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宏观经济论文 >

重庆市江津区新型智慧城市建设问题与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09 12:36
   城市让生活更加美好,智慧让城市更加幸福。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建设科技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等发展目标和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等战略部署。在全国网络安全与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以信息化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统筹发展电子政务,构建一体化在线服务平台,分级分类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随着科技的进步、时代的发展,城市发展有了新要求和新方向,传统智慧城市向新型智慧城市发展已成为必然趋势,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如何加快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让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与城市建设发展有机融合,从而更好地服务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发展,逐渐成为当下学界关注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以重庆市江津区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作为研究对象,梳理归纳了江津区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前景机遇、基础条件、发展历程和探索实践,分析了江津区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存在问题及原因,进而为下一步加快江津区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提出合理的建议。除开绪论和结语部分,全文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阐述了数字中国、智慧城市、新型智慧城市等相关概念以及城市治理理论、知识城市理论、智慧政府理论等智慧城市建设研究的理论基础来源。第二部分,主要分析了重庆市江津区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良好机遇、基础条件、发展历程、探索实践等基本情况。第三部分,主要总结了重庆市江津区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中存在的“信息基础设施集约化不足、信息孤岛现象依然存在、民众体验满意度较低、建设可持续性较差”等问题,并从区域发展、信息共享、公众参与、投融资体制等方面,对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梳理。第四部分,针对性江津区如何在新形势下加快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从“加强顶层设计,构建一体化智慧城市体系框架;加快新兴技术应用,着力夯实智慧城市建设基础;鼓励先试先行,因地制宜实施一批智慧工程;打破信息壁垒,加强各类信息资源整合开放共享应用;坚持以人为本,完善惠民便民的智慧公共服务;优化保障支撑,探索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加强各类风险防范,构建安全稳定的防护体系”等七大方面,提出加快重庆市江津区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对策建议。
【学位单位】:武汉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F299.27;F49;D630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1.1.1 选题的背景
        1.1.2 选题的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研究
        1.2.2 国内研究
        1.2.3 研究现状述评
    1.3 研究方法
    1.4 研究的创新点与不足
        1.4.1 创新点
        1.4.2 不足
2.相关概念界定及研究的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数字中国
        2.1.2 智慧城市
        2.1.3 新型智慧城市
    2.2 研究的理论基础
        2.2.1 城市治理理论
        2.2.2 知识城市理论
        2.2.3 智慧政府治理理论
3.江津区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现状分析
    3.1 江津区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基础条件
        3.1.1 基层信息化建设逐步完善
        3.1.2 互联网+政务服务推进有力
        3.1.3 高新信息产业发展较快
    3.2 江津区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发展历程及实践探索
        3.2.1 发展历程
        3.2.2 实践探索
    3.3 江津区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良好机遇
        3.3.1 新兴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开创了智慧城市建设崭新格局
        3.3.2 国家信息化相关政策为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指出了明确方向
        3.3.3 重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行动计划搭建了广阔平台
        3.3.4 江津良好的交通区位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4.江津区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4.1 江津区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存在的问题
        4.1.1 信息基础设施集约化不足
        4.1.2 信息孤岛现象依然存在
        4.1.3 民众体验满意度较低
        4.1.4 建设可持续性较差
    4.2 江津区建设新型智慧城市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4.2.1 各区域发展尚不均衡
        4.2.2 信息资源共享不充分
        4.2.3 智慧服务民生不够深入
        4.2.4 投融资模式较为单一
5.推进江津区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对策建议
    5.1 加强顶层设计,构建一体化智慧城市体系框架
    5.2 加快新兴技术应用,着力夯实智慧城市建设基础
    5.3 鼓励先试先行,因地制宜实施一批智慧工程
    5.4 打破信息壁垒,加强各类信息资源整合开放共享应用
    5.5 坚持以人为本,完善惠民便民的智慧公共服务
    5.6 优化保障支撑,探索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
    5.7 加强各类风险防范,构建安全稳定的防护体系
6.结论和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庞国翔;;隐隐约约现条龙——江津区现龙场来历趣谈[J];江河文学;2018年04期

2 周燕;;爱心书画课润泽童心[J];教育;2017年02期

3 赵浩宇;付树湘;邹开福;罗玉莲;袁孝华;;文化是根,旅游是形——对话江津区旅游局局长邹锦伦[J];城市地理;2017年09期

4 罗玉琳;;重庆市江津区生猪屠宰行业发展探索[J];当代畜牧;2016年09期

5 漆华;夏远建;;江津区稻田养蛙种养模式发展思考[J];南方农业;2014年19期

6 刘思扬;徐茜;康纪明;陈睿;;江津区1960-2012年麻风病流行趋势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2013年11期

7 任文君;;印象五年:江津区人大走在民生与发展的春天里[J];公民导刊;2012年02期

8 程昌凤;;我院3名科技人员被江津区选聘为2008年度科技特派员[J];南方农业;2008年04期

9 王绍其;;建立重庆市江津区优质高粱基地的几点启示[J];北京农业;2015年22期

10 刁孝堂;李明其;;江津区创新土地流转制度的调研报告[J];新重庆;2007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四大亮点”展现特色,校园文化育人无声[A];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神州教育卷3)[C];2013年

2 毛泽亮;;发挥组织网络优势 创新银企合作模式 积极探索和破解企业融资难题的有效途径[A];中国商会发展报告 No.3(2011)[C];2012年

3 ;重庆轻轨3号线有望延伸到江津[A];高速铁路与轨道交通(金融版)[C];2016年

4 李占军;刁承泰;胡淑飞;蒋春艳;;西南丘陵地区县域农用地经济效益评价研究——以重庆江津区为例[A];中国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新农村建设研究[C];2008年

5 梁勇;黄波;;良品育人 文化立校——重庆市江津区三口小学“品文化”建设与发展的思考[A];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2018(二)[C];2018年

6 禹洋春;;层次聚类分析法在重庆市江津区土地利用分区中的应用[A];自然地理学与生态安全学术论文摘要集[C];2012年

7 廖德彬;;打造和谐教育的思考与探索[A];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神州教育卷)[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郭增明;江津区妇保院:红色引擎驱动健康发展[N];中国人口报;2019年

2 王妍;重庆江津区多措并举促外贸发展[N];国际商报;2019年

3 记者 高文;“江津区十大富硒农产品”新鲜出炉[N];农民日报;2017年

4 金凤 陶唐琼;江津区妇保院:全程关爱让孕育无忧[N];中国人口报;2018年

5 首席记者 陈钧;江津区赴新加坡招商达成12项合作[N];重庆日报;2018年

6 陶唐琼 胡小燕;江津区千方百计为贫困人口就“减负”[N];中国人口报;2018年

7 公安部禁毒局;重庆市江津区四牌坊小学:筑起拒毒防毒“防火墙”[N];人民公安报;2016年

8 记者 周雨;江津区 23个产业与城市配套项目开工[N];重庆日报;2016年

9 江津区政协办公室;在务实求新中升华政协价值[N];重庆政协报;2017年

10 ;以特色文化助创新发展[N];重庆日报;201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邹浩洋;重庆市江津区蛋鸡规模养殖现状与思考[D];兰州大学;2019年

2 成竹;重庆市江津区新型智慧城市建设问题与对策研究[D];武汉大学;2019年

3 张滋夏;江津区农村公路路面结构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7年

4 岳孟龙;重庆市江津区镇街公共财政困境及对策研究[D];重庆大学;2017年

5 徐贵平;重庆市江津区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重庆大学;2017年

6 罗曼;重庆市江津区旅游产业发展战略研究[D];重庆理工大学;2014年

7 李根;重庆市江津区耕地生态安全评价研究[D];西南大学;2017年

8 马健;江津区几江鼎山城区人行过街方案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5年

9 周大棚;重庆市江津区项目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10 段俊;重庆市江津区石门镇微型企业成长管理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83369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hongguanjingjilunwen/283369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36a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