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内国际分工与中国产业发展
发布时间:2020-10-09 18:40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发展,以中间投入品进出口为特征的产品内国际分工成为国际贸易的主要形式,日益成为一国嵌入全球价值链的主要方式。不同国家通过外包和分包专业化在产品内某环节生产,呈现出“分割化”、“价值链切片”的垂直分工格局,加速了国际产业转移和产业发展的进程。加工贸易、外包、中间品贸易等产品内国际分工形式的出现,对原有针对“最终品”的贸易理论提出挑战。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主要通过接包、加工贸易参与到产品内国际分工中,新的贸易形式影响到中国产业发展的各个方面。 本文首先从理论上探讨产品内国际分工对接包国生产率影响的作用机制,并用多种指标度量中国参与产品内国际分工程度,然后对中国34个行业1994-2007年数据进行实证检验。使用垂直专业化率、进口中间投入占总产值比例、进口中间投入占总消费比例三种方式度量我国参与产品内国际分工程度,建立行业出口复杂度指标度量中国出口技术水平,用从事科技活动人员占总就业人数比重表示就业技能结构。采用涵盖了农业、工业、服务业,更长时间段的面板数据分析参与产品内国际分工对中国产业生产率、出口技术水平、就业等影响。得到主要结论有: 第一,产品内国际分工对接包国产生影响的传导机制是:产品内国际分工深化——贸易条件改变——技术人员占比(要素禀赋结构)变化——技术水平调整——产业发展。即当贸易条件不发生改变时(阶段一),参与产品内国际分工能持续提高生产率。贸易条件改变(阶段二),贸易条件改善时,生产率增长减缓;而贸易条件恶化时,生产率增长为正。贸易条件改变后,会带来一国的要素禀赋条件的变化。长期技术内生(阶段三),产品内国际分工使得接包国从事技术人员比重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国内要素密集程度会发生变化,导致一国技术水平调整,接包国生产率出现下降态势。因此,接包国的生产率总体会呈现出“上升——下降——上升——下降”的M型的周期性变化。 第二,1994-2007年间各行业参与产品内国际分工有利于行业生产率的提高。中国参与产品内国际分工程度呈现出先降低后上升的趋势,产品内国际分工显著促进生产率的提高,主要通过与资本投入的交互作用体现。 第三,中国出口技术水平都是快速提升的,不同类型的产品内国际分工对出口产业技术水平的作用并不一致。科技活动人员增长和外资企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的增加能显著提升出口产业技术水平,资本密集程度的提高反而不利于出口技术水平的提升。垂直专业化的增加显著提升了出口产业技术水平,进口中间投入占总产出比重和进口中间投入占总消费比重增长并对出口技术水平的作用不显著。 第四,产品内国际分工对我国就业不存在直接的拉动作用。产品内国际分工带来的进口替代效应和生产率效应减少的就业,大于拉动就业的规模效应。但产品内国际分工带来产出规模扩大,产品内国际分工与产出增长的交叉效应对就业影响为正。产品内国际分工长期并不利于企业科技活动人员占比的增长,不利于我国就业结构提升,企业研发经费内部支出的增加能显著提升科技活动人员占比。 本文的主要创新点有:(1)从发展中国家接包的角度,讨论产品内国际分工对产业发展的影响。(2)样本时间段更长,行业涵盖的范围更广。(3)对中国出口技术水平从行业角度重新度量。(4)考虑了产品内国际分工对就业技能结构影响。总之,我国产品内国际分工正处于第一阶段向第二阶段转变,现阶段产品内国际分工仍能促进我国各行业生产效率的改进和出口技术水平的提升,但不利于我国要素禀赋结构向技能密集型转变。在这个过程中资本深化能提高行业产出,不利于出口技术水平提升和就业的改善;外资企业产出占比增加能提升出口技术水平;研究经费的投入能显著改善生产率、出口技术水平和就业格局。
【学位单位】:华中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12
【中图分类】:F114.1;F124;F224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目的
1.2 文献综述
1.3 研究思路、方法与创新点
1.4 研究内容及结构安排
2 产品内国际分工及其度量
2.1 产品内国际分工的定义、分类
2.2 产品内国际分工的现有度量方法
2.3 本研究选取的产品内国际分工的度量方法
2.4 本章结论
3 产品内国际分工对生产率影响的作用机制
3.1 产品内国际分工影响生产率的机理
3.2 产品内国际分工对生产率产生影响的途径
3.3 贸易成本、竞争、组织形式等对生产率的影响
3.4 本章结论
4 产品内国际分工对中国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的实证分析
4.1 假设的提出与模型设定
4.2 数据来源
4.3 回归结果及分析
4.4 本章结论
5 产品内国际分工对我国出口产业技术水平的影响
5.1 中国出口产业技术水平变化
5.2 出口技术水平的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5.3 产品内国际分工对出口技术水平影响分析
5.4 本章结论
6 产品内国际分工对中国就业影响的实证分析
6.1 产品内国际分工对就业结构影响的机理
6.2 产品内国际分工对中国就业规模影响的动态而板数据分析
6.3 产品内国际分工对中国就业结构影响的面板数据分析
6.4 本章结论
7 结论与研究展望
7.1 主要研究结论
7.2 本文主要对策建议
7.3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附录2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课题
本文编号:2834049
【学位单位】:华中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12
【中图分类】:F114.1;F124;F224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目的
1.2 文献综述
1.3 研究思路、方法与创新点
1.4 研究内容及结构安排
2 产品内国际分工及其度量
2.1 产品内国际分工的定义、分类
2.2 产品内国际分工的现有度量方法
2.3 本研究选取的产品内国际分工的度量方法
2.4 本章结论
3 产品内国际分工对生产率影响的作用机制
3.1 产品内国际分工影响生产率的机理
3.2 产品内国际分工对生产率产生影响的途径
3.3 贸易成本、竞争、组织形式等对生产率的影响
3.4 本章结论
4 产品内国际分工对中国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的实证分析
4.1 假设的提出与模型设定
4.2 数据来源
4.3 回归结果及分析
4.4 本章结论
5 产品内国际分工对我国出口产业技术水平的影响
5.1 中国出口产业技术水平变化
5.2 出口技术水平的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5.3 产品内国际分工对出口技术水平影响分析
5.4 本章结论
6 产品内国际分工对中国就业影响的实证分析
6.1 产品内国际分工对就业结构影响的机理
6.2 产品内国际分工对中国就业规模影响的动态而板数据分析
6.3 产品内国际分工对中国就业结构影响的面板数据分析
6.4 本章结论
7 结论与研究展望
7.1 主要研究结论
7.2 本文主要对策建议
7.3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附录2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课题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唐宜红;马风涛;;国际垂直专业化对中国劳动力就业结构的影响[J];财贸经济;2009年04期
2 赵晓晨;;利用加工贸易技术扩散优化出口商品结构研究[J];财贸研究;2006年04期
3 刘志彪,吴福象;全球化经济中的生产非一体化——基于江苏投入产出表的实证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5年07期
4 胡昭玲;;产品内国际分工对中国工业生产率的影响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07年06期
5 张杰;黄泰岩;;中国企业的工资变化趋势与决定机制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10年03期
6 陈仲常;马红旗;;我国制造业不同外包形式的就业效应研究——基于动态劳动需求模型的实证检验[J];中国工业经济;2010年04期
7 臧旭恒;赵明亮;;垂直专业化分工与劳动力市场就业结构——基于中国工业行业面板数据的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11年06期
8 何玉梅;孙艳青;;不完全契约、代理成本与国际外包水平——基于中国工业数据的实证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11年12期
9 张杰;刘志彪;郑江淮;;出口战略、代工行为与本土企业创新——来自江苏地区制造业企业的经验证据[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8年01期
10 卢锋;;产品内分工[J];经济学(季刊);2004年04期
本文编号:283404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hongguanjingjilunwen/28340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