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物流业技术效率、技术进步及其地区差异研究
发布时间:2020-12-15 11:05
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性产业,物流业的可持续、协调发展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当前理论界,有关物流的研究体现出“企业供应链区域物流合理化”的趋势,这是由于局部的企业物流高效并不意味着整体的社会物流合理化,使得将物流合理化范围从单个企业层面扩展至区域层面,成为物流发展的必然。效率是衡量产业运行是否健康的核心指标,技术进步是提高生产率进而推动产业增长的决定性力量。因此,效率改善和技术进步是物流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当前,有关中国物流业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企业层面和交通运输行业层面的测算以及效率影响因素的定性分析方面,从区域比较角度,对物流业整体的技术效率与技术进步进行系统研究,至今尚未发现,本文即是在这方面的一个尝试。论文在概述现有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分析了当前研究存在的问题及有待完善之处,并借鉴现有的研究成果,以效率理论与生产率理论为分析框架,以区域物流的可持续、协调发展量化分析为研究目的,以中国的区域物流系统为研究对象,主要开展了以下四个方面的研究:1.针对传统DEA方法的不足,构建了基于非径向和非角度的SBM超效率—DEA方法的物流业技术效率测度模型,采用1991~2...
【文章来源】: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江苏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148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1 区域物流研究现状
1.2.1.2 物流效率和技术进步研究现状
1.2.2 已有研究的述评
1.3 研究主题与研究意义
1.3.1 研究主题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框架和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5.1 研究方法
1.5.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基本理论与方法
2.1 有关效率、技术进步与全要素生产率(TFP)的理论研究
2.1.1 现代经济理论的效率论述
2.1.1.1 效率、技术效率、配置效率的内涵
2.1.1.2 各种效率的关系
2.1.2 技术进步的内涵
2.1.3 现代经济理论的生产率论述
2.1.3.1 生产率的概念
2.1.3.2 单要素生产率与全要素生产率
2.2 有关技术效率、技术进步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测度方法
2.2.1 技术效率的测度方法
2.2.1.1 技术效率测度的非参数方法和参数方法
2.2.1.2 技术效率测度的DEA 方法
2.2.2 技术效率变动、技术进步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测度方法
2.2.2.1 Malmquist 生产率指数的几何意义
2.2.2.2 Malmquist 生产率指数求解
2.3 物流技术效率、技术进步对区域物流可持续发展的贡献分析
2.3.1 区域物流系统的内涵
2.3.2 物流技术进步、技术效率对区域物流可持续发展的贡献途径
2.3.3 物流业技术效率、技术进步测度的投入产出要素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中国物流业技术效率水平及其地区差异分析
3.1 物流业技术效率测度模型
3.1.1 传统DEA 模型的缺陷
3.1.2 物流业技术效率测度模型构建
3.1.3 超效率模型与SBM 超效率模型(Super-SBM)
3.2 变量、数据与样本
3.2.1 变量选择及处理
3.2.1.1 投入变量
3.2.1.2 产出变量
3.2.2 数据来源
3.2.3 样本选择
3.3 中国物流业技术效率水平及其地区差异的实证分析
3.3.1 基于非径向、非角度SBM 超效率模型的物流业技术效率分析
3.3.1.1 SBM 模型下的物流业技术效率值测算
3.3.1.2 各地区物流业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分析
3.3.2 超效率分析及几种模型效率值的比较
3.3.3 视窗技术下不同区域效率的综合评价
3.3.4 DEA 非有效地区的目标改进
3.3.4.1 投入变量改进分析
3.3.4.2 产出变量改进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中国物流业技术效率变动、技术进步及其地区差异
4.1 引言
4.2 物流业技术效率变动、技术进步测度模型
4.2.1 Malmquist 生产率指数的分解
4.2.2 基于非径向、非角度SBM 超效率的Malmquist 生产率指数方法
4.3 中国物流业技术效率变动、技术进步及其地区差异的实证分析
4.3.1 技术效率变动和技术进步的总体分析
4.3.2 技术效率变动和技术进步的地区差异分析
4.3.2.1 各省物流业TFP 增长的三重分解
4.3.2.2 三大地区TFP 及其组分的均值比较
4.3.2.3 三大地区TFP 及其组分的动态演变与比较
4.3.3 技术效率变动和技术进步的分时段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中国物流业技术效率的收敛性分析
5.1 经济增长收敛性假说
5.2 收敛分析方法介绍
5.2.1 统计指标分析
5.2.2 趋同回归分析
5.2.3 随机收敛分析
5.2.4 增长分布分析
5.3 物流业技术效率收敛性实证检验
5.3.1 物流业技术效率的统计特征
5.3.2 物流业技术效率的统计指标收敛性检验
5.3.2.1 σ系数检验
5.3.2.2 基尼系数检验
5.3.3 物流业技术效率的绝对β收敛性检验
5.3.4 物流业技术效率收敛性的核密度估计
5.3.5 物流业技术效率的随机收敛性检验
5.3.6 物流技术效率的条件β收敛性检验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中国物流业技术效率、地区差异与影响因素
6.1 物流效率影响因素研究述评及本章分析框架
6.1.1 物流效率影响因素研究述评
6.1.2 本章分析框架
6.2 关键变量设计
6.2.1 投入与产出变量
6.2.2 外生性影响因素
6.3 模型与方法
6.3.1 随机前沿分析模型
6.3.2 生产函数的设定
6.4 实证结果分析
6.4.1 生产函数估计
6.4.2 物流技术效率分析
6.4.3 物流技术效率影响因素的全时段回归
6.4.4 物流技术技术效率影响因素的分时段回归
6.4.5 人力资本与开放程度的交互影响分析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创新点
7.3 对策建议
7.3.1 对推动中国物流业可持续发展的启示
7.3.2 中国区域物流协调发展的对策
7.4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表
致谢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我国中部6省社会物流效率的分析与评价[J]. 黄勇,徐景昊. 铁道运输与经济. 2009(11)
[2]中国地区差异的动态演进及其决定机制:基于随机前沿模型和反事实收入分布方法的分析[J]. 傅晓霞,吴利学. 世界经济. 2009(05)
[3]中国农业生产率增长的地区差距与收敛性分析[J]. 李谷成. 产业经济研究. 2009(02)
[4]中国物流业技术进步与技术效率研究[J]. 田刚,李南.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09(02)
[5]中部塌陷:现象及其内在机制推测[J]. 安虎森,殷广卫.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2009(01)
[6]基于SFA方法的我国区域物流效率分析[J]. 林坦,王玲. 港口经济. 2008(12)
[7]基于数据包络分析(DEA)的物流业可持续发展有效性评价[J]. 惠玉蓉,董千里.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3)
[8]我国物流企业全要素生产效率分析[J]. 邓学平,王旭,Ada Suk Fung Ng,林云. 系统工程. 2008(06)
[9]中国物流业首先从制造业突破[J]. 丁俊发. 中国流通经济. 2008(05)
[10]交通行业生产率变动的Bootstrap-Malmquist指数分析(1980—2005)[J]. 王亚华,吴凡,王争. 经济学(季刊). 2008(03)
博士论文
[1]我国物流企业生产率研究与分析[D]. 邓学平.重庆大学 2008
硕士论文
[1]基于DEA模型的我国物流企业经营效率评价研究[D]. 覃波.中南大学 2007
[2]区域物流网络结构及其功能研究[D]. 王子龙.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04
[3]区域物流核心竞争力研究[D]. 袁步思.武汉理工大学 2003
[4]基于区域经济的区域物流体系研究[D]. 赵习频.武汉理工大学 2003
[5]我国交通运输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动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 蒋迪娜.上海海运学院 2002
本文编号:2918162
【文章来源】: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江苏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148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1 区域物流研究现状
1.2.1.2 物流效率和技术进步研究现状
1.2.2 已有研究的述评
1.3 研究主题与研究意义
1.3.1 研究主题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框架和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5.1 研究方法
1.5.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基本理论与方法
2.1 有关效率、技术进步与全要素生产率(TFP)的理论研究
2.1.1 现代经济理论的效率论述
2.1.1.1 效率、技术效率、配置效率的内涵
2.1.1.2 各种效率的关系
2.1.2 技术进步的内涵
2.1.3 现代经济理论的生产率论述
2.1.3.1 生产率的概念
2.1.3.2 单要素生产率与全要素生产率
2.2 有关技术效率、技术进步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测度方法
2.2.1 技术效率的测度方法
2.2.1.1 技术效率测度的非参数方法和参数方法
2.2.1.2 技术效率测度的DEA 方法
2.2.2 技术效率变动、技术进步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测度方法
2.2.2.1 Malmquist 生产率指数的几何意义
2.2.2.2 Malmquist 生产率指数求解
2.3 物流技术效率、技术进步对区域物流可持续发展的贡献分析
2.3.1 区域物流系统的内涵
2.3.2 物流技术进步、技术效率对区域物流可持续发展的贡献途径
2.3.3 物流业技术效率、技术进步测度的投入产出要素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中国物流业技术效率水平及其地区差异分析
3.1 物流业技术效率测度模型
3.1.1 传统DEA 模型的缺陷
3.1.2 物流业技术效率测度模型构建
3.1.3 超效率模型与SBM 超效率模型(Super-SBM)
3.2 变量、数据与样本
3.2.1 变量选择及处理
3.2.1.1 投入变量
3.2.1.2 产出变量
3.2.2 数据来源
3.2.3 样本选择
3.3 中国物流业技术效率水平及其地区差异的实证分析
3.3.1 基于非径向、非角度SBM 超效率模型的物流业技术效率分析
3.3.1.1 SBM 模型下的物流业技术效率值测算
3.3.1.2 各地区物流业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分析
3.3.2 超效率分析及几种模型效率值的比较
3.3.3 视窗技术下不同区域效率的综合评价
3.3.4 DEA 非有效地区的目标改进
3.3.4.1 投入变量改进分析
3.3.4.2 产出变量改进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中国物流业技术效率变动、技术进步及其地区差异
4.1 引言
4.2 物流业技术效率变动、技术进步测度模型
4.2.1 Malmquist 生产率指数的分解
4.2.2 基于非径向、非角度SBM 超效率的Malmquist 生产率指数方法
4.3 中国物流业技术效率变动、技术进步及其地区差异的实证分析
4.3.1 技术效率变动和技术进步的总体分析
4.3.2 技术效率变动和技术进步的地区差异分析
4.3.2.1 各省物流业TFP 增长的三重分解
4.3.2.2 三大地区TFP 及其组分的均值比较
4.3.2.3 三大地区TFP 及其组分的动态演变与比较
4.3.3 技术效率变动和技术进步的分时段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中国物流业技术效率的收敛性分析
5.1 经济增长收敛性假说
5.2 收敛分析方法介绍
5.2.1 统计指标分析
5.2.2 趋同回归分析
5.2.3 随机收敛分析
5.2.4 增长分布分析
5.3 物流业技术效率收敛性实证检验
5.3.1 物流业技术效率的统计特征
5.3.2 物流业技术效率的统计指标收敛性检验
5.3.2.1 σ系数检验
5.3.2.2 基尼系数检验
5.3.3 物流业技术效率的绝对β收敛性检验
5.3.4 物流业技术效率收敛性的核密度估计
5.3.5 物流业技术效率的随机收敛性检验
5.3.6 物流技术效率的条件β收敛性检验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中国物流业技术效率、地区差异与影响因素
6.1 物流效率影响因素研究述评及本章分析框架
6.1.1 物流效率影响因素研究述评
6.1.2 本章分析框架
6.2 关键变量设计
6.2.1 投入与产出变量
6.2.2 外生性影响因素
6.3 模型与方法
6.3.1 随机前沿分析模型
6.3.2 生产函数的设定
6.4 实证结果分析
6.4.1 生产函数估计
6.4.2 物流技术效率分析
6.4.3 物流技术效率影响因素的全时段回归
6.4.4 物流技术技术效率影响因素的分时段回归
6.4.5 人力资本与开放程度的交互影响分析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创新点
7.3 对策建议
7.3.1 对推动中国物流业可持续发展的启示
7.3.2 中国区域物流协调发展的对策
7.4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表
致谢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我国中部6省社会物流效率的分析与评价[J]. 黄勇,徐景昊. 铁道运输与经济. 2009(11)
[2]中国地区差异的动态演进及其决定机制:基于随机前沿模型和反事实收入分布方法的分析[J]. 傅晓霞,吴利学. 世界经济. 2009(05)
[3]中国农业生产率增长的地区差距与收敛性分析[J]. 李谷成. 产业经济研究. 2009(02)
[4]中国物流业技术进步与技术效率研究[J]. 田刚,李南.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09(02)
[5]中部塌陷:现象及其内在机制推测[J]. 安虎森,殷广卫.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2009(01)
[6]基于SFA方法的我国区域物流效率分析[J]. 林坦,王玲. 港口经济. 2008(12)
[7]基于数据包络分析(DEA)的物流业可持续发展有效性评价[J]. 惠玉蓉,董千里.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3)
[8]我国物流企业全要素生产效率分析[J]. 邓学平,王旭,Ada Suk Fung Ng,林云. 系统工程. 2008(06)
[9]中国物流业首先从制造业突破[J]. 丁俊发. 中国流通经济. 2008(05)
[10]交通行业生产率变动的Bootstrap-Malmquist指数分析(1980—2005)[J]. 王亚华,吴凡,王争. 经济学(季刊). 2008(03)
博士论文
[1]我国物流企业生产率研究与分析[D]. 邓学平.重庆大学 2008
硕士论文
[1]基于DEA模型的我国物流企业经营效率评价研究[D]. 覃波.中南大学 2007
[2]区域物流网络结构及其功能研究[D]. 王子龙.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04
[3]区域物流核心竞争力研究[D]. 袁步思.武汉理工大学 2003
[4]基于区域经济的区域物流体系研究[D]. 赵习频.武汉理工大学 2003
[5]我国交通运输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动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 蒋迪娜.上海海运学院 2002
本文编号:291816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hongguanjingjilunwen/29181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