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的非竞争性、知识产权保护与中国技术进步
发布时间:2020-10-23 19:58
南北框架下有关知识产权保护的文献或多或少的包含了隐含假设,知识资本不存在非竞争性(可模仿性)的差异。基于这一假设,有关发展中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的文献主要集中在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与经济增长、技术转移或者创新的总量上,却忽略了知识产权保护对技术选择和技术进步方向的影响。然而,知识资产本身的非竞争性差异是不容质疑的,不同的技术进步方向将帮助决定一个国家的比较优势结构和国家间的长期经济增长差异也早已是理论界广泛接受的观点。因而将知识的非竞争性差异引入分析框架,研究知识产权保护对技术进步方向的影响是对以往研究的重要拓展。另一方面,知识产权保护可以促进创新活动的同时也会限制对非竞争资源的使用,知识产权保护的两面性使得知识产权保护对发展中国家技术进步的综合影响必须依靠实证来决定。然而,作为加入WTO的前提条件,尽管国际上主流观点仍认为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会损害发展中国家的利益,中国按TRIPs要求不断提高了知识产权保护的标准。通过实证检验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的不断严格是促进还是缓解了我国的技术进步将是不可回避的问题。有鉴于此,本文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借助于增长理论等主流经济学理论和现代计量经济学分析方法,从理论和实证两个层面对知识产权保护与中国技术进步的相关议题进行了研究,并据此来提出如何通过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促进产业升级转型,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 就非竞争性知识资产而言,当某一个经济行为人使用某种知识生产商品或服务时,并不妨碍其他的经济行为人也使用同一种知识。知识资产的非竞争性特征使知识所有人必须依靠知识产权保护其创新成果。知识产权保护通过专利等方式给予知识资产拥有排他性的权利,进而促进创新的活动。然而,不同知识资产的非竞争性是有差异的。如果知识本身具有排他性特征(技术本身很难被模仿),知识所有人便可以依靠技术自身的排他性保护其知识产权。知识的这种非竞争性差异使知识产权保护的强弱影响到研发者对未来知识或技术的选择并进而影响技术进步方向。本文将不同知识的非竞争性差异引入分析框架,假定存在两种性质的知识资本,非竞争性的知识资本和排他性的知识资本。沿用内生技术进步模型作为基本分析框架,分析了知识产权保护的加强将鼓励对非竞争性技术的获取进而影响技术选择和技术进步方向的内在机理。实证部分基于中国产业数据,将中国产业分成非竞争性特征明显的高技术产业和技术排他性特征明显的低技术产业。并通过三个基本假设证明: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使中国的技术进步方向向非竞争性特征明显的高技术产业转移。 知识产权保护会通过提高模仿成本限制对知识的使用,使知识资产的非竞争性特征减弱,进而促进创新和技术的扩散。开放经济条件下一国的技术进步不仅依赖于国内的研发活动,而且还取决于有经济联系的其他国家的研发活动。为了确定专利法影响中国技术进步的途径及影响,我们基于中国省际数据考察了知识产权保护对FDI、专利申请和固定资本存量加速的影响。在实证过程中控制了“邓小平南巡”和“中国加入WTO"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FDI和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随着1993年和2001年两部专利法的实施出现显著和实质上的提高,专利申请在第二次专利法以后也在高技术省份显著增加。而且,知识产权保护对高技术集中的省份固定资本存量加速的促进更加明显。根据我们的回归分析,尽管主流的观点仍认为知识产权保护会阻碍原创性创新活动较少的发展中国家的技术进步,知识产权保护使中国技术进步得到了实质性的提高。 在考察知识产权保护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时,我们假定知识产权保护通过影响物化的技术进步固定资本存量加速和通过非物化的技术进步如改善制度环境等其它无形方式影响经济增长。物化的技术进步,最终都会体现在固定资产投资加速的系数上。非物化的技术进步,如改善制度环境等,将体现在专利法变量(虚拟变量)的系数上。基于对1990年—2007年这个期间内的省际数据的实证结果分析显示:TFP随着1993年和2001年两部专利法的实施出现显著和实质上的加速。知识产权保护通过影响物化和非物化的技术进步两种渠道促进了中国的经济增长。值得注意的是,由于知识产权保护对高技术省份固定资本存量加速的促进更加明显,因此,可以推断知识产权保护通过有差异的物化的技术进步间接带来了省际间经济增长的差异。 由于发展中国家维持不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对发展中国家有利是主流的思想,且缺乏实证的依据作为政策支撑,因此,中国一直维持相对较弱的知识产权保护水平。维持较弱的知识产权保护使中国经受着巨大的国际压力,且面临已经妨碍国内自主研发和限制了国际技术转移甚至阻碍国内产业升级的政策风险,带来了严重政策困境。因此,基于本文的理论分析和实证结论,建议重视和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执行力度,从执行上与国际知识产权制度接轨;同时构建诚信的人文环境,逐步向全面综合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迈进。除此以外,根据各个产业发展的的特点建立更加细致的知识产权保护措施和条款将是专利政策与产业升级和转移政策相结合的重要途径。在统一的知识产权保护框架下执行有差别的RD补贴政策和促进落后地区的人力资本积累将有利于缓解短期内知识产权保护政策造成的区域技术差距和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
【学位单位】:湖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11
【中图分类】:F204;F124.3;F224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插图索引
附表索引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研究思路及研究内容
1.2.1 研究思路
1.2.2 研究内容
1.3 研究创新
第2章 理论回顾与研究综述
2.1 知识的非竞争性与知识产权保护
2.1.1 知识产权的内涵
2.1.2 知识的非竞争性、模仿成本与知识产权保护
2.2 知识产权保护与技术的产业选择
2.3 国际贸易框架下的知识产权保护与技术进步的文献回顾
2.3.1 知识产权保护与FDI的相关文献
2.3.2 知识产权保护与发展中国家技术进步的争论
2.3.3 发展中国家适度知识产权保护程度的探讨
2.4 发展中国家技术进步模式选择研究进展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知识产权保护的现状分析
3.1 中国知识产权保护法律体系的历程
3.2 中国知识产权保护存在的主要问题
3.2.1 中国知识产权保护的整体水平较弱
3.2.2 缺乏知识产权的全面保护的政策和人文环境
3.2.3 知识产权制度制定缺乏对产业升级、经济转型和长期技术进步等长远目标的考虑
第4章 知识产权保护与产业技术进步方向:基于行业数据的经验分析
4.1 知识非竞争性差异影响技术进步方向的理论模型
4.2 知识非竞争性在不同产业的差异
4.3 数据来源及基本分析
4.3.1 数据的基本分析
4.4 基本假设和实证检验
4.4.1 同期发生事件
4.4.2 知识产权保护影响专利申请的基本假设和实证方程
4.4.3 知识产权保护影响外资固定资产投资的基本假设和实证方程
4.4.4 知识产权保护影响R&D强度的基本假设和实证方程
4.5 实证结果分析
4.5.1 专利申请回归结果分析
4.5.2 外资固定资产投资回归结果分析
4.5.3 R&D强度回归结果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知识产权保护与技术进步: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经验分析
5.1 知识产权保护与FDI
5.1.1 知识非竞争性、知识产权保护影响FDI的理论分析
5.1.2 知识产权保护与FDI的实证模型的构建
5.1.3 知识产权保护与FDI实证结果分析
5.2 知识产权保护与中国专利生产
5.2.1 知识非竞争性、知识产权保护影响专利的理论分析
5.2.2 知识产权保护与专利实证模型的构建
5.2.3 知识产权保护与专利的实证结果分析
5.3 知识产权保护与固定资本存量加速
5.3.1 知识非竞争性、知识产权保护影响固定资本存量加速的理论分析
5.3.2 知识产权保护与固定资本存量加速实证模型构建
5.3.3 知识产权保护与固定资本存量加速实证结果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知识产权保护与经济增长: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经验分析
6.1 知识非竞争性、知识产权保护影响经济增长的理论分析
6.2 知识产权保护与经济增长实证模型构建
6.2.1 相关变量的设置
6.2.2 数据的来源与处理
6.2.3 知识产权保护与经济增长实证模型
6.3 实证结果分析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中国知识产权保护的政策建议
7.1 中国知识产权保护的政策困境
7.1.1 较弱知识产权保护使中国面临国际压力
7.1.2 较弱知识产权保护妨碍国内研发
7.1.3 较弱知识产权保护限制国际技术转移和国内产业升级
7.2 政策建议
7.2.1 将专利政策与产业政策和区域发展政策相协调
7.2.2 重视和加强知识产权的执法保护
7.2.3 构建诚信的人文环境,向全面综合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迈进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
附录B 文中使用的部分数据
【参考文献】
本文编号:2853476
【学位单位】:湖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11
【中图分类】:F204;F124.3;F224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插图索引
附表索引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研究思路及研究内容
1.2.1 研究思路
1.2.2 研究内容
1.3 研究创新
第2章 理论回顾与研究综述
2.1 知识的非竞争性与知识产权保护
2.1.1 知识产权的内涵
2.1.2 知识的非竞争性、模仿成本与知识产权保护
2.2 知识产权保护与技术的产业选择
2.3 国际贸易框架下的知识产权保护与技术进步的文献回顾
2.3.1 知识产权保护与FDI的相关文献
2.3.2 知识产权保护与发展中国家技术进步的争论
2.3.3 发展中国家适度知识产权保护程度的探讨
2.4 发展中国家技术进步模式选择研究进展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知识产权保护的现状分析
3.1 中国知识产权保护法律体系的历程
3.2 中国知识产权保护存在的主要问题
3.2.1 中国知识产权保护的整体水平较弱
3.2.2 缺乏知识产权的全面保护的政策和人文环境
3.2.3 知识产权制度制定缺乏对产业升级、经济转型和长期技术进步等长远目标的考虑
第4章 知识产权保护与产业技术进步方向:基于行业数据的经验分析
4.1 知识非竞争性差异影响技术进步方向的理论模型
4.2 知识非竞争性在不同产业的差异
4.3 数据来源及基本分析
4.3.1 数据的基本分析
4.4 基本假设和实证检验
4.4.1 同期发生事件
4.4.2 知识产权保护影响专利申请的基本假设和实证方程
4.4.3 知识产权保护影响外资固定资产投资的基本假设和实证方程
4.4.4 知识产权保护影响R&D强度的基本假设和实证方程
4.5 实证结果分析
4.5.1 专利申请回归结果分析
4.5.2 外资固定资产投资回归结果分析
4.5.3 R&D强度回归结果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知识产权保护与技术进步: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经验分析
5.1 知识产权保护与FDI
5.1.1 知识非竞争性、知识产权保护影响FDI的理论分析
5.1.2 知识产权保护与FDI的实证模型的构建
5.1.3 知识产权保护与FDI实证结果分析
5.2 知识产权保护与中国专利生产
5.2.1 知识非竞争性、知识产权保护影响专利的理论分析
5.2.2 知识产权保护与专利实证模型的构建
5.2.3 知识产权保护与专利的实证结果分析
5.3 知识产权保护与固定资本存量加速
5.3.1 知识非竞争性、知识产权保护影响固定资本存量加速的理论分析
5.3.2 知识产权保护与固定资本存量加速实证模型构建
5.3.3 知识产权保护与固定资本存量加速实证结果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知识产权保护与经济增长: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经验分析
6.1 知识非竞争性、知识产权保护影响经济增长的理论分析
6.2 知识产权保护与经济增长实证模型构建
6.2.1 相关变量的设置
6.2.2 数据的来源与处理
6.2.3 知识产权保护与经济增长实证模型
6.3 实证结果分析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中国知识产权保护的政策建议
7.1 中国知识产权保护的政策困境
7.1.1 较弱知识产权保护使中国面临国际压力
7.1.2 较弱知识产权保护妨碍国内研发
7.1.3 较弱知识产权保护限制国际技术转移和国内产业升级
7.2 政策建议
7.2.1 将专利政策与产业政策和区域发展政策相协调
7.2.2 重视和加强知识产权的执法保护
7.2.3 构建诚信的人文环境,向全面综合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迈进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
附录B 文中使用的部分数据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亚斌;易先忠;;南方国家知识产权保护与南北经济收敛[J];财经研究;2006年06期
2 赵伟,吕盛行,管汉晖;与贸易相关的知识产权保护理论最新进展及启示[J];财贸经济;2004年09期
3 韩玉雄,李怀祖;知识产权保护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一个基于垂直创新的技术扩散模型[J];当代经济科学;2003年02期
4 许春明;;知识产权保护与外国直接投资:以OLI理论为基础[J];电子知识产权;2006年11期
5 张松涛;;自主创新与技术引进——关于新形势下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若干思考[J];国际贸易;2007年07期
6 唐海燕,程新章;东道国知识产权保护对跨国公司直接投资的影响[J];国际商务研究;2005年04期
7 范剑勇,朱国林;中国地区差距演变及其结构分解[J];管理世界;2002年07期
8 邓翔,李建平;中国地区经济增长的动力分析[J];管理世界;2004年11期
9 张海洋;;中国工业部门R&D吸收能力与外资技术扩散[J];管理世界;2005年06期
10 马野青;林宝玉;;在华FDI的知识溢出效应——基于专利授权数量的实证分析[J];世界经济研究;2007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易先忠;自主创新、技术模仿与中国技术赶超[D];湖南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柒江艺;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对外商直接投资的影响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85347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hongguanjingjilunwen/28534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