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财政支农政策及其资金效率研究
发布时间:2020-12-15 07:53
作为一个最为基础的产业,农业的发展与否往往关系着一个国家的国民经济能否持续健康运行,但由于农业又是一个弱质性和正外部性比较明显的产业,因此,在工业化进程当中,政府部门有必要通过财政支持的方式来保证农业的持续不断发展,以维护整个国民经济与社会的稳定。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我国的经济总量不断增长,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农产品的需求稳定上升,但我国农业基础薄弱、农业现代装备水平低下、农业发展缺乏后劲等问题依然没得到解决,在这种情况下,研究我国的财政支农政策,寻求进一步完善我国财政支农政策、提高我国财政支农资金效率的路径,这对促进我国农业的持续不断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从理论上分析对农业进行支持的必要性以及各种不同财政支农措施的经济效应;(2)对不同国情的国家的财政支农政策进行研究,从中归纳出一个国家财政支农政策设计应遵循的基本规律;(3)回顾了我国财政支农政策的演变历程,并分析了我国财政支农支出的规模与结构以及各地区财政支农支出的规模与层级结构;(4)基于时间序列数据计量模型、面板数据模型和三阶段DEA模型分别从不同项目、不同层级、不同地...
【文章来源】:西南财经大学四川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64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文献述评
1.2.1 国外相关文献述评
1.2.2 国内相关文献述评
1.3 有关概念的界定
1.3.1 财政支农政策的涵义
1.3.2 财政支农资金效率的涵义
1.4 研究的思路、方法与主要内容
1.4.1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1.4.2 主要研究方法
1.4.3 本文的内容框架
1.5 研究的创新之处与不足
2. 财政支持农业政策的经济学分析
2.1 财政支农政策的类型
2.2 财政支持农业政策的理论依据
2.2.1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
2.2.2 农业是弱质产业
2.2.3 农业生产的正外部性以及农业基础设施的公共物品特性
2.3 财政支农政策的经济效应
2.3.1 农产品价格支持政策的经济效应
2.3.2 农业投入品补贴政策的经济效应
2.3.3 农业公共投资政策的经济效应
2.3.4 开放经济条件下财政支持农业政策的经济效应
2.4 本章小节
3. 财政支农政策国际透视
3.1 人少地多型发达国家的财政支农政策——以美国为例
3.1.1 农产品价格支持——无追索权贷款
3.1.2 农业补贴项目
3.1.3 公共财政对对农业信贷的支持
3.1.4 公共财政对农业保险的支持
3.1.5 公共财政对农业一般服务支持
3.1.6 政府对农场主实施税收优惠政策
3.1.7 农产品出口支持政策
3.2 人多地少型发达国家的财政支农政策——以日本为例
3.2.1 农产品价格支持
3.2.2 农业补贴项目
3.2.3 财政对农业信贷的支持
3.2.4 财政对农业保险的扶持
3.2.5 一般公共服务支持
3.3 人少地多型发展中国家的财政支农政策——以巴西为例
3.3.1 农产品价格支持与补贴
3.3.2 财政对农业与农村保险的支持
3.3.3 财政对农业信贷的支持
3.3.4 化解农民的债务危机
3.3.5 一般公共服务支持
3.4 人多地少型发展中国家的财政支农政策——以印度为例
3.4.1 农产品最低收购价政策
3.4.2 农业补贴政策
3.4.3 财政对农业信贷的支持
3.4.4 农业保险补助与灾害救济
3.4.5 一般公共服务支持
3.5 国外财政支农政策的经验与启示
4. 我国财政支农政策的变迁历程
4.1 改革开放前的财政支农政策(1949—1977年)
4.2 改革初期的财政支农政策(1978—1993年)
4.3 改革深化时期的财政支农政策(1993—2002年)
4.3.1 建立了农产品收购保护价格制度
4.3.2 财政支农支出规模加大以及支农资金管理使用方式得到一定改进
4.3.3 减轻农民的税费负担
4.4 城乡统筹背景下的财政支农政策(2003年以后)
4.4.1 推进农村税费改革直到全面取消农业税
4.4.2 实行对农民的直接补贴政策
4.4.3 加大对农业与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
4.5 本章小结
5. 我国财政支农支出的规模与结构
5.1 中国政府财政支农支出的规模
5.1.1 我国财政支农支出的绝对规模
5.1.2 我国政府财政支农支出的相对规模
5.2 中国政府财政支农支出的结构分析
5.3 政府财政支农支出规模的地区比较
5.3.1 政府财政支农支出绝对规模的地区比较
5.3.2 政府财政支农支出相对规模的地区比较
5.4 财政支农支出层级结构的地区比较
5.5 本章小结
6. 财政支农资金效率研究——基于分项比较视角
6.1 时间序列数据的计量经济分析方法
6.2 模型的设定与变量的选取
6.3 实证分析及其结果说明
6.4 本章小结
7. 财政支农资金效率研究——基于层级比较视角
7.1 面板数据(PANEL DATA)模型的计量经济分析方法
7.2 模型的设定与样本数据的选择
7.3 实证分析及其结果说明
7.4 本章小结
8. 财政支农资金效率研究——基于地区比较视角
8.1 DEA、三阶段DEA与超效率DEA方法
8.1.1 DEA方法
8.1.2 三阶段DEA方法
8.1.3 超效率DEA方法
8.2 投入产出指标、外部环境变量的选取及样本数据说明
8.3 基于三阶段DEA法的各地区财政支农资金效率的测度
8.4 本章小结
9.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9.1 主要研究结论
9.2 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后记
致谢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本文编号:2917935
【文章来源】:西南财经大学四川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64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文献述评
1.2.1 国外相关文献述评
1.2.2 国内相关文献述评
1.3 有关概念的界定
1.3.1 财政支农政策的涵义
1.3.2 财政支农资金效率的涵义
1.4 研究的思路、方法与主要内容
1.4.1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1.4.2 主要研究方法
1.4.3 本文的内容框架
1.5 研究的创新之处与不足
2. 财政支持农业政策的经济学分析
2.1 财政支农政策的类型
2.2 财政支持农业政策的理论依据
2.2.1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
2.2.2 农业是弱质产业
2.2.3 农业生产的正外部性以及农业基础设施的公共物品特性
2.3 财政支农政策的经济效应
2.3.1 农产品价格支持政策的经济效应
2.3.2 农业投入品补贴政策的经济效应
2.3.3 农业公共投资政策的经济效应
2.3.4 开放经济条件下财政支持农业政策的经济效应
2.4 本章小节
3. 财政支农政策国际透视
3.1 人少地多型发达国家的财政支农政策——以美国为例
3.1.1 农产品价格支持——无追索权贷款
3.1.2 农业补贴项目
3.1.3 公共财政对对农业信贷的支持
3.1.4 公共财政对农业保险的支持
3.1.5 公共财政对农业一般服务支持
3.1.6 政府对农场主实施税收优惠政策
3.1.7 农产品出口支持政策
3.2 人多地少型发达国家的财政支农政策——以日本为例
3.2.1 农产品价格支持
3.2.2 农业补贴项目
3.2.3 财政对农业信贷的支持
3.2.4 财政对农业保险的扶持
3.2.5 一般公共服务支持
3.3 人少地多型发展中国家的财政支农政策——以巴西为例
3.3.1 农产品价格支持与补贴
3.3.2 财政对农业与农村保险的支持
3.3.3 财政对农业信贷的支持
3.3.4 化解农民的债务危机
3.3.5 一般公共服务支持
3.4 人多地少型发展中国家的财政支农政策——以印度为例
3.4.1 农产品最低收购价政策
3.4.2 农业补贴政策
3.4.3 财政对农业信贷的支持
3.4.4 农业保险补助与灾害救济
3.4.5 一般公共服务支持
3.5 国外财政支农政策的经验与启示
4. 我国财政支农政策的变迁历程
4.1 改革开放前的财政支农政策(1949—1977年)
4.2 改革初期的财政支农政策(1978—1993年)
4.3 改革深化时期的财政支农政策(1993—2002年)
4.3.1 建立了农产品收购保护价格制度
4.3.2 财政支农支出规模加大以及支农资金管理使用方式得到一定改进
4.3.3 减轻农民的税费负担
4.4 城乡统筹背景下的财政支农政策(2003年以后)
4.4.1 推进农村税费改革直到全面取消农业税
4.4.2 实行对农民的直接补贴政策
4.4.3 加大对农业与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
4.5 本章小结
5. 我国财政支农支出的规模与结构
5.1 中国政府财政支农支出的规模
5.1.1 我国财政支农支出的绝对规模
5.1.2 我国政府财政支农支出的相对规模
5.2 中国政府财政支农支出的结构分析
5.3 政府财政支农支出规模的地区比较
5.3.1 政府财政支农支出绝对规模的地区比较
5.3.2 政府财政支农支出相对规模的地区比较
5.4 财政支农支出层级结构的地区比较
5.5 本章小结
6. 财政支农资金效率研究——基于分项比较视角
6.1 时间序列数据的计量经济分析方法
6.2 模型的设定与变量的选取
6.3 实证分析及其结果说明
6.4 本章小结
7. 财政支农资金效率研究——基于层级比较视角
7.1 面板数据(PANEL DATA)模型的计量经济分析方法
7.2 模型的设定与样本数据的选择
7.3 实证分析及其结果说明
7.4 本章小结
8. 财政支农资金效率研究——基于地区比较视角
8.1 DEA、三阶段DEA与超效率DEA方法
8.1.1 DEA方法
8.1.2 三阶段DEA方法
8.1.3 超效率DEA方法
8.2 投入产出指标、外部环境变量的选取及样本数据说明
8.3 基于三阶段DEA法的各地区财政支农资金效率的测度
8.4 本章小结
9.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9.1 主要研究结论
9.2 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后记
致谢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本文编号:291793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hongguanjingjilunwen/29179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