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伦贝尔市生态城市发展模式研究
发布时间:2021-04-13 03:48
全球范围内不断加速的城市化进程极大的推动了人类经济社会的繁荣,但是伴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城市数量的迅速增长,多数城市环境保护措施与基础设施建设无法同步进行,城市内部结构和功能并未得到相应提升和完善,很难实现协调发展。城市化集聚了显而易见的物质财富,同时也导致了资源耗竭、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一系列生态问题,这些问题不但在一定程度上阻滞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也直接威胁到人类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在这一背景下,人们开始对原有的生存空间、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进行反思,于是作为从生态系统角度综合看待城市的一种全新理论——生态城市发展理论便应运而生,并得到了世界上众多学者和城市建设实践者的广泛关注,生态城市理论在国内外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实践,并产生了明显的社会、经济、生态效益。中国现代城市化进程起步较晚。由于历史原因,城市化发展极不平衡,东部地区城市化水平相对较高,西部地区城市化发展则严重滞后。呼伦贝尔作为西部地区的典型城市,自然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美,战略地位突出。但与此同时,由于生态环境极为脆弱加之粗放的经济发展模式,呼伦贝尔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较中东部地区更为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生态...
【文章来源】:中央民族大学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185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目录
导论
一、论文选题背景与意义
二、研究概述与本文分析的视角和技术路线
三、论文结构
四、论文的创新点
第一章 生态城市发展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生态城市理论基础
一、生态城市概述
二、生态城市理论
三、建设生态城市的理论支持
四、发展生态城市的意义
第二节 生态城市建设模式及简评
一、国内外生态城市建设模式
二、国内外生态城市建设模式简评
第二章 呼伦贝尔市城市发展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第一节 呼伦贝尔市概述
一、呼伦贝尔市区位条件
二、呼伦贝尔市自然资源条件
三、呼伦贝尔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概况
第二节 呼伦贝尔市生态城市发展现状
一、城市化速度加快
二、城市化率高
三、城市发展模式相对落后
第三节 呼伦贝尔市发展生态城市的必要性
一、呼伦贝尔市发展生态城市的必要性
二、呼伦贝尔市发展生态城市的迫切性
第三章 呼伦贝尔市发展生态城市指标体系构建与评价
第一节 呼伦贝尔市生态城市发展目标
一、发展目标
二、基本原则
第二节 生态城市评价指标体系
一、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
二、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三、评价指标体系的阐述
第三节 生态城市综合评价模型
一、模型计算
二、结论
第四节 呼伦贝尔生态城市发展评价
一、样本选取
二、指标数据
三、呼伦贝尔市与民族地区其它城市的比较
第四章 呼伦贝尔市生态城市发展模式选择
第一节 生态城市发展的动力支撑
一、经济社会发展预测
二、资源能源供需平衡预测
三、能源消耗与主要污染物排放预测
四、环境质量预测
五、承载力预测
第二节 呼伦贝尔市旅游型生态城市发展路径选择
一、总体发展思路及构建原则
二、呼伦贝尔市构建草原旅游型生态城市模式SWOT分析
三、旅游型生态城市发展模式子系统设计
第五章 呼伦贝尔市旅游型生态城市发展模式实现途径及对策
第一节 呼伦贝尔市发展旅游型生态城市实现途径
一、城市经济发展与生态系统的对接
二、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系统的对接
三、制度建设与生态系统的对接
四、文化保护与生态系统的对接
第二节 呼伦贝尔市发展旅游型生态城市对策建议
一、健全与完善地方有关法规与规章
二、建立和完善生态城市建设的决策管理机制
三、加强生态城市建设的科技支撑
四、建立准确、及时、高效、全面的生态环境监测、监管网络
五、建立节约型的资源利用体系
六、加强公众参与能力建设
七、加大生态城市建设的投入
参考文献
后记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成果目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我国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路径探索[J]. 董锁成,李泽红. 科技创新与生产力. 2011(01)
[2]我国资源经济与世界资源研究进展及展望[J]. 董锁成,石广义,沈镭,王礼茂,杨旺舟. 自然资源学报. 2010(09)
[3]西部民族地区生态城市发展评价体系探析[J]. 张丽君,范晓林,孟鑫.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2)
[4]宁蒙陕甘沿黄生态经济带建设构想[J]. 董锁成,李雪,石广义,金贤锋,李泽红,王丽丽. 地理研究. 2010(02)
[5]西部民族地区和谐型生态城市发展研究——以南宁市为例[J]. 张丽君,刘文纪.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06)
[6]大旅游战略下川西民族地区生态旅游模式研究——以若尔盖县为例[J]. 董锁成,李斌,金贤锋.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9(05)
[7]西部民族地区生态城市评价指标体系设计[J]. 张丽君,张国华. 学习与实践. 2009(07)
[8]国内外生态城市建设模式比较研究[J]. 薛梅,董锁成,李宇. 城市问题. 2009(04)
[9]永不消逝的旋律——少数民族特需商品传统生产工艺和技术保护工程巡礼之四[J]. 杨,张丽君. 中国民族. 2009(04)
[10]产业区际转移与西部城乡协调发展研究[J]. 谢丽霜. 改革与战略. 2009(02)
博士论文
[1]城市化进程中的城市民族问题研究[D]. 林钧昌.中央民族大学 2005
[2]生态城市理论及其可持续发展研究[D]. 王飞儿.浙江大学 2004
硕士论文
[1]生态城市建设中的循环经济应用研究[D]. 滕海峰.兰州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134556
【文章来源】:中央民族大学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185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目录
导论
一、论文选题背景与意义
二、研究概述与本文分析的视角和技术路线
三、论文结构
四、论文的创新点
第一章 生态城市发展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生态城市理论基础
一、生态城市概述
二、生态城市理论
三、建设生态城市的理论支持
四、发展生态城市的意义
第二节 生态城市建设模式及简评
一、国内外生态城市建设模式
二、国内外生态城市建设模式简评
第二章 呼伦贝尔市城市发展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第一节 呼伦贝尔市概述
一、呼伦贝尔市区位条件
二、呼伦贝尔市自然资源条件
三、呼伦贝尔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概况
第二节 呼伦贝尔市生态城市发展现状
一、城市化速度加快
二、城市化率高
三、城市发展模式相对落后
第三节 呼伦贝尔市发展生态城市的必要性
一、呼伦贝尔市发展生态城市的必要性
二、呼伦贝尔市发展生态城市的迫切性
第三章 呼伦贝尔市发展生态城市指标体系构建与评价
第一节 呼伦贝尔市生态城市发展目标
一、发展目标
二、基本原则
第二节 生态城市评价指标体系
一、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
二、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三、评价指标体系的阐述
第三节 生态城市综合评价模型
一、模型计算
二、结论
第四节 呼伦贝尔生态城市发展评价
一、样本选取
二、指标数据
三、呼伦贝尔市与民族地区其它城市的比较
第四章 呼伦贝尔市生态城市发展模式选择
第一节 生态城市发展的动力支撑
一、经济社会发展预测
二、资源能源供需平衡预测
三、能源消耗与主要污染物排放预测
四、环境质量预测
五、承载力预测
第二节 呼伦贝尔市旅游型生态城市发展路径选择
一、总体发展思路及构建原则
二、呼伦贝尔市构建草原旅游型生态城市模式SWOT分析
三、旅游型生态城市发展模式子系统设计
第五章 呼伦贝尔市旅游型生态城市发展模式实现途径及对策
第一节 呼伦贝尔市发展旅游型生态城市实现途径
一、城市经济发展与生态系统的对接
二、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系统的对接
三、制度建设与生态系统的对接
四、文化保护与生态系统的对接
第二节 呼伦贝尔市发展旅游型生态城市对策建议
一、健全与完善地方有关法规与规章
二、建立和完善生态城市建设的决策管理机制
三、加强生态城市建设的科技支撑
四、建立准确、及时、高效、全面的生态环境监测、监管网络
五、建立节约型的资源利用体系
六、加强公众参与能力建设
七、加大生态城市建设的投入
参考文献
后记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成果目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我国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路径探索[J]. 董锁成,李泽红. 科技创新与生产力. 2011(01)
[2]我国资源经济与世界资源研究进展及展望[J]. 董锁成,石广义,沈镭,王礼茂,杨旺舟. 自然资源学报. 2010(09)
[3]西部民族地区生态城市发展评价体系探析[J]. 张丽君,范晓林,孟鑫.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2)
[4]宁蒙陕甘沿黄生态经济带建设构想[J]. 董锁成,李雪,石广义,金贤锋,李泽红,王丽丽. 地理研究. 2010(02)
[5]西部民族地区和谐型生态城市发展研究——以南宁市为例[J]. 张丽君,刘文纪.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06)
[6]大旅游战略下川西民族地区生态旅游模式研究——以若尔盖县为例[J]. 董锁成,李斌,金贤锋.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9(05)
[7]西部民族地区生态城市评价指标体系设计[J]. 张丽君,张国华. 学习与实践. 2009(07)
[8]国内外生态城市建设模式比较研究[J]. 薛梅,董锁成,李宇. 城市问题. 2009(04)
[9]永不消逝的旋律——少数民族特需商品传统生产工艺和技术保护工程巡礼之四[J]. 杨,张丽君. 中国民族. 2009(04)
[10]产业区际转移与西部城乡协调发展研究[J]. 谢丽霜. 改革与战略. 2009(02)
博士论文
[1]城市化进程中的城市民族问题研究[D]. 林钧昌.中央民族大学 2005
[2]生态城市理论及其可持续发展研究[D]. 王飞儿.浙江大学 2004
硕士论文
[1]生态城市建设中的循环经济应用研究[D]. 滕海峰.兰州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13455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hongguanjingjilunwen/31345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