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宏观经济论文 >

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和国内外利率变动影响的实证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12 21:06
   随着利率市场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我国利率变动频率越来越高、波动幅度也越来越大,而经济全球化和金融市场国际化加强了国内外金融市场之间的紧密联系,这就使得当前的国际金融危机进一步加大了我国利率水平的波动。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目前正处于重要阶段,一方面利率市场化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另一方面利率市场化最终目标还没有完全实现。利率市场化中最重要的部分,即存贷款利率市场化还没有最终完成。在此阶段我国商业银行面对的利率风险十分复杂,商业银行不仅要面对完全市场化条件下一般的利率风险,还要面对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中所形成的特殊的利率风险。 国外的利率风险理论研究比较深入,管理技术也较为成熟,而我国在利率风险研究方面起步较晚,商业银行由于历史的原因历来重视信用风险的管理,而对利率风险管理不够重视,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意识薄弱、利率风险理论研究落后、利率风险管理经验欠缺。学习和借鉴西方国家先进的利率风险管理模式,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利率风险管理方法,有效的防范和规避利率风险不仅关系到商业银行自身的稳健经营,也关系到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 准确分析和预测利率水平变动决定了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的有效性。Shibor是我国金融市场的基准利率,具有整个市场利率水平风向标的作用,以Shibor作为我国金融市场利率的测度指标,研究其变动规律,对于商业银行防范和管理利率风险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另外利率变动并不只受国内因素的影响,经济全球化使得各国金融市场的相互联系日益密切,一国的利率水平变动可能受到其他国家货币利率水平变动的影响。因此分析国际金融市场利率波动对我国利率变动的影响有利于我国商业银行预防和管理利率风险。 近些年来,我国有很多关于商业银行利率风险方面的文献,对利率风险的研究由定性分析深入到量化分析的层面,取得了很多具有建设性的成果。本文采用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式对我国商业银行在利率市场化过程中所面临的利率风险进行了分析。文章共分七章,第一章介绍了论文的研究背景、选题意义、论文的结构安排和创新之处。第二章首先介绍了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的国内及国外研究现状,然后对利率风险衡量方法的发展进行了分析。第三章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的成因、特征及影响因素,并介绍了利率风险的识别、管理和外部监管等情况。第四章对利率风险的几种度量方法进行了描述和比较分析,并对各种利率风险管理工具进行了介绍。第五章介绍了我国的利率体系和利率市场化的步骤,论述了利率市场化的必要性及其阶段性成果,描述了利率市场化条件下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的特征,最后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建议。第六章对我国同业拆借市场利率(Shibor)的特征进行了实证研究,分析了不同期限Shibor的变动特征。采用实证分析的方法通过基于GARCH的VaR方法计量我国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的VaR,并采用LR回测技术检验VaR模型在不同分布假设下的准确性。第七章基于Markov局面转移模型对国际市场利率波动对我国利率波动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得出在“低波动”、“中波动”和“高波动”三个局面下Libor对Shibor的影响情况。最后为本文的结论部分。
【学位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11
【中图分类】:F224;F832.33;F821.0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选题意义
    1.3 本文的结构
    1.4 本文的创新之处
第2章 研究综述
    2.1 国外研究综述
    2.2 国内研究综述
    2.3 利率风险衡量方法的发展
第3章 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的成因、识别和管理原则
    3.1 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的成因
    3.2 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的识别
    3.3 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策略和原则
第4章 利率风险的计量方法及管理工具
    4.1 早期的利率风险计量方法
    4.2 VaR 方法
    4.3 利率风险的管理工具
第5章 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和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现状
    5.1 我国的利率市场化进程
    5.2 利率管制政策及其弊端
    5.3 目前我国利率水平状况及走势分析
    5.4 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阶段性风险
    5.5 我国银行业利率风险的外部监管
    5.6 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5.7 加强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的几点建议
第6章 我国金融市场利率风险度量实证分析
    6.1 数据的选取和基本分析
    6.2 基于ARCH 模型的VaR 计算
    6.3 投资组合的VaR 计算
    6.4 实证分析结论
第7章 国内外金融市场利率变动的影响分析
    7.1 Markov 局面转移模型
    7.2 变量选取与数据检验
    7.3 模型的估计与分析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期间的科研成果
致谢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馨思;;基点价值[J];金融论坛;2006年08期

2 罗得志;利率风险:计量模型和管理对策[J];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3 ;利率风险表现形式[J];会计师;2004年07期

4 张树哲;;利率风险对寿险业的影响[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6年03期

5 李晓婧;;利率变动对商业银行经营风险的影响[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8年09期

6 刘畅;;利率变动对寿险公司经营稳定性的影响[J];商场现代化;2010年18期

7 杨金花;利率市场化进程中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研究[J];广西金融研究;2003年05期

8 吕耀明,林升;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研究[J];经济研究;1999年05期

9 刘涛;国有商业银行风险的表现形式和化解途径[J];南京经济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10 侯峰;利率市场化与商业银行风险管理[J];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石圣东;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和国内外利率变动影响的实证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2 孙红妮;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3 黄启才;我国利率变动及其操作规则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4 何来维;表外工具在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中的应用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5 龚智强;开放条件下我国银行业经营机制转型与风险防范[D];西南财经大学;2007年

6 徐明圣;利率市场化进程中的金融机构利率风险管理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5年

7 吴灏文;基于高阶风险防范的银行资产负债组合优化模型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8 贺国生;商业银行利率风险度量模型与管理模式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5年

9 朱峰;国债利率风险免疫策略研究[D];厦门大学;2004年

10 程东跃;我国金融租赁风险管理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兵;中国寿险业利率风险管理研究[D];重庆大学;2003年

2 袁锦平;利率体制转轨时期我国寿险公司利率风险问题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1年

3 苏重任;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中的利率风险及控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9年

4 张作伟;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5年

5 林琳;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D];东北财经大学;2002年

6 殷彭蛟;商业银行利率风险度量模型研究及我国的现实选择[D];武汉大学;2005年

7 严萍;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计量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8 刘红光;当前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9 陆兴国;利率市场化与企业融资管理[D];广西大学;2006年

10 冯文晋;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国际比较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83827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hongguanjingjilunwen/283827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1b0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