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宏观经济论文 >

经济金融化背景下美国经济危机的根源研究

发布时间:2020-09-15 20:23
   2008年,美国爆发了自二战以来最严重的一次经济危机。西方主流经济学始终否认资本主义社会发生经济危机的可能性,把此次危机归因于政策和行为的偶然失误以及外部因素的冲击,认为“宏观经济政策缺乏连贯性,市场参与者过度追逐高收益,缺乏风险评估和履行相应责任,经济结构改革不充分等阻碍了全球宏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导致风险过度,最终引发严重的市场混乱”。而其他的学者则分别从利率与房价的波动、金融监管模式的缺陷、流动性过剩、美国霸权地位与美国经济实力的背离、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背离、过度消费、新自由主义的危机、经济金融化以及马克思经济危机等视角提出了关于此次危机成因的观点。 就当前的这场金融危机来说,货币政策的失误、金融的过度创新、金融监管的缺位、过剩的流动性、美元霸权地位与美国经济实力的背离以及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发展失衡等问题,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视野当中并不是孤立的、偶然的,而是存在着密切的内在联系。因此,在探寻危机根源的时候不能简单的将其归因于技术和管理操作层面,固然新自由主义的自由放任政策是导致这场危机的直接原因,但是从深层次的原因来看,当前的这场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在新阶段不断深化和集中爆发的结果,危机集中体现了新自由主义主导下的经济金融化进程中的深刻矛盾以及过度依赖金融发展模式的不可持续性。 本文在梳理和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理论、历史、经验多方位的分析,利用丰富的经济数据,以马克思利润率理论为核心理论,从经济金融化与利润率下降趋势两个方面论证了本次危机并未超越马克思关于经济危机的理论逻辑,并且指出金融危机是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表现形式。 本文首先通过对“金融化”相关的研究文献进行了回顾和梳理,将“金融化”的概念进行了重新界定,继而分析了经济货币化与经济金融化之间的关系,认为经济金融化是经济货币化的延伸和发展,是市场经济高度发展的结果,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随后,从金融资本与实体资本的作用机理的角度研究金融资本与实体资本总量变化对经济金融化趋势的影响。利用新古典增长模型和资产组合模型对经济金融化进程进行了模拟分析,结果显示,在长期均衡中,部门之间的利润率差距引导资本在部门间的流动;在短期均衡中,利润率更是影响均衡的最重要因素。经济发展的过程,不论是增长还是衰退主要取决于资本积累。由于利润率可以作为反映资本积累状况的核心指标,而且也是反映资本增殖程度的一个重要的综合指标,所以,利润率问题也就成为研究经济发展过程的核心问题。本文随后以马克思的利润率理论为基础,结合美国的宏观数据对美国非金融生产性经济部门的利润率的计算进行了尝试,并对美国战后利润率的长期波动的趋势和原因进行了分析,并且从金融制度变迁、金融部门构成、企业收入结构三个方面分析了利润率下降对美国经济金融化的影响。非金融生产性经济部门利润率的下降极大地推动了金融部门的发展,同时也为美国经济的过度金融化埋下了伏笔。 “利润率趋向下降的规律”构成了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理论的支柱,并由此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局限性和历史暂时性。本文对利润率下降与经济危机实现的内在联系进行了分析,利润率的下降将会加剧生产的社会性和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进一步推动了经济危机的实现。一方面,在利润率下降的情况下,资本家必然加速资本积累和生产力发展,以获得更多的利润量抵补利润率下降的损失,这又加快了利润率的进一步下降。为了补偿利润率下降所引起的利润量减少,资本家必然要扩大生产规模来增加利润量,最终将导致生产的相对过剩。另一方面,为了阻止利润率的不断下降,资本家不断压低用于劳动力再生产的工资价值,使得社会绝大多数人的消费水平极为有限;而资本有机构成提高推动一定量资本所需的工人人数相对缩小,游离出来的工人失去工资,消费更加困难。消费的困难造成剩余价值实现的困难。另外,货币经济中的信用关系可以不断打破工资收入和消费需求对生产扩张的束缚和限制,因为信用可以推动消费绝对量的增长,但是却隐蔽了生产过剩的事实,促使了资本主义生产的盲目扩大和投机活动。因此,“在再生产过程的全部联系是以信用为基础的生产制度中,只要信用突然停止,只有现金支付才有效,危机显然就会发生”。并利用美国经济数据验证了利润率趋向下降规律与经济危机实现条件之间的联系,证明了此次美国经济危机的根源仍然在于资本主义固有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性和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 伴随着经济金融化过程的不断深入,金融运行与经济运行的融合程度越高,这无疑会造成金融风险的日益复杂化和社会化,并对金融系统的脆弱性产生深刻的影响。而由非金融生产性经济部门利润率下降造成的经济部门间比例失衡又会导致经济发展的过度金融化,过度金融化又进一步加剧了金融系统的脆弱性,为金融危机的爆发创造了条件。由于过度金融化是非金融生产性经济部门利润率下降的结果,所以由过度金融化引发的金融危机也属于经济危机的范畴。因此,可以说金融危机已经成为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表现形式。 本文在最后从生产和消费的角度对此次美国经济危机进行了逻辑梳理,并结合我国实际提出四点启示:坚持社会主义制度,以科学发展观引领有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建设;促进金融健康发展,妥善处理好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的关系;加强宏观调控,促进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的协调发展;深化分配制度改革,以中低阶层收入的提高作为扩内需、促增长的支撑。
【学位单位】:西南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10
【中图分类】:F171.2;F224
【部分图文】:

变动曲线,生产部门,经济部门,局网


2220022247.6661011.55511329石石12341.1110.38%%%2220033376.8881011.11111692.22212703.3330.60%%%22200444168.5551054.44412620.33313674.7771.23%%%22200555276.2221103.44413691.44414794.8881.86%%%22200666346.666117666147155515891112.18%%%数据来源:美国经济分析局网站根据上表中数据,可以得到非金融生产性经济部门利润率变动曲线如图

经济金融化背景下美国经济危机的根源研究


发电最增长率

金融部门,量比,与非,固定资本投资


40刀仍‘.20,阅以图4一4金融部门与非金融部门信贷借款量比率部门固定资本投资转向FIRE产业(金融、保险和房地产业)的比例翻了一番,从12%一13%上升至25%一26%,尤其是从1982年至1990年,几乎有1/4的固定资本投资转向了FIRE产业①。从信贷借款的流向来看,金融部门的信贷借款量的比重不断上升,规模也在不断扩大。战后金融部门的信贷借款量一直处于较低的水平,1968年以前没有超过总信贷借款量的16.7%。从1968年至1975年,金融部门的信贷借款量比重几经波动,但其最大涨幅也未超过23%。从金融部门与非金融部门的信贷借款量的比率来看(图4一4所示)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龙毅;王向楠;;信用衍生产品与美国次贷危机[J];北方经济;2008年19期

2 黄纪宪;张超;;流动性过剩下美国次贷危机的原因与借鉴[J];金融论坛;2008年06期

3 梁茂信;战后美国城市贫困人口的特征分析[J];东北师大学报;2000年01期

4 里查德·D·伍尔夫,宇光杰,陈英;2000年的美国经济:一个马克思主义的分析[J];当代经济研究;2001年01期

5 彭必源;;对国外学者非议马克思利润率下降规律的分析[J];当代经济研究;2008年01期

6 李会欣;战后美国劳工运动的特点分析[J];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2002年02期

7 冯科;;从美国次级债危机反思中国房地产金融风险[J];南方金融;2007年09期

8 李鹏;;新布雷顿森林体系框架下美国金融危机根源探究[J];南方金融;2009年01期

9 赵玉敏;;世界经济金融化对中国制造业的影响[J];国际贸易;2008年11期

10 丁一凡;;美国的债务、金融泡沫及其对世界的影响[J];国际经济评论;2006年02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闫立良;[N];证券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牛文俊;战后美国利润率长期变动的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管晓锋;美国的企业并购及其经验借鉴[D];吉林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81942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hongguanjingjilunwen/281942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b06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