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宏观经济论文 >

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缺口”分析

发布时间:2021-04-28 17:48
  经过三十年的发展,中国取得举世瞩目经济成就的同时产生了城市数量日渐增加、城市规模日益扩大的城镇体系。作为经济增长的动力,城市在整个现代化进程中必然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因此城市发展道路的研究对于中国经济的长期发展具有其现实意义。本文试图利用城市经济学的理论和经验结论对城市发展道路中所存在的的问题进行阐述,并有针对性的提出解决方案,提供一条可靠的城市发展的道路。文章主要从城市化与工业化、城市化与基础设施、土地城市化与人口城市化间的缺口三个方面对问题展开叙述。文章首先对中国城市的增长规律进行了研究。本文对中国城市增长的规律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用1984年至2008年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的数据对随机过程模型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随机过程模型无法解释中国城市的增长。之后考察了空间异质性对城市规模增长的决定作用和程度,以考察经济学模型对城市增长的解释力。结果表明,自然地理条件和市场潜力对城市增长都有作用,中国城市的增长规律是贸易理论和新经济地理学模型的中间情况。在分析了城市发展规律之后,文章开始对中国城市发展过程中的缺口进行展开研究。首先是探讨了城市化水平与工业化水平之间的缺口,结果表明中国的城市... 

【文章来源】:西南财经大学四川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232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选题背景
        1.1.1 中国城市化的阶段
        1.1.2 城市化的内涵
        1.1.3 城市化进程中的争论
    1.2 研究意义
        1.2.1 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论文结构
    1.5 论文可能创新之处
    1.6 论文存在的不足之处
2. 文献综述
    2.1 城市化道路的争论
        2.1.1 80年代的围绕城市化道路的争论
        2.1.2 90年代的围绕城市化道路的争论
        2.1.3 21世纪的围绕城市化道路的争论
    2.2 城市化的演进规律
        2.2.1 基于城市规模分布的解释
        2.2.2 基于随机过程模型的解释
        2.2.3 城市经济学和地理经济学传统
    2.3 城市化中的不协调
        2.3.1 城市化与城市基础设施的不协调
        2.3.2 城市化与工业化间的不协调
        2.3.3 城市蔓延
    2.4 城市效率
3 城市化中的缺口现象
    3.1 城市化水平与工业化水平间的缺口
    3.2 城市化水平与城市用地间的缺口
    3.3 城市化水平与基础设施间的缺口
    3.4 缺口研究的基准模型
        3.4.1 中国城市规模的分布规律
        3.4.2 中国城市体系的演进规律
    3.5 本章小结
4 城市化水平与工业化水平间的缺口
    4.1 中国城市化与工业化缺口的实证研究
        4.1.1 中国城市化与工业化关系
        4.1.2 中国的城市化与工业化间的缺口
        4.1.3 中国地级以上城市的城市化与工业化的缺口
    4.2 对城市效率的影响
    4.3 本章小结
5 城市化水平与基础设施的缺口
    5.1 中国地级以上城市实证研究
        5.1.1 缺口模型描述
        5.1.2 数据准备
        5.1.3 基础设施与经济增长和城市化的关系
        5.1.4 基础设施缺口
    5.2 基础设施缺口的影响
        5.2.1 基础设施缺口对工业化的影响
        5.2.2 基础设施缺口对城市化的影响
    5.3 本章小结
6. 城市人口规模与用地规模间的缺口
    6.1 城市用地规模与人口规模的关系
        6.1.1 现象描述
        6.1.2 理论模型描述
    6.2 中国地级以上城市实证研究
        6.2.1 城市过快蔓延的影响
        6.2.2 城市化率和城市规模的缺口
        6.2.3 城市规模缺口:中国地级以上城市
    6.3 半城市化对城市效率的影响
    6.4 本章小结
7. 国外城市中的缺口研究
    7.1 城市化水平与工业化水平间的缺口
        7.1.1 工业化与经济增长
        7.1.2 工业化与城市增长
        7.1.3 工业化与城市化的缺口
    7.2 城市化水平与基础设施间的缺口
        7.2.1 数据准备
        7.2.2 实证结果
        7.2.3 基础设施缺口
    7.3 城市化水平与城市用地间的缺口
    7.4 本章小结
8 美国城市化经验分析
    8.1 美国城市的发展
        8.1.1 殖民地时期
        8.1.2 快速城市化时期
        8.1.3 大都市区化
    8.2 产业演变与城市空间结构的相互影响
        8.2.1 阳光带的崛起
        8.2.2 去工业化与“逆城市化”
        8.2.3 边缘城市
    8.3 交通与美国城市化
        8.3.1 水运
        8.3.2 铁路
        8.3.3 高速公路
    8.4 美国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
        8.4.1 城市蔓延
        8.4.2 社会隔离
        8.4.3 环境污染
    8.5 对中国的启示
        8.5.1 大都市区化将是城市化的新形式
        8.5.2 紧凑发展是城市化的正确选择
        8.5.3 区域平衡发展需要国家支持
        8.5.4 基础设施建设是城市化的重要支撑
    8.6 小结
9 对策与建议
    9.1 城市化中的问题产生原因分析
        9.1.1 城市效率问题
        9.1.2 城市人口规模与土地规模缺口产生原因
        9.1.3 基础设施缺口产生的原因
        9.1.4 城市化与工业化缺口问题
    9.2 现代化城市体系的特征
        9.2.1 城市规模分布合理
        9.2.2 空间结构合理
        9.2.3 城市产业高级化
        9.2.4 城市扩张形成城市群
        9.2.5 生产方式国际化
        9.2.6 城市居民生活舒适
    9.3 城市化道路的政策和建议
        9.3.1 逐步发展:从小城市到大城市
        9.3.2 市场调节与政府调控相结合
        9.3.3 扩宽融资渠道,多方参与基础设施建设
        9.3.4 扩大开放
        9.3.5 加强城市管理
        9.3.6 城乡统筹发展
        9.3.7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后记
致谢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关系实证研究[J]. 王贝.  城市问题. 2011(09)
[2]基于县级城市的城乡一体化是我国城市化道路的一种政策选择[J]. 殷广卫,薄文广.  中国软科学. 2011(08)
[3]交通基础设施与中国区域经济一体化[J]. 刘生龙,胡鞍钢.  经济研究. 2011(03)
[4]破除二元体制,开拓中国新型城市化道路——以成都城乡统筹的改革创新为例[J]. 阎星,田昆,高洁.  经济体制改革. 2011(01)
[5]中国城市化与经济发展水平关系的省际格局[J]. 陈明星,陆大道,刘慧.  地理学报. 2010(12)
[6]中国城市化效率及其影响因素——基于随机前沿生产函数的分析[J]. 戴永安.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10(12)
[7]基础设施的外部性在中国的检验:1988—2007[J]. 刘生龙,胡鞍钢.  经济研究. 2010(03)
[8]统筹城乡发展与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研究[J]. 高洁,阎星,李霞.  农村经济. 2009(12)
[9]基于GIS和DEA的特大城市空间紧凑度与城市效率分析[J]. 郭腾云,董冠鹏.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2009(04)
[10]中国城市化与经济发展水平关系的国际比较[J]. 陈明星,陆大道,查良松.  地理研究. 2009(02)



本文编号:316590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hongguanjingjilunwen/316590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06b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