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宏观经济论文 >

产业复杂网络:建模及应用

发布时间:2021-03-23 12:01
  产业关联是一种客观存在的重要的社会经济基础关系,是指产业分工体系中不同产业之间功能上相互支持和依存的经济技术关系。不仅产品与服务的生产与流通等环节发生的企业间交易关系是建立在产业关联关系的基础上,而且地区产业结构的“量”的状态也本质是由产业关联的“质”的性态所决定。因此,无论是企业层面的供应链管理与一体化战略、战略联盟等问题,还是区域或国家层面的经济产业结构优化调整、产业升级等问题,实质都是以产业关联关系为基础,产业关联是这些经济管理决策问题的客观约束性条件,也必然是管理学与经济学的重要研究主题,研究和描述产业关联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诞生于20世纪50年代的产业关联研究重视利用投入产出技术描述和研究产业关联,其理论模型与应用成果对经济发展战略提供了重要的政策支持,赫希曼关联效应理论不仅成为“不平衡”发展观点的重要理论依据,更决定了之后产业关联建模与应用研究的主流趋势——测度产业关联效应的强度并以部门在关联效应强度上的差异作为关键及非关键产业判定的基本标准。投入产出经济学(Input-Output Economics)是在30年代由里昂惕夫在吸收魁奈的经济表和新古典经济学的一般均衡理... 

【文章来源】:山东大学山东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229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
        1.1.1 现实背景
        1.1.2 理论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框架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框架
    1.5 研究创新
    小结
2. 理论基础与文献述评
    2.1 产业关联内涵
        2.1.1 产业关联概念
        2.1.2 产业关联关系
        2.1.3 产业关联结构
        2.1.4 产业关联效应
    2.2 产业关联关系模型研究
        2.2.1 经典投入产出模型
        2.2.2 定性投入产出模型
        2.2.3 产业图与网络模型
    2.3 产业关联结构模型研究
        2.3.1 关联效应强度的测量模型
        2.3.2 关联结构的图论优化模型
        2.3.3 复杂网络的关联指标模型
    2.4 评述与启示
        2.4.1 产业关联效应认知局限及启示
        2.4.2 经典投入产出模型局限及启示
        2.4.3 产业图或网络建模局限及启示
        2.4.4 复杂网络指标应用局限及启示
    小结
3. 产业复杂网络建模研究
    3.1 产业复杂网络概念及特征
        3.1.1 产业复杂网络的提出
        3.1.2 产业复杂网络的概念
        3.1.3 产业复杂网络的特征
    3.2 产业复杂网络建模原理
        3.2.1 基础网络建模原理
        3.2.2 扩展网络建模原理
    3.3 产业复杂网络建模步骤
        3.3.1 关联关系系数选择
        3.3.2 强关联视角选取
        3.3.3 强关联临界值确定
        3.3.4 具体网络模型表达
    3.4 实例Ⅰ:山东省产业复杂网络
        3.4.1 产业复杂网络的矩阵形式
        3.4.2 产业复杂网络分离子图形式
        3.4.3 产业复杂网络聚合图形式
        3.4.4 产业复杂网络(类)树图形式
    3.5 实例Ⅱ:山东省信息部门产业链
        3.5.1 基本说明与分析过程
        3.5.2 信息制造业产业链分析
        3.5.3 信息服务业产业链分析
        3.5.4 信息部门产业链综合分析
        3.5.5 实例验证结论
    小结
4. 基于ICN的产业关联结构特征研究
    4.1 关联效应与关联关系结构特征
        4.1.1 产业关联综合效应
        4.1.2 产业关联关系结构特征
        4.1.3 关联关系结构特征研究思路
    4.2 关联的整体特征研究
        4.2.1 关联整体稳定性及研究方法
        4.2.2 关联整体中心性及研究方法
        4.2.3 关联整体聚类性及研究方法
        4.2.4 关联整体循环性及研究方法
    4.3 关联的个体特征研究
        4.3.1 产业关联个体特征
        4.3.2 关联个体特征研究方法
    4.4 实例:山东省产业关联结构特征
        4.4.1 关联整体稳定性分析
        4.4.2 关联整体中心性分析
        4.4.3 关联整体聚类性分析
        4.4.4 关联整体循环性分析
        4.4.5 关联个体中心性分析
        4.4.6 实例验证结论
    小结
5. 基于ICN的产业关联指标体系研究
    5.1 产业关联指标与产业复杂网络
        5.1.1 ICN产业关联指标含义
        5.1.2 ICN产业关联指标原理
        5.1.3 ICN产业关联指标设计思路
    5.2 产业关联整体指标设计
        5.2.1 关联整体稳定性指标
        5.2.2 关联整体中心性指标
        5.2.3 关联整体聚类性指标
        5.2.4 关联整体循环性指标
    5.3 产业关联个体指标设计
        5.3.1 关联个体宽广性指标
        5.3.2 关联个体纵深性指标
        5.3.3 关联个体波及性指标
        5.3.4 关联个体主导性指标
        5.3.5 关联个体循环性指标
    5.4 产业关联结构指标设计
        5.4.1 产业关联整体结构指标
        5.4.2 产业关联个体结构指标
    5.5 产业关联指标体系
        5.5.1 产业关联指标体系特征
        5.5.2 产业关联指标体系说明
    5.6 实例:山东省三次产业关联效应
        5.6.1 基本说明
        5.6.2 产业关联指标数值
        5.6.3 产业关联指标分析
    小结
6. “鲁苏粤”产业关联比较研究
    6.1 基本说明与研究设计
        6.1.1 关联比较对象的选择
        6.1.2 产业关联比较的内容
        6.1.3 产业关联比较的方法
    6.2 “鲁苏粤”关联效应强度比较
        6.2.1 直接关联强度系数
        6.2.2 完全关联强度系数
        6.2.3 强度关键性产业
    6.3 “鲁苏粤”关联基础结构比较
        6.3.1 关联同构性与异构性
        6.3.2 产业完全纵深度
    6.4 “鲁苏粤”关联整体中心性比较
        6.4.1 关联整体中心结构
        6.4.2 集聚产业分工体系
        6.4.3 产业集聚绩效分析
    6.5 “鲁苏粤”关联个体特征比较
        6.5.1 关联个体指标数值
        6.5.2 结构关键性产业
        6.5.3 产业综合关联特征
    6.6 综合研究结论
        6.6.1 应用性分析结论
        6.6.2 验证性分析结论
    小结
7. 关联视角中国产业结构升级实证研究
    7.1 基本说明与研究意义
        7.1.1 关联结构变动与产业结构升级
        7.1.2 理论意义
        7.1.3 实践意义
    7.2 产业结构升级的关联指标设计
        7.2.1 产业结构升级原理
        7.2.2 产业结构升级指标选择
    7.3 数据来源与基本分析
        7.3.1 数据来源
        7.3.2 2002~2007 年中国经济基本状况
    7.4 技术进步与整体技术结构变动分析
        7.4.1 关联整体聚类性与关联整体中心性
        7.4.2 关联关系的变动
        7.4.3 关联技术敏感性
    7.5 产业链延伸性变动分析
        7.5.1 关联整体循环性
        7.5.2 产业完全纵深度
    7.6 产业影响力变动分析
        7.6.1 产业关联效应强度
        7.6.2 产业关联个体指标
    7.7 结论与启示
    小结
8. 结论与展望
    8.1 研究结论
    8.2 局限与展望
        8.2.1 研究局限
        8.2.2 研究展望
附录:产业部门分类、代码及编号表(42部门)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期间的学术成果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产业关联与漏出效应分析[J]. 叶安宁,张敏.  经济视角(下). 2011(10)
[2]产业复杂网络及其建模——基于山东省实例的研究[J]. 赵炳新,尹翀,张江华.  经济管理. 2011(07)
[3]四川省制造产业关联网络的结构特征分析[J]. 王茂军,杨雪春.  地理学报. 2011(02)
[4]复杂网络[J]. 郑小京,徐绪松.  技术经济. 2010(09)
[5]网络中心度计算方法研究综述[J]. 吴思竹,张智雄.  图书情报工作. 2010(18)
[6]自然资源丰裕、资源产业依赖与中国区域经济增长[J]. 邵帅,杨莉莉.  管理世界. 2010(09)
[7]对我国信息产业关联效应的实证研究[J]. 魏悦,董元树.  统计与决策. 2010(16)
[8]基于投入产出模型的我国信息产业经济效应分析[J]. 徐丽梅.  图书情报工作. 2010(12)
[9]基于投入产出的中日美产业关联结构演进比较[J]. 王德利,方创琳,高璇.  地理科学进展. 2010(05)
[10]基于投入产出理论的河南省农业关联效应分析[J]. 王亚伟,杨瑞,陈振,梁保松,苏克勤,王瑞.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2010(02)

博士论文
[1]主导产业选择基准研究[D]. 叶安宁.厦门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09575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hongguanjingjilunwen/309575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f99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