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补偿机制下矿产资源价值评估与管理研究 ——以云南省矿产资源为例
发布时间:2021-04-05 22:46
生态环境补偿原理是基于生态学和经济学研究的有机融合,是当前资源、环境、经济领域所关心的热点问题。生态环境补偿原理在矿业经济中的运用,就是关心如何用经济的手段,对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生态环境的破坏者,或者由于他们开展的经济活动的直接受益者破坏了生态环境,政府或社会强制地采取一定的征税形式或收取相关费用,对环境保护者或影响者进行经济补偿,用来合理调控或适度控制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规模,实现资源开发利用、环境保护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保持矿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和谐,最终实现经济、环境、社会协调的发展。而生态环境补偿实质是,基于人类生存和发展对良好生态环境的需要,要求对生态环境的直接或间接享用者,按照公平负担原则承担相应义务。因此,其中相关的关键问题是,如何才能达到既保护环境,又实现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应用。特别是对于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过程中,如何合理评价矿产资源的价值问题,如何在生态环境补偿机制下对矿产资源价值进行科学评估与管理,是迫切需要研究的问题,也是矿产资源管理过程中最为紧迫和困惑的问题之一。论文从理论和前人研究的基础出发,从文献综述中学习别人的研究成果和寻找可供论文写作的内容,通过...
【文章来源】:中国地质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66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作者简介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选题的依据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研究的理论基础
1.2.2 代表性研究内容
1.2.3 相关研究的重点
1.2.4 国内外研究发展趋势
§1.3 论文创新点
§1.4 论文主要内容及结构
§1.5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生态环境补偿与矿产资源价值理论分析
§2.1 生态环境补偿基本理论
2.1.1 生态环境补偿的实质
2.1.2 生态环境补偿的性质
2.1.3 矿产资源生态环境补偿的内容
2.1.4 矿产资源生态环境补偿原则
2.1.5 矿产资源生态环境补偿的理论基础
2.1.6 可持续发展理论
§2.2 矿产资源价值分析
2.2.1 矿产资源价值原理
2.2.2 矿产资源价值的结构
2.2.3 矿产资源价值形成机理
2.2.4 影响矿产资源价值的因素
2.2.5 矿产资源价值评估原理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生态环境补偿与矿产资源价值评估
§3.1 矿产资源价值评估理论基础
3.1.1 矿产资源价值评估的理论依据
3.1.2 矿产资源价值评估的条件
§3.2 矿产资源价值评估的模型
3.2.1 矿产资源价值评估的原理
3.2.2 矿产资源价值评估方法与计量模型
§3.3 生态环境补偿在矿产资源价值评估中的应用
3.3.1 生态环境补偿价值评估原则
3.3.2 矿产资源生态环境补偿的定价依据
3.3.3 生态环境补偿价值评估方法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生态环境补偿机制下矿产资源价值评估模型
§4.1 模型设计与参数分析
§4.2 影响因素与评估过程
§4.3 评估结果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生态环境补偿机制下矿产资源管理的可持续性研究
§5.1 矿产资源管理与矿产资源资产管理
5.1.1 中国矿产资源状况与管理
5.1.2 矿产资源资产与矿产资源的区别
5.1.3 矿产资源资产的特性
§5.2 矿产资源资产价值评估与管理实践
5.2.1 矿产资源资产的权益
5.2.2 中国矿产资源生态环境补偿问题
§5.3 矿产实行“三位一体”管理的思考
5.3.1 矿产“三位一体”管理的本质
5.3.2 矿产资本化过程与管理
5.3.3 中国实现矿产三位一体管理的障碍
5.3.4 实现矿产三位一体管理的基本要求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案例分析
§6.1 云南省矿产资源生态环境补偿问题
6.1.1 云南省矿产资源基本状况
6.1.2 云南省矿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
6.1.3 云南省矿业发展有待完善的措施
§6.2 云南省滇东南地区钨矿价值评估
6.2.1 地质与矿产成矿分析
6.2.2 物探、化探、遥感、重砂分析
6.2.3 矿产资源量的预测
6.2.4 预测过程与预测结果
6.2.5 资源所在区域生态环境补偿因素
§6.3 云南省铜矿资源可持续性管理
6.3.1 云南省铜资源状况
6.3.2 中国铜矿资源与利用状况
6.3.3 基于生态环境补偿的云南省铜矿资源可持续性管理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论文研究成果
§7.2 论文研究不足
致谢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华南地区中生代主要金属矿床模型[J]. 毛景文,谢桂青,程彦博,陈毓川. 地质论评. 2009(03)
[2]哀牢山多金属矿集区深部构造与成矿动力学[J]. 葛良胜,邓军,郭晓东,邹依林,刘荫春.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9(03)
[3]南岭地区钨矿床共(伴)生金属特征及其地质意义初探[J]. 华仁民,张文兰,李光来,胡东泉,王旭东. 高校地质学报. 2008(04)
[4]成矿定量预测与深部找矿[J]. 赵鹏大. 地学前缘. 2007(05)
[5]生态补偿法律机制研究[J]. 李静云,王世进. 河北法学. 2007(06)
[6]都龙锡锌矿床锡石和锆石U-Pb年代学:滇东南白垩纪大规模花岗岩成岩-成矿事件[J]. 刘玉平,李正祥,李惠民,郭利果,徐伟,叶霖,李朝阳,皮道会. 岩石学报. 2007(05)
[7]矿产资源开发的生态补偿机制探讨——以庆阳地区石油开发为例[J]. 高彤. 环境保护. 2007(07)
[8]矿产资源生态补偿法律制度之探究[J]. 曹明德. 法商研究. 2007(02)
[9]未来十五年中国地质工作需求预测与管理[J]. 成金华,刘云忠. 理论月刊. 2006(07)
[10]中国白垩纪大陆成矿体系的初步研究及找矿前景浅析[J]. 王登红,陈毓川,徐志刚. 地学前缘. 2005(02)
本文编号:3120244
【文章来源】:中国地质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66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作者简介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选题的依据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研究的理论基础
1.2.2 代表性研究内容
1.2.3 相关研究的重点
1.2.4 国内外研究发展趋势
§1.3 论文创新点
§1.4 论文主要内容及结构
§1.5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生态环境补偿与矿产资源价值理论分析
§2.1 生态环境补偿基本理论
2.1.1 生态环境补偿的实质
2.1.2 生态环境补偿的性质
2.1.3 矿产资源生态环境补偿的内容
2.1.4 矿产资源生态环境补偿原则
2.1.5 矿产资源生态环境补偿的理论基础
2.1.6 可持续发展理论
§2.2 矿产资源价值分析
2.2.1 矿产资源价值原理
2.2.2 矿产资源价值的结构
2.2.3 矿产资源价值形成机理
2.2.4 影响矿产资源价值的因素
2.2.5 矿产资源价值评估原理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生态环境补偿与矿产资源价值评估
§3.1 矿产资源价值评估理论基础
3.1.1 矿产资源价值评估的理论依据
3.1.2 矿产资源价值评估的条件
§3.2 矿产资源价值评估的模型
3.2.1 矿产资源价值评估的原理
3.2.2 矿产资源价值评估方法与计量模型
§3.3 生态环境补偿在矿产资源价值评估中的应用
3.3.1 生态环境补偿价值评估原则
3.3.2 矿产资源生态环境补偿的定价依据
3.3.3 生态环境补偿价值评估方法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生态环境补偿机制下矿产资源价值评估模型
§4.1 模型设计与参数分析
§4.2 影响因素与评估过程
§4.3 评估结果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生态环境补偿机制下矿产资源管理的可持续性研究
§5.1 矿产资源管理与矿产资源资产管理
5.1.1 中国矿产资源状况与管理
5.1.2 矿产资源资产与矿产资源的区别
5.1.3 矿产资源资产的特性
§5.2 矿产资源资产价值评估与管理实践
5.2.1 矿产资源资产的权益
5.2.2 中国矿产资源生态环境补偿问题
§5.3 矿产实行“三位一体”管理的思考
5.3.1 矿产“三位一体”管理的本质
5.3.2 矿产资本化过程与管理
5.3.3 中国实现矿产三位一体管理的障碍
5.3.4 实现矿产三位一体管理的基本要求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案例分析
§6.1 云南省矿产资源生态环境补偿问题
6.1.1 云南省矿产资源基本状况
6.1.2 云南省矿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
6.1.3 云南省矿业发展有待完善的措施
§6.2 云南省滇东南地区钨矿价值评估
6.2.1 地质与矿产成矿分析
6.2.2 物探、化探、遥感、重砂分析
6.2.3 矿产资源量的预测
6.2.4 预测过程与预测结果
6.2.5 资源所在区域生态环境补偿因素
§6.3 云南省铜矿资源可持续性管理
6.3.1 云南省铜资源状况
6.3.2 中国铜矿资源与利用状况
6.3.3 基于生态环境补偿的云南省铜矿资源可持续性管理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论文研究成果
§7.2 论文研究不足
致谢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华南地区中生代主要金属矿床模型[J]. 毛景文,谢桂青,程彦博,陈毓川. 地质论评. 2009(03)
[2]哀牢山多金属矿集区深部构造与成矿动力学[J]. 葛良胜,邓军,郭晓东,邹依林,刘荫春.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9(03)
[3]南岭地区钨矿床共(伴)生金属特征及其地质意义初探[J]. 华仁民,张文兰,李光来,胡东泉,王旭东. 高校地质学报. 2008(04)
[4]成矿定量预测与深部找矿[J]. 赵鹏大. 地学前缘. 2007(05)
[5]生态补偿法律机制研究[J]. 李静云,王世进. 河北法学. 2007(06)
[6]都龙锡锌矿床锡石和锆石U-Pb年代学:滇东南白垩纪大规模花岗岩成岩-成矿事件[J]. 刘玉平,李正祥,李惠民,郭利果,徐伟,叶霖,李朝阳,皮道会. 岩石学报. 2007(05)
[7]矿产资源开发的生态补偿机制探讨——以庆阳地区石油开发为例[J]. 高彤. 环境保护. 2007(07)
[8]矿产资源生态补偿法律制度之探究[J]. 曹明德. 法商研究. 2007(02)
[9]未来十五年中国地质工作需求预测与管理[J]. 成金华,刘云忠. 理论月刊. 2006(07)
[10]中国白垩纪大陆成矿体系的初步研究及找矿前景浅析[J]. 王登红,陈毓川,徐志刚. 地学前缘. 2005(02)
本文编号:312024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hongguanjingjilunwen/31202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