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宏观经济论文 >

新生代农民工就业稳定性对城市定居意愿的影响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28 13:10
   随着新型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大量的新生代农民工进入城市,成为劳动力市场的主体,为我国城市的建设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而新生代农民工来到城市生活和发展的基础是需要有稳定的就业,否则他们很难融入城市甚至在城市定居,因此解决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问题至关重要。为了了解新生代农民工就业稳定的状况是怎样的,以及就业稳定对城市定居意愿有怎样的影响,本文针对这些问题开展了深入研究。本文以新生代农民工为研究对象,研究就业稳定性基本情况,以及就业稳定对城市定居意愿的影响机制。根据两者之间作用机理建立二元logistics回归模型和倾向值加权logistics回归模型,应用中山大学2016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中的个体问卷数据,实证研究了新生代农民工就业稳定性对城市定居意愿的影响及其影响程度。通过对新生代农民工的样本数据分析发现,在就业方面,整体换工次数多集中在2至3次,即他们就业情况还比较稳定;不同特征下的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稳定情况与整体分析情况比较一致。在定居意愿方面,大多数新生代农民工有到城市定居的意愿,而且不同群体特征下的新生代农民工的定居意愿也不同;相关性矩阵分析结果显示,就业稳定性对城市定居意愿有显著影响,控制变量中的性别、受教育年限、行业类型、互助程度也与城市定居意愿有显著相关性,而年龄、婚姻状况、熟悉程度,证书、月工资、合同这六个变量与城市定居意愿的相关性并不显著。为了进一步验证就业稳定性对城市定居意愿的影响,本文运用普通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和倾向值加权logistics回归模型,分别进行了实证分析,两次回归结果都显示,核心变量就业稳定性对城市定居意愿有显著正向影响。通过研究就业稳定性与城市定居意愿的之间关系,可以为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提供一定参考价值。在结合前文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以下三条对策建议: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的人力资本,保障新生代农民工的合法权益,提升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服务水平和社会交往程度。
【学位单位】:河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F323.6;F249.2
【部分图文】:

性别特征,总人数


图 3-1 性别特征民工主要集中在 26-35 岁(图 3-2)。在新生代农民工的调查 41 人,占样本总人数 6.1%,21 岁至 25 岁的为 102 人,占 30 岁的为 181 人,占样本总人数 26.9%,31 岁至 35 岁的为.1%,36 岁至 39 岁的为 146 人,占样本总人数 21.7%(图 3-2,26 岁至 30 岁及 30 岁至 35 岁两个年龄段占比偏高,这部分

年龄特征


图 3-2 年龄特征农民工的婚姻状况较为合理(图 3-3)。在新生代农民工的调查样,占总样本的 35.1%,已婚有 436 人,占总样本的 64.9%。把样本至 1989 年之间出生的)和“90 后”(1990 年以后出生的)。“80 ,占总人数的 87.8%;未婚的为 48 人,占总人数的 12.2%。“90 后总人数的 32.4%;未婚的为 188 人,占总人数的 67.6%(图 3-3)的未婚比例远远高于“80 后”,也就是说这些未婚的“90 后”要在务个人问题。

婚姻状况


图 3-2 年龄特征新生代农民工的婚姻状况较为合理(图 3-3)。在新生代农民工的调查婚有 326 人,占总样本的 35.1%,已婚有 436 人,占总样本的 64.9%。把样后”(1980 年至 1989 年之间出生的)和“90 后”(1990 年以后出生的)。“8的为 346 人,占总人数的 87.8%;未婚的为 48 人,占总人数的 12.2%。“9的 90 人,占总人数的 32.4%;未婚的为 188 人,占总人数的 67.6%(图 3-3出,“90 后”的未婚比例远远高于“80 后”,也就是说这些未婚的“90 后”要在还需要考虑个人问题。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冯思源;;浅议加强企业新生代农民工的管理[J];企业与文化;2012年03期

2 张家臣;;以人为本,切实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J];淮海文汇;2011年01期

3 薛二勇;;如何促进新生代农民工有效融入城市[J];新重庆;2017年07期

4 孙俊涛;郑岩;李欣;张昊;张萍;于亮;胡光霞;;黑龙江省新生代农民工体育健身保障体系研究[J];内蒙古体育科技;2017年01期

5 庞捷敏;;新生代农民工心态解读[J];松州;2011年04期

6 辛闻;;新生代农民工的生存状态及满意度调查[J];三江高教;2013年02期

7 张志胜;;公共政策制定中的新生代农民工利益表达:障碍与创新[J];中国农村研究;2015年02期

8 成佳娟;杨萍;张文政;;少数民族新生代农民工政治参与影响因素分析——以甘肃省兰州市为例[J];中国集体经济;2019年04期

9 徐志达;;新生代农民工政治参与价值探究[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8年12期

10 刘叶云;刘广;;我国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能力评价模型的构建[J];商学研究;2018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任丽娟;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行为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2 曹茸;多元视角下新生代农民工权益诉求的媒介表达[D];武汉大学;2014年

3 陈云川;新生代农民工组织嵌入、职业嵌入与工作绩效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4年

4 张旭晨;欠发达地区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融入的问题与政策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

5 叶攀;文化压抑与文化自主-B市Q村新生代农民工案例研究[D];清华大学;2014年

6 秦伟平;新生代农民工工作嵌入:双重身份的作用机制[D];南京大学;2010年

7 潘华;新生代农民工“回流式”市民化研究[D];上海大学;2012年

8 马红玉;社会资本、心理资本与新生代农民工创业绩效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6年

9 杨秀丽;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化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4年

10 徐志达;新生代农民工政治参与研究[D];华侨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玉姣;基本公共服务对新生代农民工定居意愿的影响研究[D];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18年

2 韦荣贵;新生代农民工流动经历与社会网络变迁关系研究[D];浙江大学;2019年

3 杨艺萌;小组工作介入新生代农民工职业适应问题探究[D];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18年

4 洪姝琦;我国新生代农民工利益表达问题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9年

5 卜范富;济南市新生代农民工参加社会养老保险的影响因素研究[D];山东财经大学;2018年

6 张苗苗;新生代农民工就业稳定性对城市定居意愿的影响研究[D];河北大学;2019年

7 孙惟博;社会支持视角下新生代农民工的压力介入研究[D];深圳大学;2018年

8 邹璐;共享发展理念下新生代农民工职业能力发展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8年

9 丁自筱;新生代农民工的创业过程及困境分析[D];南京农业大学;2017年

10 邓炜;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研究[D];广东海洋大学;2018年



本文编号:286013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hongguanjingjilunwen/286013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5f4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