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进步偏向、要素配置偏向与我国TFP的增长
本文关键词:技术进步偏向、要素配置偏向与我国TFP的增长,,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本文在要素增强型CES生产函数的假定下,分析了技术进步偏向、要素投入偏向与我国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1978—2012年期间,我国全要素生产率平均每年增长约2.10%,技术进步总体上呈现偏向资本的趋势,要素配置总体上也同样呈现出偏向资本的趋势,两者的方向基本一致。技术进步偏向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影响由期初的促进转变为抑制,要素配置偏向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影响在2004年以前为正值,2004年以后变为负值,即抑制了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但是技术进步偏向与要素投入偏向两者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交互效应却由抑制逐渐转变为促进,表明我国技术进步与要素配置逐渐由不匹配转为匹配,我国的技术进步正朝着适宜的方向发展。
【作者单位】: 暨南大学经济学院;广东省人民政府;
【关键词】: 技术进步偏向 要素配置偏向 全要素生产率
【分类号】:F124.3;F224
【正文快照】: 一、引言对于全要素生产率的研究一直以来都是经济增长理论的焦点,研究全要素生产率的价值在于它能够通过一个简单的一维数据说明经济增长的效率和质量,即经济增长中技术进步作用的大小。传统的全要素生产率分析均是基于希克斯中性技术进步的假定,然而现实中的技术进步是有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静;彭飞;毛德凤;;要素配置扭曲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J];西部论坛;2013年03期
2 董直庆;陈锐;;技术进步偏向性变动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影响[J];管理学报;2014年08期
3 张军,章元;对中国资本存量K的再估计[J];经济研究;2003年07期
4 朱喜;史清华;盖庆恩;;要素配置扭曲与农业全要素生产率[J];经济研究;2011年05期
5 雷辉;张娟;;我国资本存量的重估及比较分析:1952-2012[J];经济问题探索;2014年07期
6 戴天仕;徐现祥;;中国的技术进步方向[J];世界经济;2010年11期
7 贺菊煌;;我国资产的估算[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1992年08期
8 单豪杰;;中国资本存量K的再估算:1952~2006年[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8年10期
9 雷钦礼;;偏向性技术进步的测算与分析[J];统计研究;2013年04期
10 范巧;;永续盘存法细节设定与中国资本存量估算:1952~2009年[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12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曾国平;王正攀;曹跃群;;对农业资本存量K估算的文献综述[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5期
2 刘秉镰;刘勇;;对我国公路水运交通省际资本存量(1952-2004)的估算[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3 王友广,陈清华,方福康;中国分地区资本-产出比实证分析[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1期
4 熊妍婷;黄宁;王华明;;基于随机前沿模型的对外开放与能源技术效率提升[J];商业研究;2010年09期
5 宋静;;资本积累和就业问题文献综述[J];商业研究;2011年01期
6 晋盛武;王圣芳;;贸易与环境质量:基于面板数据的分析[J];商业研究;2011年10期
7 王云平;;改革以来教育在经济领域中是否存在公平效率的改进[J];辽宁科技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8 邵全权;;中国保险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和影响——基于单方程估计和系统估计的实证研究[J];保险研究;2012年04期
9 徐云鹏;张旭昆;;中国经济潜在增长率的再估算[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10 王玉;;对外贸易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路径研究[J];长春大学学报;2010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柳江;;交易效率、要素积累与技术进步——关于中国经济增长源泉的检验[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上)[C];2011年
2 周芳;石磊;马中;;CO_2减排对中国省际生产率的影响[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11年
3 陈震;尤建新;马军杰;卢超;;技术进步对我国碳排放绩效影响动态效应研究[A];第十三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郑若谷;干春晖;余典范;;中国产业结构变迁对经济增长和波动的影响研究[A];2010年中国产业组织前沿论坛会议文集[C];2010年
5 刘庆和;;1949-2008年贵州经济增长因素分析——基于灰色生产函数模型的核算[A];新机遇·新台阶·新跨越——数量经济学视野下贵州自我发展能力回顾与展望:2010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年会数量经济学会论文集[C];2010年
6 曲兆鹏;姜晓华;;二元性劳动力市场政策与经济增长——来自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证据(讨论稿)[A];2005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7 汪阳洁;姜志德;王继军;;中国耕地保护制度发挥效力了吗?[A];2010年“海右”全国博士生论坛(公共经济学)“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公共政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8 刘宪;;技术进步与制度变迁对中国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研究[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08)[C];2009年
9 干春晖;郑若谷;;改革开放以来产业结构演进与生产率增长研究——对中国1978~2007年“结构红利假说”的检验[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09)[C];2009年
10 王志方;;长期经济增长下人民币实际汇率水平研究——以人民币兑美元为例[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09)[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艳秋;基于随机前沿模型的区域技术效率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0年
2 王思薇;中国区域技术效率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3 王博;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宏观经济的总体特征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刘士杰;人口转变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蒋欣;金融自由化、资产市场波动与经济危机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马元;货币量值的经济周期波动模型[D];南开大学;2010年
7 迟诚;我国贸易与环境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燕安;我国人力资本与区域经济增长差异趋向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9 刘艳;中国服务业FDI的技术溢出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10 张宏霞;中国地方政府投资效应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栋;信息化对能源强度变动影响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2 杨嵘;我国公共投资对私人投资的影响[D];湘潭大学;2010年
3 杨巨;初次收入分配、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潜力[D];湘潭大学;2010年
4 徐丹;对外直接投资促进技术创新的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5 张瑞军;中国电力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6 李薇;不安全感、预防性储蓄与我国居民消费不足的实证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7 罗新伟;区域物流与TFP[D];浙江工商大学;2010年
8 袁赢;外商直接投资对上海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0年
9 韩文婧;地方财政基础教育投入外部性分析[D];浙江工商大学;2010年
10 刘春燕;技术进步对中国就业影响的实证分析[D];浙江工商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简泽;;市场扭曲、跨企业的资源配置与制造业部门的生产率[J];中国工业经济;2011年01期
2 赵春雨;朱承亮;安树伟;;生产率增长、要素重置与中国经济增长——基于分行业的经验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11年08期
3 简泽;;从国家垄断到竞争:中国工业的生产率增长与转轨特征[J];中国工业经济;2011年11期
4 曹玉书;楼东玮;;资源错配、结构变迁与中国经济转型[J];中国工业经济;2012年10期
5 吴建新;钟玲;;要素配置非效率与生产率增长——来自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证据[J];当代财经;2013年04期
6 林民书;张志民;;投资低效与经济增长:对中国资本存量和无效投资的估算[J];河南社会科学;2008年05期
7 何枫,陈荣,何林;我国资本存量的估算及其相关分析[J];经济学家;2003年05期
8 雷辉;;我国资本存量测算及投资效率的研究[J];经济学家;2009年06期
9 张军;;增长、资本形成与技术选择:解释中国经济增长下降的长期因素[J];经济学(季刊);2002年01期
10 黄勇峰;任若恩;刘晓生;;中国制造业资本存量永续盘存法估计[J];经济学(季刊);2002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鹰;关于优化要素配置机制的探索[J];贵州社会科学;1990年09期
2 ;资源要素配置市场化[J];宁波经济(财经视点);2014年02期
3 谭祖谊;;需求、分工和要素配置效率[J];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07年09期
4 ;强化对企业的要素配置保障[J];宁波经济(财经视点);2008年09期
5 吴建新;;地区间要素配置效率与中国生产率增长[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2年09期
6 彭纯;;论要素配置、市场缺陷与我国不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J];开发研究;1989年03期
7 段刚;试论劳动力要素配置的市场化[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年04期
8 黄婧;纪志耿;张红扬;;中国经济增长与就业非一致性的成因分析——基于要素配置扭曲的视角[J];经济问题探索;2011年01期
9 吴建新;钟玲;;要素配置非效率与生产率增长——来自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证据[J];当代财经;2013年04期
10 周艳波;翟印礼;董鸿鹏;;统筹城乡要素配置与转移的对策研究[J];农村经济;2006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崔凯;;流通市场的要素配置机制分析[A];农业经济问题(2010年增刊)[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郑莉娜 实习生 诸撄宁;金融业人力要素配置趋向合理化[N];杭州日报;2014年
2 记者 吴天祥;要把发展工业的资源要素配置到综合效益最优的地方[N];马鞍山日报;2014年
3 本报记者 宁启文 王瑜;资源要素配置向农村倾斜[N];农民日报;2010年
4 浙江省社科院经济所研究员 闻海燕;推动资源要素向农村配置[N];浙江日报;2010年
5 闻海燕;推动资源要素向农村配置[N];贵阳日报;2010年
6 市政协 何畏;对推进要素配置市场建设的思考[N];沈阳日报;2012年
7 记者 余延青 海宁市委报道组 李迪刚;海宁建立全省首个资源要素配置主平台[N];嘉兴日报;2013年
8 上海大学社会学系教授 顾骏;一枚硬币的两面[N];组织人事报;2009年
9 记者 徐凤;完善城镇发展要素配置 努力提高城镇化水平[N];广安日报;2010年
10 何畏 沈阳市政协;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推进社会生产力发展数字化[N];友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牛刚;农业企业经营要素配置论[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彭飞;要素配置扭曲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4年
2 黄文娟;福建省乌龙茶生产效率的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技术进步偏向、要素配置偏向与我国TFP的增长,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8485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hongguanjingjilunwen/2848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