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宏观经济论文 >

中国区域技术创新绩效计量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11 17:53
   研究区域技术创新体系的现象与规律是促进区域技术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我国区域可持续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实现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的重要步骤。要建立有效的区域技术创新体系就离不开区域技术创新投入。目前,我国各区域以研发(RD)投入为主要标志的区域技术创新投入有了较大提高,政界、业界和学界对区域技术创新直接绩效(区域技术创新投入与直接产出的关系)评价问题的研究也较为深入,出现了大量研究成果,也得到了一些有益结论。但是,区域技术创新投入会对我国宏观经济产生多大影响等区域技术创新投入的间接绩效及其评价问题却至今还没有引进足够重视。 本文研究正是从这一点出发,主要应用空间统计、空间计量经济学、空间过滤、带异质性的随机前沿模型、分位数回归、面板单位根、面板协整等现代计量方法,完成对区域技术创新直接绩效的研究之后,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建立区域技术创新投入到国家宏观经济发展的传导模型以及中国小型宏观计量经济协整模型,并且通过两个模型联接,分析评价我国区域技术创新投入对我国主要宏观经济变量的影响,即中国区域技术创新的间接绩效问题。论文把区域技术创新绩效放在国家宏观经济发展的背景下来考察,相对于已有的技术创新绩效评价文献来说,在技术创新绩效评价内容方面,无疑具有创新意义。论文研究主要得出如下结论: 第一,研究发现中国区域技术创新活动的空间相关性非常明显,存在着向东部地区聚集的趋势。区域专利申请量的基尼系数分析表明,中国区域技术创新的空间集中性呈现增强趋势。总体上大约有40%的省域创新活动显现出相似的高高的空间关联形式。研究也说明在区域行政中心300公里的范围内,区域技术创新活动呈现出强烈的正自空间相关性;从离行政中心大约1400公里开始,区域技术创新活动开始出现负自相关性;在大约2800公里的时,区域技术创新活动呈现出明显的负空间自相关性。中国区域技术创新存在条件收敛和条件门槛收敛效应,从而存在着三大收敛俱乐部特征。人力资本低强度区域存在绝对收敛现象,而人力资本中高强度区域存在条件收敛现象。面板门槛回归模型解决了收敛理论中的俱乐部效应内生性问题。 第二,研究发现中国区域技术创新投入产出代理变量具有较强空间相关性,空间过滤方法可以有效地消除了变量空间相关性,进而可以应用传统回归模型对其进行回归分析。在本文所考虑的模型中,区域技术创新投入与产出代理变量之间存在着协整关系。对中国区域知识生产函数的研究发现,研发经费支出、科技活动人数、外商投资总额、区域进口、区域自身知识存量及邻近区域知识存量等六大因素对区域技术创新产出在统计上有显著影响,研发经费支出、科技活动人数对技术创新产出的弹性分别为0.2397和0.5133,区域内部知识存量弹性要比相邻区域知识存量弹性大20%左右。分位回归分析表明,上述六大因素的区域技术创新产出弹性各自具有一定的内在波动性。进一步分析知识溢出对区域技术创新产出的弹性时可以发现,中国区域知识溢出存在着双向溢出现象。知识正向溢出大致发生在以区域行政中心为圆心,以(100,600)公里及(900,1200)公里为半径的圆环区域内,知识溢出对区域技术创新产出弹性分别为0.2214和0.9618;知识负向溢出大致发生在以区域行政中心为圆心,以(600,900)公里及(1200,1500)公里为半径的圆环区域内,其弹性分别为-0.1561和-0.5561。 第三,研究发现影响中国区域技术创新效率的环境因素都是平稳变量,区域技术创新投入与产出代理变量之间存在协整关系。中国区域技术创新效率显东部高、中部中、西部低的空间分布特征。西部地区技术创新效率低,但增长率较高,西部地区技术创新的追赶迹象已经出现。影响区域技术创新效率的因素在全国及三大区域之间略有差异。创新主体参与强度和区域市场开放度是影响全国及三大区域技术创新效率的主要的显著因素。政府资助、金融机构支持等其他因素对全国及三大区域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方向和显著性程度各不相同。 第四,研究中国区域技术创新宏观绩效的中国区域─宏观计量经济协整模型有三个特征,即模型根据SNA体系建立并且是一个供需双导向的年度宏观经济计量模型、行为方程设计依靠经济理论和数据特征的双重驱动、是一个协整计量经济模型。对东中西部三大区域研发投入增加的宏观经济效应分析表明:三大区域研发投入同等幅度的增加对八大主要宏观经济变量的影响关系都是相同的;三大区域研发投入的增加,对八大主要宏观经济变量影响程度的排序也几乎是相同的;三大区域研发投入增加,对主要宏观经济变量影响程度的大小按东中西的顺序排列。对八大区域研发投入增加的宏观经济效应分析也得出类似结论。情景分析特别发现,中国区域研发投入增加有利于中国城市化发展,有利于中国居民收入增加。
【学位单位】:重庆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12
【中图分类】:F124.3;F224
【部分图文】:

子矩阵,距离矩阵,拆分,示例


W,,W12L ,示例性例子见图3.1。一般来说,当研究对象为 20 个区域时,一般原始距离矩阵可以拆分为 4 到 5 个子矩阵,根据 Sturge 规则,子矩阵个数等于 1+3.3log10[(n*n-1)/2],其中n为研究对象的数目①(Rangel,Diniz-Filho and Bini,2010)。再根据这些不同距离子矩阵

模型结构,模块,基期


构观计量经济协整模型分为生产模块、劳动力模块、收入模块、消费格模块和对外贸易模块共七个模块,模块主要关系如图 6.1 所示。小2 个方程,其中行为方程 29 个,共有 61 个变量,其中外生变量 7 个 6.2 中,价格指数未标明基期的均表示以 1978 为基期,即 1978=10 年统计资料汇编》,《中经网统计数据库》、《中国科技统计年鉴

模型,参数计量,估计模型,预测精度


0.1911 2.4004 0.0164 0.2241 3.7592 0.0002I 0.0748 1.6820 0.0926 0.1286 2.9482 0.0032AAP 0.4340 8.6753 0.0000参数计量经济软件 R 估计模型(6.10),得到图 6.1 所示的结果。模型的平均.2585%,均方根误差率为 0.3098%,均低于 5%的评价标准,所以可以认为非.10)的预测精度还是非常高的,对数据拟合较好。
【引证文献】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唐欣;我国农业项目信贷资金配置规模与效率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3年

2 马琳;中国研发投入及其产出效率省际比较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慕一君;甘肃省区域技术创新能力评价[D];兰州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83692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hongguanjingjilunwen/283692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ac7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