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上市企业运用衍生金融工具套期保值的实证研究
发布时间:2021-06-22 13:21
20世纪70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和80年代Q条例的解除,使各国企业面临的汇率和利率波动日益剧烈,加速了衍生金融工具的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运用衍生金融工具进行套期保值。但是,由于衍生金融工具的杠杆性、复杂性和投机性等特点,使其具有高收益性和高风险性并存的天然属性,使用不当、贸然参与或过度投机都有可能给企业带来巨大损失。在次贷危机中,国资委就调查得出68家央企在2008年前10个月运用衍生金融工具导致浮亏114亿元的结论。但是,除了铺天盖地的有关央企运用衍生金融工具导致巨亏的新闻报道,却很少有文章对企业运用衍生金融工具现状和可行性进行冷静而全面的分析。我国企业运用衍生金融工具情况有太多的谜需要通过调研和实证研究来揭开:中国企业主要运用衍生金融工具进行套期保值还是投机套利?如果是套期保值,那么企业运用衍生金融工具主要对冲哪些风险?哪些因子决定了企业启动衍生金融工具计划?又是哪些因子决定了衍生金融工具的运用头寸?运用衍生金融工具降低企业风险没有?又增加企业价值没有?本文以我国上市企业年度报告为基础,手工搜集大量的企业特征数据,并结合CSMAR和WIND数据库信息对上述问题进行了系统...
【文章来源】:西南财经大学四川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77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论文摘要
Abstract
0 导论
0.1 问题的提出
0.2 研究思路和内容
0.3 研究方法和主要结论
0.4 本文的创新之处与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1 企业套期保值理论文献综述
1.1 MM定理
1.2 减少预期税收说
1.2.1 税负函数凸性
1.2.2 税盾效应
1.3 降低财务困境成本说
1.4 避免投资不足
1.5 减少代理冲突论
1.6 小结
2 企业运用衍生金融工具目的考察
2.1 文献回顾
2.1.1 套期保值和投机套利现状的考察
2.1.2 套期保值和投机套利的区分方法
2.2 本文区分运用目的依据:《企业会计准则》
2.2.1 投机套利衍生金融工具的确认和计量
2.2.2 套期保值衍生金融工具的确认和计量
2.3 本文采用区分方法及区分结果
2.3.1 区分方法
2.3.2 区分结果
2.4 小结
3 套期保值决定因子的实证研究
3.1 套期保值决定因子实证研究文献回顾及述评
3.1.1 国外套期保值决定因子实证研究文献综述
3.1.2 国内套期保值决定因子实证研究文献综述
3.2 本文实证研究决定因子的代理变量
3.2.1 税收函数凸性
3.2.2 财务困境成本
3.2.3 投资不足
3.2.4 管理层代理冲突
3.2.5 股权集中
3.2.6 价格风险敞口
3.2.7 其他决定因子
3.2.8 套期保值替代因素
3.3 数据说明与变量定义
3.3.1 数据说明
3.3.2 变量定义
3.4 套期保值决定因子的实证研究(2007年)
3.4.1 统计性描述和单因素分析
3.4.2 解释变量的相关性检验
3.4.3 多元回归分析
3.5 套期保值程度决定因子的实证研究(2007年)
3.5.1 文献回顾及述评
3.5.2 套期保值程度决定因子的实证研究
3.6 2007-2009年套期保值及套期保值程度决定因子的对比
3.6.1 套期保值决定因子比较
3.6.2 套期保值程度决定因子比较
3.7 小结
4 套期保值与企业风险的实证研究
4.1 套期保值与企业风险关系的文献回顾及述评
4.1.1 套期保值与企业风险关系的文献回顾
4.1.2 评述
4.2 套期保值与企业风险关系的实证研究
4.2.1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4.2.2 研究假设
4.2.3 变量界定及描述
4.2.4 单因素分析和相关性检验
4.2.5 实证模型及估计结果
4.2.6 2008年和2009年的实证研究及对比
4.2.7 套期保值与企业风险——基于内生性考虑
4.3 小结
5 套期保值与企业价值的实证研究
5.1 衍生金融工具运用盈亏分析
5.2 套期保值与企业价值的文献回顾及述评
5.2.1 国外有关套期保值影响企业价值的文献回顾
5.2.2 国内有关套期保值影响企业价值的文献回顾
5.2.3 文献述评
5.3 套期保值影响企业价值的实证研究
5.3.1 数据和变量定义
5.3.2 单因素分析和相关性分析
5.3.3 实证模型及估计结果
5.3.4 2008年和2009年的实证研究及对比
5.3.5 套期保值与企业价值——基于内生性考虑
5.4 小结
6 企业运用衍生金融工具的实证研究
6.1 企业运用衍生金融工具决定因子的实证研究
6.1.1 是否运用衍生金融工具的实证研究
6.1.2 运用多少衍生金融工具头寸的实证研究
6.2 运用衍生金融工具与企业风险的实证研究
6.3 运用衍生金融工具与企业价值的实证研究
6.4 小结
7 企业运用衍生金融工具案例研究
7.1 我国企业运用衍生金融工具的制约条件
7.2 企业运用衍生金融工具的案例研究
7.2.1 企业运用衍生金融工具巨亏动因调查
7.2.2 运用衍生金融工具盈利的企业研究
7.2.3 合理运用衍生金融工具套期保值建议
7.3 案例研究对定量实证研究的意义
7.4 小结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致谢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衍生工具使用与公司风险:一个实证研究[J]. 李义超,肖海霞. 金融理论与实践. 2010(09)
[2]中国衍生品市场概况与未来发展[J]. 吴建刚. 金融与经济. 2009(11)
[3]中资企业金融衍生品投资困境与对策研究[J]. 安子铮. 海南金融. 2009(10)
[4]我国上市公司风险管理动机的实证研究——基于衍生金融工具的运用[J]. 贾炜莹,陈宝峰. 中国流通经济. 2009(08)
[5]衍生工具运用对上市公司风险影响的实证研究[J]. 贾炜莹,兰凤云,陈宝峰. 会计之友(上旬刊). 2009(08)
[6]金融衍生品:捷径? 绝境?[J]. 方敏. 中国外汇. 2009(12)
[7]复杂衍生品:卖家的游戏[J]. 黄明. 首席财务官. 2008(12)
[8]衍生产品、风险对冲与公司价值——一个理论综述[J]. 陈忠阳,赵阳. 管理世界. 2007(11)
[9]中国上市公司多元化与企业绩效分析——基于内生性的考察[J]. 洪道麟,熊德华. 金融研究. 2006(11)
[10]涉外企业运用金融衍生工具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 中国人民银行泰州市中心支行课题组,顾玉清,丁宏岳,于雪刚,刘荣浩. 中国总会计师. 2006(10)
本文编号:3242909
【文章来源】:西南财经大学四川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77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论文摘要
Abstract
0 导论
0.1 问题的提出
0.2 研究思路和内容
0.3 研究方法和主要结论
0.4 本文的创新之处与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1 企业套期保值理论文献综述
1.1 MM定理
1.2 减少预期税收说
1.2.1 税负函数凸性
1.2.2 税盾效应
1.3 降低财务困境成本说
1.4 避免投资不足
1.5 减少代理冲突论
1.6 小结
2 企业运用衍生金融工具目的考察
2.1 文献回顾
2.1.1 套期保值和投机套利现状的考察
2.1.2 套期保值和投机套利的区分方法
2.2 本文区分运用目的依据:《企业会计准则》
2.2.1 投机套利衍生金融工具的确认和计量
2.2.2 套期保值衍生金融工具的确认和计量
2.3 本文采用区分方法及区分结果
2.3.1 区分方法
2.3.2 区分结果
2.4 小结
3 套期保值决定因子的实证研究
3.1 套期保值决定因子实证研究文献回顾及述评
3.1.1 国外套期保值决定因子实证研究文献综述
3.1.2 国内套期保值决定因子实证研究文献综述
3.2 本文实证研究决定因子的代理变量
3.2.1 税收函数凸性
3.2.2 财务困境成本
3.2.3 投资不足
3.2.4 管理层代理冲突
3.2.5 股权集中
3.2.6 价格风险敞口
3.2.7 其他决定因子
3.2.8 套期保值替代因素
3.3 数据说明与变量定义
3.3.1 数据说明
3.3.2 变量定义
3.4 套期保值决定因子的实证研究(2007年)
3.4.1 统计性描述和单因素分析
3.4.2 解释变量的相关性检验
3.4.3 多元回归分析
3.5 套期保值程度决定因子的实证研究(2007年)
3.5.1 文献回顾及述评
3.5.2 套期保值程度决定因子的实证研究
3.6 2007-2009年套期保值及套期保值程度决定因子的对比
3.6.1 套期保值决定因子比较
3.6.2 套期保值程度决定因子比较
3.7 小结
4 套期保值与企业风险的实证研究
4.1 套期保值与企业风险关系的文献回顾及述评
4.1.1 套期保值与企业风险关系的文献回顾
4.1.2 评述
4.2 套期保值与企业风险关系的实证研究
4.2.1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4.2.2 研究假设
4.2.3 变量界定及描述
4.2.4 单因素分析和相关性检验
4.2.5 实证模型及估计结果
4.2.6 2008年和2009年的实证研究及对比
4.2.7 套期保值与企业风险——基于内生性考虑
4.3 小结
5 套期保值与企业价值的实证研究
5.1 衍生金融工具运用盈亏分析
5.2 套期保值与企业价值的文献回顾及述评
5.2.1 国外有关套期保值影响企业价值的文献回顾
5.2.2 国内有关套期保值影响企业价值的文献回顾
5.2.3 文献述评
5.3 套期保值影响企业价值的实证研究
5.3.1 数据和变量定义
5.3.2 单因素分析和相关性分析
5.3.3 实证模型及估计结果
5.3.4 2008年和2009年的实证研究及对比
5.3.5 套期保值与企业价值——基于内生性考虑
5.4 小结
6 企业运用衍生金融工具的实证研究
6.1 企业运用衍生金融工具决定因子的实证研究
6.1.1 是否运用衍生金融工具的实证研究
6.1.2 运用多少衍生金融工具头寸的实证研究
6.2 运用衍生金融工具与企业风险的实证研究
6.3 运用衍生金融工具与企业价值的实证研究
6.4 小结
7 企业运用衍生金融工具案例研究
7.1 我国企业运用衍生金融工具的制约条件
7.2 企业运用衍生金融工具的案例研究
7.2.1 企业运用衍生金融工具巨亏动因调查
7.2.2 运用衍生金融工具盈利的企业研究
7.2.3 合理运用衍生金融工具套期保值建议
7.3 案例研究对定量实证研究的意义
7.4 小结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致谢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衍生工具使用与公司风险:一个实证研究[J]. 李义超,肖海霞. 金融理论与实践. 2010(09)
[2]中国衍生品市场概况与未来发展[J]. 吴建刚. 金融与经济. 2009(11)
[3]中资企业金融衍生品投资困境与对策研究[J]. 安子铮. 海南金融. 2009(10)
[4]我国上市公司风险管理动机的实证研究——基于衍生金融工具的运用[J]. 贾炜莹,陈宝峰. 中国流通经济. 2009(08)
[5]衍生工具运用对上市公司风险影响的实证研究[J]. 贾炜莹,兰凤云,陈宝峰. 会计之友(上旬刊). 2009(08)
[6]金融衍生品:捷径? 绝境?[J]. 方敏. 中国外汇. 2009(12)
[7]复杂衍生品:卖家的游戏[J]. 黄明. 首席财务官. 2008(12)
[8]衍生产品、风险对冲与公司价值——一个理论综述[J]. 陈忠阳,赵阳. 管理世界. 2007(11)
[9]中国上市公司多元化与企业绩效分析——基于内生性的考察[J]. 洪道麟,熊德华. 金融研究. 2006(11)
[10]涉外企业运用金融衍生工具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 中国人民银行泰州市中心支行课题组,顾玉清,丁宏岳,于雪刚,刘荣浩. 中国总会计师. 2006(10)
本文编号:324290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hongguanjingjilunwen/32429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