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宏观经济论文 >

中国居民消费的制约因素及增长绩效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28 13:12
   经济增长和消费问题都是宏观经济学的重要内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年均增长率约9.5%,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持续高增长奇迹,居民生活水平得到持续的改善。基于需求层面本文对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增长的结构性特征事实进行总体考察并进行国际比较,中国存在消费率偏低的事实,消费率偏低主要表现为居民消费率偏低。近几年来,特别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国外环境的恶化,居民消费不振给未来中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带来了挑战,消费不足问题得到了较大的关注。因此,研究中国居民消费的制约因素及增长绩效问题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依据现状——理论——实证——对策的逻辑思路,本文构建起中国居民消费的制约因素及增长绩效的研究框架。本文以居民消费需求为着力点展开,研究的几个重点问题分别为:(1)居民消费增长相对缓慢,基于未来不确定性视角,当前我国居民消费行为的谨慎程度如何,即是否存在“不敢消费”的问题?(2)针对转型期我国居民消费不足问题不能规避对宏观收入分配的研究,如何从收入分配角度更有效地扩大居民消费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呢?(3)公共支出作为收入再分配的重要手段,其对居民消费的作用机制是什么,公共支出的消费效应如何?(4)作为需求因素之一的居民消费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机理是什么,我国居民消费的经济增长绩效如何? 基于上述问题,本文运用统计分析、模型分析和计量分析等研究方法对我国居民消费的制约因素及增长绩效进行了理论和实证分析。主要的研究成果如下: 首先,从总量和结构方面本文对我国居民消费的特征事实进行统计描述性分析,在总量层面上,居民消费增长相对缓慢,慢于经济增长速度、慢于政府消费增长速度、也慢于居民收入水平的增长速度;在结构层面上,相对于城镇居民而言,农村居民消费增长相对缓慢,由此,农村居民消费结构更低,扩大农村居民消费是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驱动力的更重要方面。 中国居民消费不足与转型期居民消费行为的过于谨慎紧密相关,基于主流的预防性储蓄(Dynan模型)本文运用状态空间模型(SSM)估测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乡居民消费行为谨慎程度的时序变化,结果表明,无论是城镇还是农村,居民预防性储蓄动机强度呈现稳步上升的态势,城乡居民都存在着较强的预防性储蓄动机。通过对中国城乡居民预防性储蓄动机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后发现,转型背景下的制度因素及其不确定性作为一种系统性风险,是中国居民谨慎消费行为的重要影响因素。预防性储蓄理论能很大程度上解释我国居民谨慎的消费行为,通过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等匡正居民消费行为是扩大居民消费的有效措施,但解释转型期居民消费需求不足也不能规避对收入分配等的研究。 根据我国经济高速增长过程中劳动者报酬率持续下降和收入差距持续扩大的现实背景,本文接着从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两个维度系统地检验了收入分配对居民消费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初次分配领域过去劳动者报酬所占比重的下降极大地限制了居民消费需求的增长,然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内需体系逐渐转变成了“利润引导性需求”,单纯地提升劳动者报酬对投资的消极影响强于对消费的积极影响;在再分配方面,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显著地制约着居民消费需求,从其内部构成上看,城镇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对其消费需求有着显著的负面影响,城乡收入差距对居民消费的负面影响次之,而农村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对其消费需求的影响并不显著。因此,在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方面,初次分配领域提升劳动者报酬是扩大居民消费的有效举措,与此同时应着眼于结构优化和再分配的调整等,通过减弱劳动者报酬提升对投资的负面影响和增强其对消费的积极影响推动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完善收入再分配制度应注重缩小城镇居民内部的收入差距和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以充分发挥再分配的消费效应。 公共支出作为收入分配的一个重要手段,本文侧重从结构维度检验了二元经济结构下公共(支农)支出对居民消费影响的作用机制,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公共支出总量增长对城镇和农村居民消费都具有挤入效应,但公共支农支出对农村居民消费的挤入效应不显著;在公共支出结构方面,仅社会文教方面的支出对居民消费具有显著的挤入效应,社会文教费的增长对城镇居民消费的挤入效应显著地强于对农村居民消费的挤入效应;而在公共支农支出结构方面,仅农业科技3项费用支出对农村居民消费具有显著的挤入效应;在分析公共支农支出对农村居民消费不存在显著挤入效应的原因方面进一步从公共支农支出消费效应的区域特征方面分析,虽然东、西部的公共支农支出对农村居民具有挤入效应,但中部地区的公共支农支出对农村居民消费却不存在显著的挤入效应。我国公共支出转型仍然是滞后的,其也限制了公共支出消费效应的充分发挥,推进公共支出转型是扩大居民消费的重要举措。 在理论上把握居民消费驱动经济增长的作用机理之后,基于VAR模型本文实证检验了我国居民消费的经济增长绩效,研究结果表现,经济增长对于居民消费的变动相对敏感,其增长效应显著,然而,居民消费的增长效应并没有充分发挥。根据传统经济理论,在封闭条件下,投资消费结构长期失衡的经济是无法保持长期快速增长的,改革开放后特别是加入WTO后我国外需的迅速扩张起到了经济高速增长的最终需求支撑,使过去我国经济的高增长具有了一定的持续性。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扩大居民消费是推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适宜举措。 居民消费具有显著的经济增长效应,扩大居民消费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驱动力不仅是后危机时代缓解需求约束的举措,也是“十二五”期间推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客观要求。最后本文归纳了制约我国居民消费需求增长的三个主要因素:居民消费行为过于谨慎、收入分配不合理和公共支出转型滞后等。扩大居民消费促进中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需要相应的一系列制度安排。
【学位单位】:南京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11
【中图分类】:F224;F126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及问题提出
    1.2 研究思路、结构、方法及意义
    1.3 本文的创新点
第二章 相关理论及研究回顾
    2.1 主流消费理论对居民消费的研究
    2.2 非主流消费理论对居民消费的研究
    2.3 居民消费驱动经济增长研究
    2.4 相关理论及研究的简评
第三章 我国居民消费的总量及结构性特征分析
    3.1 我国居民消费的总量特征
    3.2 我国居民消费的结构性特征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扩大居民消费驱动经济增长:机理分析
    4.1 扩大居民消费的机理分析
    4.2 居民消费驱动经济增长的机理分析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居民消费的制约因素:不确定性视角
    5.1 居民消费行为谨慎程度的估测
    5.2 影响居民谨慎消费行为的因素分析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居民消费的制约因素:收入分配视角
    6.1 我国收入分配的现状和特征
    6.2 初次分配对居民消费的影响
    6.3 再分配对居民消费的影响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居民消费的制约因素:公共支出视角
    7.1 我国公共支出的现状和特征
    7.2 公共支出结构对居民消费的影响
    7.3 公共支出支农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
    7.4 本章小结
第八章 居民消费驱动经济增长:实证检验
    8.1 居民消费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
    8.2 居民消费与经济增长:孰因孰果?
    8.3 居民消费驱动经济增长的动态特征
    8.4 本章小结
第九章 基本结论、政策建议与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9.1 基本结论
    9.2 政策建议
    9.3 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参考文献
攻博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科研活动
致谢

【引证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劳潮惠;吴群琪;王芳;;公路网节点层次划分方法[J];交通运输工程学报;2013年02期

2 殷夏;;中美零售业对比和借鉴意义[J];现代商业;2012年3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孙会娟;新疆居民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关联研究[D];新疆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86013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hongguanjingjilunwen/286013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8f8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