讯外,其它类别消费品的自价格弹性的绝对值无论是1999年前还是在1999年后均表现为:东部中部西部,这与15年期间的平均情况是一致的。1999年后对各地城乡居民而言均只有交通通讯属于富有弹性商品,其它均为缺乏弹性商品。 (8)居民消费尤其是农村居民消费对GDP带动力量微弱(农村居民消费的带动力小于城镇居民,甚至比政府消费还要小)。1999年前和1999年后,相同地区城镇居民人均消费对全国人均GDP的贡献均大于农村居民人均消费对全国人均GDP的贡献。 (9)通过构建斜坡梯度模型,从需求和供给两个角度分析了消费环境(主要是公共产品存量)、人均收入水平和城镇化水平引致东中西部农村居民消费差异的内在机理。分析得知,导致东中西部农村居民消费差异的主要因素是消费环境(公共产品存量)、人均收入水平和城镇化水平的不同。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F224;F323.8
【图文】:

分解图,农村居民消费,东中西部,泰尔指数


消费的不均衡程度,1999年后(2000一2007)西部农村居民消费的不均衡程度大于中部农村居民消费的不均衡程度,中部和西部正好颠倒了过来。农村居民消费不平等状况是地区内部更大还是地区间更大呢?同样这个问题的答案就在表4一1和图4一1、4一2中。从图中可见,除了1993年和1995年外,东中西部地区间农村居民消费的泰尔指数均大于东部、中部及西部单个地区内部农村居民消费的泰尔指数,东中西部地区间农村居民消费对全国农村居民消费不平等情况的贡献率均大于东部、中部及西部单个地区内部农村居民消费对全国农村居民消费不平等情况的贡献率,即农村居民消费不平等状况在经济转型期内(1993一2007)是地区间差距大于地区内部的差距。以上是时间维度横向地区间比较,如果从时间维度纵向观察泰尔指数的变化,会发现:东部地区农村居民消费的泰尔指数在1993一2007年期间围绕0.04上下波动,只是1999年前波动性大于1999年后,也就是说,东部农村居民消费的不均衡状况在经济转型期内比较稳定

程度图,变化趋势,农村居民消费,不平等


绷靶关铃翻澳浦者蜷拼寸中音浓村西翻蜷拼寸猫倒区间全国树寸图4一 31999年前后农村居民消费不平等情况对比1999年后和1999年前相比情况如何呢?从图4一3可以看出:全国农村居民整体消费泰尔指数1999年后较1999年前有所增加(由0.11031到0.11287),即全国农村居民的消费不平等(不均衡)程度在1999年后略微加大了些。在全国整体这种变化趋势下,东中西部地区间农村居民的消费泰尔指数和西部农村居民的消费泰尔指数都加大了,而东部和中部农村内部居民消费的泰尔指数均有所减小。换言之,1999年后全国农村居民间消费的不平等(不均衡)程度较1999年前增加了,东中西地区间和

分解图,城镇居民消费,东中西部,不平等


一 一一一一一一一争口NNNNN凶 NNN年 年份 份图4一4东中西部城镇居民消费泰尔指数分解图4一5东中西部城镇居民消费不平等贡献比例图4.2.3.2观察1999年前后均值数据用1999年前(1993一2007)和1999年后(2000一2007)两段时间的平均值数据来考量,看看城镇居民消费1999年前后的变化与农村居民消费有什么不同。1999年前,东部、中部、西部内部及东中西部间城镇居民消费的泰尔指数值分别为0.03337、0.00660、0.00914和0.01541,显然,泰尔指数值在1999年前是:东部>东中西地区间>西部>中部,即从1999年前各年平均情况来看,中国城镇居民消费的不平等(不均衡)主要表现为(东部)地区内部的不平等(不均衡)程度为最甚,东中西部地区间的不平等(不均衡)程度次之,再其次城镇居民消费的不平等(不均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杭霞丽;;中国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ELES分析[J];安徽农学通报;2007年02期

2 秦海林;;农村消费结构的户间差异与农户收入分配[J];财经科学;2006年11期

3 杨勇;;我国城镇居民休闲消费行为研究——基于扩展线性支出系统(ELES)模型的数量分析[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8年03期

4 马成文;张志平;;居民消费对我国经济发展影响效应分析[J];财贸研究;2007年04期

5 宁满秀;;我国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地区差异分析——基于Panel Data的经验分析[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6 谢德辉;;两种消费函数假设的比较与检验[J];当代财经;2008年12期

7 孙自铎;试析中国人口城市化率高估及其危害[J];当代建设;2003年06期

8 徐娟;;公共产品供给不足对我国居民消费率提高的制约[J];东岳论丛;2008年02期

9 梁俊伟;范金;;福建农村居民消费行为的地区差异和结构分析——基于AIDS模型的实证研究[J];福建行政学院福建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10 王梦奎;关于统筹城乡发展和统筹区域发展[J];管理世界;2004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刘缉川;江西农村居民消费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2 朱信凯;中国农户消费函数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3年

3 施雯;中国居民消费需求和消费倾向的变化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4 汪浩瀚;转型期中国居民消费的不确定性分析[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5 陈燕武;消费经济学的若干问题研究[D];华侨大学;2006年

6 刘灵芝;湖北城乡居民消费的比较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6年

7 马晓旭;江苏省农民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吴东晟;我国城乡居民消费差异问题研究[D];西南农业大学;2004年

2 汪浩;安徽城乡居民消费差异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07年

3 李晓菊;中国城镇居民收入差距与消费需求的定量研究[D];暨南大学;2007年

4 郝正亚;河北省居民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关联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08年

5 项桂英;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与陕西农村居民消费需求相关性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80506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hongguanjingjilunwen/280506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51a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