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宏观经济论文 >

基于沉淀成本的企业技术采纳与定价研究

发布时间:2020-09-29 13:54
   迅速的技术进步和大量的沉淀成本构成了电信业的最鲜明的技术经济特征,投资了大量沉淀成本的在位者在面对进入者的新技术的竞争压力时,如何进行技术采纳决策不仅是一个重要的企业战略问题,对规制机构来说也是一个重大的规制问题。引入竞争之后的中国电信业的发展成就令人瞩目,但必须清醒地意识到,中国电信业的某些业务层面已经产生了过度竞争的问题,现在是时候反思美国1996年的新电信法一味鼓励电信企业应用最新的技术的做法是否明智了?特别是2000年以后,欧美电信企业纷纷陷入财务困境甚至一些面临破产的边缘的现实告诉我们:在沉淀成本巨大的电信行业,新旧技术的替代要涉及到巨额的沉淀成本的回收问题,新技术所支持的新业务的市场需求能够为新技术的发展提供足够的空间,如何选择投资新技术的时机和规模,使新业务的发展能够实现规模效应,双方实施准差异化错位经营,而不是锁定在同质业务领域进行恶性竞争,这个问题处理不好势必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中国电信企业由于治理结构、规制环境和沉淀成本的存在,电信企业的退出壁垒很高,在位者只能留在行业里和现有的新技术进行恶性竞争,而中国电信业的基础性业务的比例又相当之高,这种恶性竞争的激烈程度和代价将会极高。 传统的经济理论认为沉淀成本是指企业一项没有可替代性用途的资产中的投资。换言之,沉淀成本是指没有机会成本的资产,其特征就是从决策的角度来看,经济决策中不应该考虑沉淀成本。否认或者忽视沉淀成本对企业间竞争行为的影响,造成了经济理论对现实问题的误读。大多数国内外的经济学家都将沉淀成本视为潜在进入者的进入壁垒,突出沉淀成本对在位企业的成本优势和竞争优势的影响,较少关注沉淀成本作为在位企业的退出壁垒问题,特别是面临技术更新时,在位者和进入者如何进行技术采纳决策的内在机制过程,理性的企业决策是最大限度的发挥沉淀成本投资的机会价值,尤其是新技术的市场需求的不确定性较高的情形下,这种决策效应更加明显。因此促进技术进步的政策导向可能起不到应有的效果。对于沉淀资本较高的网络产业,尤其是电信业,沉淀成本在经济决策中的地位是不言而喻的,研究沉淀成本对电信企业的决策的影响,不仅能够明确竞争者的决策互动过程,同时能够厘清恶性竞争的物质和行为基础,为从根本上解决困扰电信业内外人士的诸多问题提供新的视角和思维。 电信业引入竞争之后,电信企业必须考虑自己的预算平衡,因此回收沉淀成本问题显得相当重要,电信企业在现有技术完全能满足用户需要的情况下,盲目采用高新技术,将使自己的运营成本大大增加,经济效益下降。如果再推出新技术之前没有认真研究和培育消费需求,新技术支撑的业务有可能不被消费者所接受,这样就使得企业的投资难以收回。退一步讲,即使新技术可以满足消费者的现实需求,也要选择适当的时机推出;如果轻率的推出,便极可能遭到使用传统技术的企业的坚决抵抗,这已经在电信某些业务领域得到了验证。由于电信行业的沉淀成本比重大,企业退出的门槛高,所以使用传统技术的企业会利用自己的成本或经验优势进行顽强的反击,甚至不考虑固定成本,仅以变动成本作为定价的基础,使采用新技术的企业陷入价格竞争的陷阱。所以采用新技术一定要慎重,预先要进行周密的可行性研究,不仅要考虑消费者会不会接受新技术,也要分析在位者的竞争策略,从而保证自己的投资能取得很好的回报。 拉姆塞价格是针对公用事业能够保持收支平衡的次优定价,是使企业能够保障基本收益的前提下,根据需求弹性的不同定价的公式,在电信业受到了普遍的推崇,但是其过度关注消费者福利的假设限制了其对行业发展的指导作用,电信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必须将消费者、生产者和投资者放在统一的框架内考虑才能解决,而修改的拉姆塞定价模型按照这一思路进行了初步的尝试,将行业景气指数作为代理来平衡电信行业各利益相关者的福利水平,从整个行业发展的角度,而不是偏重其中的某一方而导致的产业发展困局。 本文采用博弈论的方法对面临技术更新时的在位者和进入者的决策行为进行了深入地分析,探讨面临不确定性需求和沉淀成本压力对技术应用的影响,全文安排如下: 前两章对沉淀成本理论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分析沉淀成本在企业决策、竞争行为,特别是对以巨大的沉淀成本为特征的电信企业技术采纳及投资的影响,为后续研究建立基本的假设和研究思路。 第三章对电信行业的技术经济特征进行分析,揭示了电信业运营的内在规律,思考和探讨行业如何在遵从电信业其固有技术经济特征的基础上,健康发展的思路和政策。 第四、五、六章是论文的核心部分,第四章第一次从沉淀成本的视角研究了沉淀成本对企业竞争行为的影响,比较了不同战略下的沉淀成本的因素对竞争均衡的影响,详细分析了电信业恶性竞争的现实的物质基础和行为动机。 第五章应用不完全信息的博弈论方法建立了在位者对新技术采纳模型,归纳了技术采纳的标准、条件及影响因素;分析了在位运营商在垄断、存在进入者等不同情形下的技术采纳策略,分析了沉淀成本、网络规模、质量差异等因素对技术创新的影响,并比较了不同的市场结构下的技术采纳的临界值。 第六章则基于马克思生产与消费统一的论点,修正了拉姆塞定价公式,引入了行业景气指数对原来的定价模型进行拓展,该公式明确了定价与平均成本、边际成本和需求弹性之间的关系,从而从理论上验证了刚性业务对弹性业务交叉补贴存在着现实的合理性。 第七章提出了降低和补偿沉淀成本的思路和建议,第八章是结论和展望,对论文的主要内容进行归纳分析,并提出了论文今后应该继续研究的内容。
【学位单位】:北京邮电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10
【中图分类】:F224;F273.1;F626
【部分图文】:

产品图,阴影,函数图,需求函数


北京邮电大学博_卜论文P(Q)一Q一‘(尸);企业成本函数为C(Q)一几A(Q)为可变成本。因此,社会总福利最大maxfl(。)一厂p(Q)d。式(6一2)中积分项如图6一1中阴影部平线以上的阴影面积为消费者剩余,因为产品或服务,几水平线以下的阴影面积为式(6一2)对Q求导,立即可得最优定尸‘(Q

状态图,需求函数,行业,供给函数


推导中也没有供方的供给函数参与,与“没有摆脱消费者至上”的原因。至此,常)状态下讨论问题。由于我们对消费行业景气会带来就业和生产者福利增加,生变动。所以,我们用企业盈利【P(Q)行业景气引发的消费景气系数,用0【尸需求函数会发生图6一2的变动,过了拉有更多的需求,为了简化问题,企业收的目标函数:maxfl(Q)一抓p(Q)+0[p(Q)Q一C经过压les.‘一尸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春颖;;影响企业发展战略的产业环境财务分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1年09期

2 张淑芳;;饮食鲜花,商机无限[J];涉世之初;2002年08期

3 王康康;李传欣;崔桐郁;;我国石油销售企业应对外资公司进入者竞争的策略[J];中国城市经济;2011年15期

4 Karel Cool;Petros Paranikas;;欧洲工商管理学院 掘金高流动性市场[J];董事会;2011年08期

5 袁家菊;;基于波特模型的我国农产品加工工业的竞争强度与竞争战略——以“老干妈”企业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4期

6 ;传统霸主与行业新锐展开激烈争夺[J];汽车零部件;2010年08期

7 谢清;;后金融危机时代,国内航空公司之“危”与“机”[J];空运商务;2011年16期

8 丁安华;;美国五次兼并收购浪潮及其启示[J];港澳经济;1994年05期

9 郭志勤;;银行合规管理与金融创新[J];今日财富(金融发展与监管);2011年07期

10 ;50亿元补贴激发微车投资冲动[J];汽车零部件;2009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汤吉军;;银行金融机构反沉淀成本效应研究[A];第八届国有经济论坛:中国商业银行深化改革与管理创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2 汤吉军;郭砚莉;;沉淀成本与国有企业竞争优势的来源[A];“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国有经济长春论坛文集[C];2003年

3 郭砚莉;;东北地区国有企业沉淀成本形成与制度创新[A];第四届国有经济论坛——东北老工业基地国有企业制度创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4 汤吉军;王亚卓;;沉淀成本补偿和国有企业治理结构变迁的效率与公平研究[A];第七届国有经济论坛“大型国有企业集团公司治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霍沛军;陈继祥;宣国良;;在企业具有单位成本优势时的最优事后许可策略[A];面向复杂系统的管理理论与信息系统技术学术会议专辑[C];2000年

6 郭砚莉;汤吉军;;国有企业重组的博弈分析[A];第五届国有经济论坛“海峡两岸企业改革与重组”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梁锦照;陈旭;刘巍;;电网微观投资效益评价方法研究[A];中国高等学校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第二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8 汪贤裕;苏应生;;纵向差异产品空间下,进入者的质量选择研究[A];中国运筹学会第八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9 高辉;张伟;;非理性投资条件下的价值选择与成本调整[A];当代中国经济问题探索(下册)[C];2004年

10 苏锋;;再评波特的“国家竞争优势”理论[A];第九次哈尔滨“科技进步与当代世界发展”全国中青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杨红英;叉车市场下滑 进入者仍众[N];中国工业报;2009年

2 朱增;让沉淀成本有“利”可图[N];现代物流报;2008年

3 主讲人 交广商学院首席培训讲师 谭小芳;企业家要学会“低头”[N];河北经济日报;2009年

4 夏业良(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沉淀成本与溢出收益[N];中国经济时报;2001年

5 本报记者吴晓燕;菲亚特:后进入者的卖车之道[N];中国经营报;2003年

6 记者 吴菲菲;客户向新进入者流失[N];中国贸易报;2009年

7 主持人 李映 连晓东;MCU内核多元化发展 新进入者仍有机会[N];中国电子报;2011年

8 电信研究院信息所 杨菠;市场新进入者通常采用的3G发展策略[N];中国电子报;2005年

9 高晓虎;校园液晶空间有限 新进入者风险不小[N];中国经济时报;2007年

10 吕宁;民营企业如何才能保持自己的竞争优势[N];中国信息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玉保;基于沉淀成本的企业技术采纳与定价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0年

2 肖林;市场进入管制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3 滕颖;基于我国电信改革的网络接入规制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4 宁冬莉;浮动汇率下的国际厂商定价模型及汇率行为研究[D];上海财经大学;2006年

5 温丹辉;电信业的过度竞争、串谋与资源共享[D];北京邮电大学;2006年

6 汪静农;放松管制后的航空运输业竞争行为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7 徐家杰;不完美套利条件下人民币均衡汇率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8 夏俊;网络型产业竞争政策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06年

9 陈洪海;我国新兴固网运营企业投资决策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10 杨波;自然垄断行业的管制与竞争研究[D];重庆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乐;进入者对在位者创新和生产率的影响研究[D];东北大学;2009年

2 田千;外资进入对我国零售业格局影响的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5年

3 许爱琴;基于期权博弈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进入时机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10年

4 吕旭明;东北老工业基地国有企业沉淀成本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7年

5 张志东;连锁零售企业市场进入的博弈论研究[D];同济大学;2006年

6 王凯;基于知识经济的企业权威关系变化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5年

7 朱建敏;“连锁店悖论”对策研究[D];河海大学;2003年

8 孙志华;波动及技术不确定对增长期权价值和投资决策影响[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9 李望俊;风险性、资本约束下的水平合作研发[D];暨南大学;2006年

10 傅庆辉;功能性饮料市场新进入者的市场营销策略[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82981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hongguanjingjilunwen/282981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a06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