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宏观经济论文 >

受教育程度对员工劳资关系的影响分析

发布时间:2021-03-04 00:03
  劳资关系的融洽与否意义重大,不仅关系到每一个参与个体的切身利益,而且对于社会稳定和经济持续发展都至关重要。探寻构建和谐劳资关系的方法和措施是我们研究劳资关系的最终目的。本文就是通过分析教育对反映劳资关系状况的因素的影响来说明劳动者提升个人教育水平对于改善劳资关系的重要性。进而我们可以通过提高国民教育水平的方式促使劳资关系朝着更加和谐和融洽的方向发展。本文首先概括了劳资关系的历史演进过程,通过概括这一过程发现劳资双方争论的焦点,明确能够反映劳资关系状况的因素。在明确劳资关系代表因素的前提下,借鉴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思路和方法,通过实证分析的方式研究了教育对劳资关系六个代表因素,即工资、工作时间、劳动合同、社会保障、休息休假以及工会的影响。通过论证教育与劳资关系的关系可以找寻构建和谐劳资关系的方法,又是对教育回报问题的全面阐述,将教育的回报从单纯的工资性回报扩展到包含工时、劳动合同、社保、休假和工会在内的广义上的回报,这有利于让我们正确认识教育对个人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性。研究结果表明,教育年限的增加能够提高员工的工资性收入,总体样本的教育回报率是5.78%,教育水平在高中、职高或技校以上的样... 

【文章来源】:山东大学山东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8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言
    1.1 研究背景和问题的提出
    1.2 论文研究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1.3 论文的基本思路和研究方法
    1.4 论文的主要创新之处及不足
第2章 相关文献综述
    2.1 有关劳资关系的文献综述
    2.2 有关教育回报率的文献综述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劳资关系的历史演进
    3.1 西方劳资关系历史演进--以英国为例
        3.1.1 前工业化时期的劳资关系演进
        3.1.2 工业革命开始后的劳资关系演进
    3.2 建国之后中国的劳资关系演进
        3.2.1 改革开放以前中国的劳资关系演进
        3.2.2 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的劳资关系演进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数据来源和描述
    4.1 数据来源
    4.2 数据描述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受教育程度对工资和工作时间影响的实证分析
    5.1 工资和工作时间与劳资关系之间的关系
    5.2 数据的初步统计
    5.3 实证模型和计量结果分析
        5.3.1 教育回报率的实证分析
        5.3.2 受教育程度对工作时间影响的实证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受教育程度对反映劳资状况的其他因素影响的实证分析
    6.1 社保、劳动合同、休息休假以及工会与劳资关系的关系
    6.2 数据的初步统计
    6.3 基本模型和计量结果分析
        6.3.1 受教育程度对劳动合同期签订情况影响的实证分析
        6.3.2 受教育程度对社保参与情况影响的实证分析
        6.3.3 受教育程度对法定节假日休息情况影响的实证分析
        6.3.4 受教育程度对工会参与情况影响的实证分析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与政策建议
    7.1 基本结论
    7.2 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劳资关系状况调查问卷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本文编号:306218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hongguanjingjilunwen/306218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46e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