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新农村建设与城市化进程契合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21-04-13 01:27
城市化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长期战略,新农村建设是党和国家促进经济社会稳定和谐发展的具有战略性意义的基本国策。目前在所谓宏观数据层次上的“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存在有关政策偏向导致城市化发展过快表象下掩藏的大型城市发展失控、中小型城市发展不足、农村发展缺乏生机滞后等不容忽视的结构性问题。虽然,建立城乡统筹的发展政策是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和农村建设的必由之路,我国政策领域也早已对此讨论并提出相应对策,而实际中不仅没有缓解城乡差距,反倒愈演愈烈,各种利益集团博弈的结果并没有实现帕累托改进。此时,一些研究开始指出新农村建设要通过城市化途径予以推进,但却未能更深入地研究怎样借力,未能系统地探讨城市在新农村建设中应发挥什么作用和如何发挥作用的问题。因此,研究新农村建设与城市化进程之间的关系以及两者的有效契合不仅代表了一个新的研究趋向和主流,而且极为迫切。西部地区城市化水平亟待大幅提升,新农村建设与城市化进程的契合问题尤为突出,在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大方向之下确立西部地区新农村建设的地位,制定合乎经济社会发展基本规律的新农村建设与城市化进程契合方式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研究基于相关文献的...
【文章来源】: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74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动态综述
1.3.1 国外研究动态综述
1.3.2 国内研究动态综述
1.4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5 创新之处
第二章 城市化进程中的农(乡)村功能演进
2.1 概念界定
2.1.1 城市
2.1.2 农村与乡村
2.2 城市化及其进程的阶段性
2.2.1 城市化概念
2.2.2 城市化内涵阐释
2.2.3 城市化阶段性的区分标志
2.3 以城市化主导的农(乡)村功能变迁
2.3.1 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阶段的农村
2.3.2 后工业化和现代社会的乡村
2.3.3 农村到乡村的过渡
2.4 小结
第三章 西部城乡关系历史演变及阶段性特征
3.1 西部城乡关系历史演变轨迹
3.1.1 开放对流的城乡关系
3.1.2 隔离分化的城乡关系
3.1.3 多元动力下松动的城乡关系
3.2 西部城市化发展阶段识别
3.2.1 人口城市化水平测度
3.2.2 城市化与工业化和非农化关系
3.2.3 综合城市化水平测度
3.3 西部城乡二元关系特征
3.3.1 经济二元性
3.3.2 生活二元性
3.3.3 公共产品供给二元性
3.3.4 二元综合对比系数
3.4 小结
第四章 西部新农村建设与城市化进程契合机制
4.1 新农村建设与城市化进程契合内涵
4.1.1 “硬件”契合
4.1.2 “软件”契合
4.2 新农村建设与城市化进程契合动力机制
4.2.1 拉力机制
4.2.2 推力机制
4.2.3 互促机制
4.3 新农村建设与城市化进程契合支持机制
4.3.1 政策制度支持机制
4.3.2 文化观念支持机制
4.3.3 基础设施支持机制
4.3.4 生态环境支持机制
第五章 西部新农村建设与城市化进程“硬件”契合评价
5.1 新农村建设与城市化进程“硬件”契合指标体系
5.1.1 指标体系构建目标及原则
5.1.2 “硬件”契合指标体系内容
5.2 新农村建设与城市化进程“硬件”契合评价方法选择
5.3 新农村建设与城市化进程“硬件”契合评价实证分析
5.3.1 数据来源
5.3.2 数据标准化处理
5.3.3 变量间相关性检验
5.3.4 一阶段时序主成分分析
5.3.5 二阶段时序主成分分析
5.3.6 城乡契合度指数
第六章 西部新农村建设与城市化进程“软件”契合评价
6.1 新农村建设误区
6.1.1 误区之一:新农村建设目标确立
6.1.2 误区之二:新农村建设方式选择
6.1.3 误区之三:新农村建设角色定位
6.2 新农村建设与城市化进程“软件”契合指标体系
6.2.1 指标体系构建目标及原则
6.2.2 “软件”契合指标体系内容
6.3 新农村建设与城市化进程“软件”契合评价方法选择
6.3.1 因子分析方法
6.3.2 Logistic 回归分析方法
6.4 “软件”契合评价调查
6.4.1 数据来源
6.4.2 调查内容及变量选择
6.5 “软件”契合评价实证模型构建
6.5.1 因子分析
6.5.2 Logistic 回归分析
6.6 检验结果与实地调查结果拟合
6.6.1 回归结果为“极显著”的变量
6.6.2 回归结果为“显著”的变量
6.6.3 回归结果为“不显著”的变量
6.7 小结
第七章 西部新农村建设与城市化进程契合方式
7.1 城乡协调发展国内外经验
7.1.1 城乡协调发展国外经验及启示
7.1.2 城乡协调发展国内经验及启示
7.2 新农村建设与城市化进程契合原则与思路
7.2.1 契合原则
7.2.2 契合思路
7.3 新农村建设与城市化进程契合方式
7.3.1 城市近郊区
7.3.2 传统农业区
7.3.3 偏远落后区
第八章 西部新农村建设与城市化进程契合对策
8.1 宏观战略性:制度改革
8.1.1 以城乡居民身份重构为目标的户籍制度改革
8.1.2 以农业现代化为目标的土地制度改革
8.1.3 以提高农村居民生活水平为目标的社会保障制度完善
8.2 中观管理性:公共资源均衡化
8.2.1 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均等化
8.2.2 城乡教育资源均等化
8.3 微观操作性:农村社区建设
结语
研究结论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简介
本文编号:3134355
【文章来源】: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74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动态综述
1.3.1 国外研究动态综述
1.3.2 国内研究动态综述
1.4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5 创新之处
第二章 城市化进程中的农(乡)村功能演进
2.1 概念界定
2.1.1 城市
2.1.2 农村与乡村
2.2 城市化及其进程的阶段性
2.2.1 城市化概念
2.2.2 城市化内涵阐释
2.2.3 城市化阶段性的区分标志
2.3 以城市化主导的农(乡)村功能变迁
2.3.1 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阶段的农村
2.3.2 后工业化和现代社会的乡村
2.3.3 农村到乡村的过渡
2.4 小结
第三章 西部城乡关系历史演变及阶段性特征
3.1 西部城乡关系历史演变轨迹
3.1.1 开放对流的城乡关系
3.1.2 隔离分化的城乡关系
3.1.3 多元动力下松动的城乡关系
3.2 西部城市化发展阶段识别
3.2.1 人口城市化水平测度
3.2.2 城市化与工业化和非农化关系
3.2.3 综合城市化水平测度
3.3 西部城乡二元关系特征
3.3.1 经济二元性
3.3.2 生活二元性
3.3.3 公共产品供给二元性
3.3.4 二元综合对比系数
3.4 小结
第四章 西部新农村建设与城市化进程契合机制
4.1 新农村建设与城市化进程契合内涵
4.1.1 “硬件”契合
4.1.2 “软件”契合
4.2 新农村建设与城市化进程契合动力机制
4.2.1 拉力机制
4.2.2 推力机制
4.2.3 互促机制
4.3 新农村建设与城市化进程契合支持机制
4.3.1 政策制度支持机制
4.3.2 文化观念支持机制
4.3.3 基础设施支持机制
4.3.4 生态环境支持机制
第五章 西部新农村建设与城市化进程“硬件”契合评价
5.1 新农村建设与城市化进程“硬件”契合指标体系
5.1.1 指标体系构建目标及原则
5.1.2 “硬件”契合指标体系内容
5.2 新农村建设与城市化进程“硬件”契合评价方法选择
5.3 新农村建设与城市化进程“硬件”契合评价实证分析
5.3.1 数据来源
5.3.2 数据标准化处理
5.3.3 变量间相关性检验
5.3.4 一阶段时序主成分分析
5.3.5 二阶段时序主成分分析
5.3.6 城乡契合度指数
第六章 西部新农村建设与城市化进程“软件”契合评价
6.1 新农村建设误区
6.1.1 误区之一:新农村建设目标确立
6.1.2 误区之二:新农村建设方式选择
6.1.3 误区之三:新农村建设角色定位
6.2 新农村建设与城市化进程“软件”契合指标体系
6.2.1 指标体系构建目标及原则
6.2.2 “软件”契合指标体系内容
6.3 新农村建设与城市化进程“软件”契合评价方法选择
6.3.1 因子分析方法
6.3.2 Logistic 回归分析方法
6.4 “软件”契合评价调查
6.4.1 数据来源
6.4.2 调查内容及变量选择
6.5 “软件”契合评价实证模型构建
6.5.1 因子分析
6.5.2 Logistic 回归分析
6.6 检验结果与实地调查结果拟合
6.6.1 回归结果为“极显著”的变量
6.6.2 回归结果为“显著”的变量
6.6.3 回归结果为“不显著”的变量
6.7 小结
第七章 西部新农村建设与城市化进程契合方式
7.1 城乡协调发展国内外经验
7.1.1 城乡协调发展国外经验及启示
7.1.2 城乡协调发展国内经验及启示
7.2 新农村建设与城市化进程契合原则与思路
7.2.1 契合原则
7.2.2 契合思路
7.3 新农村建设与城市化进程契合方式
7.3.1 城市近郊区
7.3.2 传统农业区
7.3.3 偏远落后区
第八章 西部新农村建设与城市化进程契合对策
8.1 宏观战略性:制度改革
8.1.1 以城乡居民身份重构为目标的户籍制度改革
8.1.2 以农业现代化为目标的土地制度改革
8.1.3 以提高农村居民生活水平为目标的社会保障制度完善
8.2 中观管理性:公共资源均衡化
8.2.1 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均等化
8.2.2 城乡教育资源均等化
8.3 微观操作性:农村社区建设
结语
研究结论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简介
本文编号:313435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hongguanjingjilunwen/31343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