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宏观经济论文 >

东北地区建设区域绿色创新体系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25 06:40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发展,经过多年的稳定而迅速增长,中国GDP终于超越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然而,在赞叹“中国奇迹”的同时,还应该注意到,现阶段我国这种稳定快速的“高产出”是“以高投入、高能耗、高污染”为代价换来的,能源消耗量巨大、环境污染面积甚广等问题日渐凸现,资源枯竭和环境恶化等问题日趋严重,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越来越受到政府、社会以及学界各方的高度重视。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如何实现经济、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成为当今我国经济发展面临和必须解决的现实问题。东北三省是我国重要的老工业基地,在新中国成立之初曾扮演了重要角色,但改革开放以来,东北三省的经济发展受地理位置的制约逐渐放缓了前进的脚步。2012年1月9日,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了国务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领导小组会议,讨论通过了《东北振兴“十二五”规划》,这一重大规划的发布给“十二五”时期东北地区的发展指明了方向:通过增强东北地区创新能力、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来进一步完善现代产业体系。基于此,本文提出东北地区绿色创新体系的构建问题,并结合目前东北地区的发展现状提出促进地区绿色创新体系实现模式与对策。研究内容包括: 第一,从理论上分析区域绿色创新体系与现代产业体系的关系,随后详细分析了区域绿色创新体系与现代产业体系的互动发展机理,并对基于区域绿色创新的现代产业体系的发展模式进行了理论论证。 第二,分析了区域绿色创新系统的影响因素。并利用DEA的Malmquist生产率指数对区域绿色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从数据选取,到区域绿色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模型的建立,最后结合实证分析结果进行了论述。 第三,对全国我国30个省市的绿色创新能力进行了量化分析。构建了绿色创新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因子分析法研究了全国30个省的绿色创新绩效,重点分析了东北三省与全国其它各省的差距。 第四,在对基础理论的研究以及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根据东北地区的区域绿色创新的现状,分析了制约东北区域绿色创新体系的影响因素、发展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提出东北区域绿色创新体系构建的思路、思路、实现模式与对策。
【学位单位】:哈尔滨商业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12
【中图分类】:F127;F205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目录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相关概念与范围界定
        1.2.1 东北地区与东北老工业基地
        1.2.2 产业发展与区域创新
        1.2.3 绿色发展与绿色创新
        1.2.4 绿色创新体系与绿色创新系统
        1.2.5 绿色产业体系与区域绿色创新能力
        1.2.6 以企业为主体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与政府政策支持体系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与研究方法
    1.4 研究的创新点
2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2.1 可持续发展理论
        2.1.1 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发展历程
        2.1.2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2.1.3 可持续发展视角下的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
        2.1.4 可持续发展视角下的代内公平和代际公平
    2.2 产业集群理论
        2.2.1 产业集群的概念
        2.2.2 产业集群与产业集聚
        2.2.3 产业集群与创新的关系
    2.3 创新理论
        2.3.1 创新理论的起源
        2.3.2 区域创新理论的发展
    2.4 现代产业体系理论
        2.4.1 现代产业体系的理论发展
        2.4.2 现代产业体系的内涵
        2.4.3 现代产业体系的构成
    2.5 绿色创新理论
        2.5.1 绿色创新的概念及其内涵
        2.5.2 绿色创新的驱动力
        2.5.3 绿色发展的关键是绿色创新
    2.6 对现有绿色创新的文献述评
3 区域绿色创新体系与现代产业体系的理论分析
    3.1 绿色和低碳经济下的产业创新与区域创新
        3.1.1 绿色经济与低碳经济
        3.1.2 绿色经济和低碳经济下的产业创新
        3.1.3 绿色低碳经济下的区域创新——区域绿色创新体系
    3.2 区域绿色创新体系与现代产业体系的互动发展机理
        3.2.1 现代产业体系是建设区域绿色创新体系的产业载体
        3.2.2 区域绿色创新体系是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的实现手段
    3.3 基于区域绿色创新的现代产业体系的机制与模式
        3.3.1 基于区域绿色创新的现代产业体系构成
        3.3.2 基于绿色创新的现代产业体系的动力机制
        3.3.3 基于绿色创新的现代产业体系的实现模式
4 区域绿色创新体系与绿色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分析
    4.1 区域绿色创新体系的影响因素
        4.1.1 区域绿色创新体系的内在影响因素
        4.1.2 区域绿色创新体系的外在影响因素
    4.2 区域绿色创新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4.2.1 研究的背景
        4.2.2 绿色创新能力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5 我国区域绿色创新能力与绿色创新绩效评价
    5.1 研究背景
    5.2 区域绿色创新能力评价
        5.2.1 数据选取与方法介绍
        5.2.2 实证分析
        5.2.3 结论
    5.3 区域绿色创新绩效评价
        5.3.1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5.3.2 研究方法介绍
        5.3.3 实证分析
        5.3.4 结论
6 东北区域绿色创新体系的发展现状与问题分析
    6.1 东北区域创新体系发展历程
        6.1.1 东北区域创新体系的初步形成及发展回顾
        6.1.2 以高新区为雏形的东北区域创新体系的作用分析
        6.1.3 以高新区为雏形的东北区域创新体系存在的不足
    6.2 东北区域绿色创新体系的现状分析
        6.2.1 东北区域绿色创新优势分析
        6.2.2 东北区域绿色创新体系面临的机遇分析
        6.2.3 东北区域绿色创新体系面临的挑战分析
    6.3 东北区域绿色创新体系存在问题分析
        6.3.1 尚未树立绿色和低碳的发展理念
        6.3.2 区域绿色创新的机制不完善
        6.3.3 区域绿色创新的政策环境不宽松
        6.3.4 优势区域的科研实力未能转化成绿色创新实力
        6.3.5 未能构建起三大区域绿色创新平台
7 东北地区绿色创新体系的构建与实现模式
    7.1 产业集群的区域绿色创新体系的构建
        7.1.1 产业集群化对区域绿色创新体系构建的作用
        7.1.2 产业集群融合化的区域绿色创新体系
        7.1.3 产业集群生态化的区域绿色创新体系
        7.1.4 产业集群的区域绿色创新体系的影响机制
    7.2 区域绿色创新体系的实现模式:建设区域绿色产业体系
        7.2.1 城乡产业融合的区域绿色产业体系的特点
        7.2.2 城乡产业融合的区域绿色产业体系的作用机制
        7.2.3 城乡产业融合的区域绿色产业体系的功能目标
    7.3 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
        7.3.1 以企业为主体的区域绿色技术创新战略
        7.3.2 区域绿色技术创新的激励机制
        7.3.3 绿色技术创新的服务体系
8 东北地区建设区域绿色创新体系的战略对策
    8.1 东北地区建设区域绿色创新体系的战略思路
        8.1.1 东北区域绿色创新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
        8.1.2 东北区域绿色创新体系建设的基本原则
        8.1.3 东北区域绿色创新体系建设目标
    8.2 东北区域绿色创新体系的激励机制
        8.2.1 区域绿色创新体系的政府激励机制
        8.2.2 区域绿色创新体系的企业激励机制
        8.2.3 中间层次机构的作用机制
    8.3 建立东北区域绿色产业体系的支持体系
        8.3.1 法律支持体系
        8.3.2 市场支持体系
        8.3.3 资金支持体系
    8.4 以企业为主体的绿色技术创新的政策支持体系
        8.4.1 确立企业在绿色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
        8.4.2 资金支持提升绿色产业发展动力
        8.4.3 增强企业自身绿色创新能力
        8.4.4 着力发展企业创新风险投资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寿波;;关于基础产业理论的几个问题[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2 周致纳;邓宇鹏;;加快建设东莞现代产业体系研究[J];东莞理工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3 张明哲;;现代产业体系的特征与发展趋势研究[J];当代经济管理;2010年01期

4 蒋云霞;;产业集群生态化模式探索——基于循环经济视角[J];大众科技;2009年12期

5 赵威;;提升东北国有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之我见[J];北方经贸;2006年11期

6 尹浩洋;张广文;;论白色农业发展的意义和途径[J];北方经贸;2011年11期

7 周振华;产业融合:产业发展及经济增长的新动力[J];中国工业经济;2003年04期

8 周振华;产业融合中的市场结构及其行为方式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04年02期

9 刘明宇;芮明杰;;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现代产业体系的构建模式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9年05期

10 向晓梅;;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J];港口经济;2008年09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李燕;现代服务业系统研究[D];天津大学;2011年

2 李怡;区域创新系统演化机理与西部区域创新系统培育[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3 丁堃;基于复杂适应系统理论的绿色创新系统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5年

4 陈玉川;区域创新能力形成机理研究[D];江苏大学;2009年

5 张冀新;城市群现代产业体系形成机理及评价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9年

6 邓恒进;区域创新系统运行研究——“四三结构”模型及应用[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烨;区位优势要素对上海体育产业集群形成的影响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卢红屹;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中的政府行为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3 项铄雅;区域创新体系中政府作用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4 华晨;浦东新区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5 陈红光;东北老工业基地国有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5年

6 张艳;论绿色技术创新的法律制度体系构建[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7 陈静;基于产业集聚的创新系统研究[D];天津商学院;2006年

8 杨秀敏;基于产业集群的区域创新体系构建[D];福建师范大学;2006年

9 莫晓燕;区域创新体系建立与能力评价研究[D];天津大学;2006年

10 柴云;联合国三次人类环境会议比较分析[D];苏州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85560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hongguanjingjilunwen/285560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911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