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宏观经济论文 >

基于关联NDEA方法的区域技术创新生态系统绩效评价

发布时间:2020-10-26 05:29
   创新是一个民族繁荣发展的源动力,创新能力的强化有利于国家竞争力的提升。世界范围内国家创新体系发展浪潮的兴起,使区域创新系统成为区域经济建设发展的焦点模式,建设各具特色和优势的区域创新体系也成为我国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的要求。同时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进一步追求,在经济新常态形势下,区域的发展要注重生态,走高质量发展之路,持续发挥生态效益和经济社会效益。本文主要内容是:首先在深度理解相关理论的基础上构建了区域技术创新生态系统的概念模型,对区域技术创新生态系统创新绩效的涵义做了清晰界定,提出了经济-社会-生态三元效益的协调发展方向。其次依据区域技术创新生态系统创新绩效涵义,结合生态指标及社会发展因子,将区域技术创新生态系统的创新活动划分为成果创新阶段和效益创新阶段,并构建了区域技术创新生态系统创新绩效的评价指标体系。最后基于改进的关联NDEA模型及其超效率模型,以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港澳台与西藏除外)为决策单元进行实证研究,具体从横向地区差异及纵向动态变化两方面评价其创新绩效,深度分析各省市地区创新效率优劣原因,针对性地提出地区提升路径及建议。最终的结果表明:(1)关联NDEA超效率模型效率趋势图显示,我国30省市的区域创新从整体上来说进入了匀速发展阶段,且区域追求经济-社会-生态三元协调发展不会拉低整体创新水平。这意味着区域发展不再以经济指标论英雄,开始从重速度转变为重质量,这与经济发展新常态要求相适应,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2)两阶段发展水平存在差异:成果创新阶段发展动力不足,创新能力有待优化;而效益创新发展水平较高,区域经济-社会-生态三元协调发展意识增强。(3)地域发展差异明显,东部地区比如北京、天津等地,在成果创新及效益创新方面保持均衡且高水平发展,中部地区实现了两个子阶段的均衡发展,但发展水平亟待进一步的提高,西部地区发展则偏重于成果创新而忽略对能源利用及环境保护的关注,造成效益创新效率低下。
【学位单位】:山西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F124.3;F224
【部分图文】:

分整,省市,内区域,效率


基于关联 NDEA 方法的区域技术创新生态系统绩效评价使重庆市的综合实力迅速提升。西部地区的新疆、宁夏排名前列,两地区对有限的创新资源利用得当,取得了不菲的成绩,此外“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也为两地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这也说明了,区域技术创新生态系统创新绩效不仅与创新资源因素相关,资源的合理配置也至关重要。表现较差的省市均出现在西部地区,比如云南、四川及甘肃,四川于 2012、2013 均在全国排名垫底;云南 2014 年整体效率值取 0.7882176,为该年度最低效率;甘肃在 2015 及 2016 年度效率值表现最差,最差效率值使得三地区整体效率值 5 年均值最差。从整体效率值结果来看,中国的区域技术创新生态系统的整体创新效率较高,在样本期间均处于0.7以上,其中30个省市地区中高于该年度平均值的地区接近2/3,只有少数地区整体效率表现不佳,从具体数值上来看,整体效率值在 0.9 以上的分别有 26、24、23、24、24 个省市地区,占比较高,可以说整体效率值差别并不明显,如图 4.1(E 表示整体效率值)。

省市,创新效率,效率,均值


基于关联 NDEA 方法的区域技术创新生态系统绩效评价总平均 0.754743 0.722599 0.708776 0.767972 0.807501 - -从表 4.5 可知,北京、天津、江苏、浙江、广东和青海这六个省份在样本期间成果创新效率值均为 1,可以说成果创新中这些省份创新资源得到了有效配置及利用,在这些省份中北京、天津、江苏、浙江、广东隶属于东部地区,青海则是地处西部落后地区。而成果创新排名靠后的省市有吉林、内蒙古、宁夏、山西等均处于中、西部地区,样本期间平均效率值低于 0.5。此外平均效率值在 0.5-0.7 的有七个省市,0.7-0.9 的有八个省市,0.9-1 的有四个,分别为西部地区的陕西、贵州、重庆及中部地区的安徽。成果创新阶段效率跨度 0.3-1,效率值高低立下明显,有着明显的分辨层次特征,如图 4.2(E1 表示成果创新效率值)。

技术生态,系统效益,省市,创新效率


图 4.3 按省市分效益创新效率均值水平表 4.7 是通过 LINGO 软件得到的区域创新技术生态系统效益阶段超效率结果由相应地区效益创新绩效平均值排序得到区域技术创新生态系统的效益创新效名。天津、北京在效益创新阶段依然是领先者,表明北京、天津最终达到的经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水平较高,天津市效益创新超效率结果高达 2.408321京超效率值为 2.123598,效率值大于 2 与全国其他省市效率水平拉开距离。东区效益创新超效率五年平均值在 1-2 之间的有 7 个省市,1 以下的是广东和辽宁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玉;;国际服务外包对区域技术创新能力的研究[J];商;2015年10期

2 王黎明;;论高等职业院校的科研职能定位——以区域技术创新体系为视角[J];中国成人教育;2014年14期

3 王力年;滕福星;;论区域技术创新系统的协同发展[J];社会科学战线;2012年07期

4 张明;谢兴华;蒋兴华;;区域技术创新系统研究及建设案例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10年15期

5 周青;;中国省市区域技术创新适宜度的比较研究[J];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6 苗红;黄鲁成;;区域技术创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初探[J];科技管理研究;2007年11期

7 邵云飞;谭劲松;;区域技术创新能力形成机理探析[J];管理科学学报;2006年04期

8 魏晓卓;吴君民;陈辉;;区域技术创新系统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系研究[J];华东经济管理;2005年11期

9 王为民,邵云飞,唐小我;中国区域技术创新能力的相关因素分析[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4年03期

10 吴贵生,杨德林,王毅;区域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以北京区域技术创新体系为例[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万勇;区域技术创新与经济增长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2 王旭东;资源环境约束下的区域技术创新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5年

3 温新民;区域技术创新体系中的政府职能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3年

4 张建民;中国区域技术创新能力差异研究[D];云南大学;2010年

5 王锐淇;我国区域技术创新能力提升与区域追赶的空间特征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6 曲永义;鲁苏浙粤区域技术创新能力评价与比较[D];山东大学;2010年

7 孙建;中国区域技术创新绩效计量研究[D];重庆大学;2012年

8 柴志贤;产业集聚对区域技术创新的影响:理论、机理与实证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董卫敏;人口集聚对区域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9年

2 徐莉莉;基于关联NDEA方法的区域技术创新生态系统绩效评价[D];山西大学;2019年

3 李宁燊;政府引导基金真的能促进区域技术创新吗?[D];厦门大学;2018年

4 赵仁睫;人力资本红利对区域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9年

5 李艳;房价上涨背景下研发投入对区域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9年

6 张乔;FDI对我国区域技术创新水平的影响[D];东北财经大学;2018年

7 陈佳盟;地理邻近、人力资本溢出对我国区域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D];湖南大学;2017年

8 游紫蕾;风险投资集聚对区域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8年

9 邱荣燕;中国区域技术创新能力差异的影响因素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8年

10 李盼;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对西安区域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D];西安工业大学;2017年



本文编号:285656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hongguanjingjilunwen/285656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bbb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