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宏观经济论文 >

转型时期我国地方政府投资与融资行为的经济学研究

发布时间:2020-11-20 01:34
   2008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成为了经济的转折点。严重的金融危机使我国也不能独善其身,中央作出“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以达到扩大内需与稳定经济的作用。在目前的财政体制下,中央政府实际仅投入1.18万亿元财政资金,其余的基本上都由地方政府和社会资金来解决。在社会资金积极性不高的情况下,地方政府需要自行解决。在受到制度约束的情况下,地方政府通过整合地方原有资源,建立地方投资与融资平台来解决资金问题。此举使得2008年的地方政府投资与融资平台数量如雨后春笋般激增。 应该看到,平台并不是2008年后产生的新生产物,其在我国地方政府投资与融资中早已发挥了重要作用。自从20世纪80年代萌芽,1994年建立到2002年的“重庆模式”再到2008年的大发展,平台经历了20多年的发展。可以说,平台是地方政府投资与融资在我国现行政治体制与经济体制下不断博弈的产物,属于地方政府的制度创新,同时也是地方政府投资与融资行为的典型代表。 但是,大多数“应景”而生以及在地方政府投资与融资冲动“刺激”下的平台引起了市场的普遍忧虑。因为在中央政府的政策与金融机构之间的“业绩赛跑”下,催生了大量行政级别低、目的功能单一、市场效益差的投资与融资工具。平台在地方政府双重内在机制的动因下,存在着组织结构不健全、贷款行为不规范、地方政府的监管不力、甚至是地方政府违法担保或赤字的问题,使得项目收益风险传导到平台还款风险,再传递到地方政府财政风险,再扩大为金融机构贷款风险等,平台的存在似乎成为了诸多风险之源。 目前文献对于地方政府与平台投资和融资行为的研究较少,由于市场经济发展状况不同,国外研究的投资与融资模式和方法不完全适合于我国国情,政府债务标准也要结合实际分析;国内当前的研究大多是单一层面的,要么对地方政府投资的作用进行研究,要么对政府债务指标体系的构建进行探究,要么就是对平台风险进行定性分析。本文紧紧抓住“行为”这一关键词,以西部地区的城市地方政府投资与融资作为研究对象。基于我国当前普遍存在的地方政府与平台行为的高度一致,本文在宏观分析地方政府投资与融资行为外在效用、内在债务负担的同时,也对平台内部投资与融资、财务风险状况进行了分析,通过实证结果将宏微观相联系,使二者体系化。 本文的分析脉络是从当前地方政府投资与融资行为理论出发,在回顾相关文献的基础上以地方经济增长和地方政府投资与融资作为宏观研究对象,以地方政府投资与融资平台作为微观研究对象,从宏观与微观层面分析地方政府投资与融资行为。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本文构建了三个假设,并搜集数据进行实证分析,通过检验得出相应结论。本文认为:(1)当前地方政府的投资行为有利于地区经济发展;(2)地方政府融资在一定程度内会产生“挤入效应”,但地方政府负债累积量逐渐增加会对地方经济的发展产生负面影响。在现行融资模式下,融资风险也会随着融资量增大而增大;(3)样本城投类平台在地方政府的有力支持下,短期内财务能力较强,但是平台的财务风险较大,说明平台的自生能力较差。以此实证结论为依据,本文提出:彻底清查全国平台债务状况,整顿市级以上平台;禁止设立县区级地方政府投资与融资平台,改革单一功能及市场效益差的融资平台;严禁商业银行进行平台贷款等。本文的创新点体现在:(1)利用世界银行债务统计方法并结合国情,针对行业计算出地方债务总量,并构建指标分析;(2)通过财务恶化指标实际测算平台财务风险状况;(3)从遏制风险和提高收益两角度提出长短期对策。 当然客观的看,虽然目前我国地方政府投资与融资平台出现了较多问题,但不能否认地方政府为促进地区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进行的制度创新。于是本文在上文结论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对于市级以上投资与融资平台应该从运行模式、治理模式、机制保障等层面加以改革与理顺,这样才能更好的为地区经济服务。
【学位单位】:西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11
【中图分类】:F812.5;F832.48;F224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思路和方法
        1.2.1 研究思路
        1.2.2 研究方法
    1.3 本文的研究框架
    1.4 本文的特色和创新点
        1.4.1 本文的特色
        1.4.2 本文的创新点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
        2.1.1 政府投资与融资行为效益分析
        2.1.2 政府投资与融资行为风险分析
        2.1.3 政府投资与融资行为微观主体分析
        2.1.4 政府投资与融资行为微观主体风险分析
    2.2 国内外文献研究述评
        2.2.1 国外研究述评
        2.2.2 国内研究述评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转型时期地方政府投资与融资行为理论分析框架
    3.1 地方政府投资与融资行为界定
        3.1.1 地方政府投资与融资行为阶段界定
        3.1.2 地方政府投资与融资行为主体界定
        3.1.3 地方政府投资与融资行为范围界定
        3.1.4 地方政府投资与融资行为载体界定
    3.2 地方政府投资与融资行为经济学基础理论分析
        3.2.1 公共产品理论
        3.2.2 项目区分理论
    3.3 地方政府投资与融资行为动因分析
        3.3.1 中国经济增长方式:投资拉动型
        3.3.2 转型时期地方政府特殊职能:推动市场建设
        3.3.3 现实存在的活动空间:工业化与城镇化进程加快
        3.3.4 生活质量对社会发展的需求:公共财政及运行格局的转型
    3.4 地方政府投资与融资行为影响因素分析
        3.4.1 经济体制
        3.4.2 法律制度
        3.4.3 社会文化
        3.4.4 物质资源
        3.4.5 人力资源
        3.4.6 经济环境
    3.5 地方政府投资与融资行为目标函数分析
        3.5.1 地方政府投资与融资行为目标函数
        3.5.2 地方政府投资与融资行为目标分解
    3.6 地方政府投资与融资行为内在机制分析
        3.6.1 地方政府的双重身份
        3.6.2 地方政府的双重利益
        3.6.3 "双重"内在机制下地方政府投资与融资行为分析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国内外典型政府投资与融资行为比较分析
    4.1 新加坡政府投资与融资行为分析
        4.1.1 新加坡政府投资与融资现状分析
        4.1.2 新加坡政府投资与融资运行模式分析
    4.2 欧洲政府投资与融资行为分析—以希腊为例
        4.2.1 希腊政府投资与融资现状分析
        4.2.2 希腊政府投资与融资运行模式分析
    4.3 重庆市政府投资与融资行为分析
        4.3.1 重庆市政府投资与融资现状分析
        4.3.2 重庆市政府投资运行模式分析
        4.3.3 重庆市政府融资运行模式分析
    4.4 不同政府投资与融资行为比较分析
        4.4.1 新加坡模式的评价与启示
        4.4.2 希腊模式的评价与启示
        4.4.3 重庆模式的评价与启示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我国地方政府投资与融资行为分析
    5.1 我国地方政府投资与融资发展阶段分析
    5.2 我国地方政府投资与融资发展现状分析
        5.2.1 我国地方政府投资发展现状分析
        5.2.2 我国地方政府融资发展现状分析
    5.3 我国地方政府投资与融资运行模式分析
    5.4 我国地方政府投资与融资行为问题分析
        5.4.1 地方政府投资与融资行为问题成因分析
        5.4.2 地方政府投资与融资行为问题表现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我国地方政府投资与融资实证分析—以西安市为例
    6.1 研究假设和样本选取
        6.1.1 研究假设
        6.1.2 样本选取
    6.2 指标选择及描述
        6.2.1 指标选择标准与原则
        6.2.2 指标描述
    6.3 实证数据检验
        6.3.1 假设一实证检验
        6.3.2 假设二实证检验
        6.3.3 假设三实证检验
    6.4 西安市政府投资与融资行为收益分析
        6.4.1 西安市政府投资与融资行为经济效益分析
        6.4.2 西安市政府投资与融资行为社会效益分析
    6.5 西安市政府投资与融资行为风险分析
        6.5.1 西安市政府投资与融资风险分析
        6.5.2 西安市政府投资与融资平台风险分析
    6.6 西安市政府投资与融资行为问题分析
        6.6.1 西安市政府投资与融资行为内在问题分析
        6.6.2 西安市政府投资与融资行为外在问题分析
    6.7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对我国地方政府投资与融资行为的综合性现实评析
    7.1 地方政府投资与融资的发展机遇与行业优势
        7.1.1 地方政府投资与融资的发展机遇
        7.1.2 地方政府投资与融资的行业优势
    7.2 地方政府投资与融资面临的宏观环境威胁
        7.2.1 土地资源有限,自然资源性融资不可持续
        7.2.2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粗放式发展不可持续
        7.2.3 政治体制改革,平台治理结构不可持续
        7.2.4 市场经济现代化,平台发展方式不可持续
    7.3 未来地方政府投资与融资面临的挑战
        7.3.1 未来地方政府投资与融资需求测算
        7.3.2 未来地方政府投资与融资缺口测算
    7.4 对当前地方政府投资与融资行为的总结性分析
        7.4.1 对地方政府投资与融资未来行为主体分析
        7.4.2 对待地方政府投资与融资行为理性态度分析
        7.4.3 对待地方政府投资与融资行为理性做法分析
    7.5 本章小结
第八章 我国地方政府投资与融资行为优化模式、途径与政策建议
    8.1 我国地方政府投资与融资体系构建
        8.1.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地方政府投资与融资未来发展方向
        8.1.2 地方政府投资与融资运行模式优化
        8.1.3 地方政府投资与融资治理模式优化
    8.2 我国地方政府投资与融资体系构建的实现途径
        8.2.1 发展资本市场,形成多元化融资渠道
        8.2.2 完善金融体系,减小贷款风险
        8.2.3 引入民间资本,创新投资与融资方式
        8.2.4 规范城市土地储备制度,发掘公共资源潜力
        8.2.5 发挥政府作用,投资融资机制相互带动
    8.3 我国地方政府投资与融资机制保障建议
        8.3.1 政策机制保障
        8.3.2 环境机制保障
        8.3.3 法律机制保障
    8.4 本章小结
第九章 结论与有待研究的问题
    9.1 结论
    9.2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作者简介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俯首甘为孺子牛——记中建六局基础设施事业部副总经理回光林[J];施工技术;2011年14期

2 刘睿;;新形势下的市政基础设施规划策略[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1年08期

3 王永培;袁平红;;基础设施、拥挤性与城市生产率差异——来自中国267个城市市辖区数据的实证研究[J];财经科学;2011年07期

4 高志远;;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绩效审计研究[J];会计之友;2011年19期

5 申亮;;财政分权、辖区竞争与地方政府投资行为[J];财经论丛;2011年04期

6 陈成;;保险资金基础设施债权投资计划实证研究[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1年09期

7 张宏霞;;地方政府投资的生态环境效应——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8 宋红梅;胡国强;李晓凤;;廊坊市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研究[J];宁夏农林科技;2011年05期

9 ;为云基础设施和虚拟化应用量身打造的HyperIP[J];计算机与网络;2010年Z1期

10 王晓姝;王立国;;我国“4万亿”计划的作用机理及政策效应分析[J];投资研究;2010年07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牛婷;转型时期我国地方政府投资与融资行为的经济学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2 彭清辉;我国基础设施投融资研究[D];湖南大学;2011年

3 张宏霞;中国地方政府投资效应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4 周凯;区域高速公路基础设施发展能力综合评价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5 符安平;基础设施对我国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6 毛子骏;基础设施网络中灾害扩散与控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7 符安平;基础设施对我国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8 杨耀东;工业园区开发与经营管理若干问题研究[D];东北大学;2008年

9 李一花;中国地方政府投资研究[D];厦门大学;2002年

10 娄洪;中国经济增长中的基础设施投资问题研究[D];清华大学;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梦麒;我国基础设施民资BOT方式研究[D];中南大学;2003年

2 陈勇;我国市政基础设施项目投融资风险研究[D];青岛大学;2006年

3 杨宏图;客运专线基础设施养护维修管理方案若干问题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9年

4 朱亚敏;经济基础设施对我国经济增长贡献研究[D];清华大学;2004年

5 周金法;农村社区基础设施供给制度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6 邓家昭;基础设施与住宅业发展关系的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5年

7 王颖;关于我国港口基础设施利用外资问题的研究[D];上海海运学院;2001年

8 袁媛;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平衡分析[D];重庆大学;2001年

9 何延科;城市公共物品的供给与经营[D];中南大学;2007年

10 郭晓武;INTERNET基础设施的特征分析与公共政策[D];厦门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289073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hongguanjingjilunwen/289073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d90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