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技术企业技术并购模式与绩效研究
发布时间:2021-06-27 15:37
技术并购已经成为企业获取外部技术最重要的手段之一,近年来国内外的众多企业都纷纷采用技术并购的方式谋求快速发展,世界性的企业技术并购热潮正在进行中。高技术企业是典型的R&D(研究与开发)驱动型,在最近一轮的并购热潮中,越来越多的高技术企业借助并购获取相关的技术与知识资产,建立、补强或增强技术能力。同时,获取外部的新技术、新产品也成为我国高技术企业实施并购活动的基本动因之一,这种现象也引起了并购领域学者的高度关注。三十多年来,中国高技术企业发展迅速,取得很大成绩,但是其依靠高强度的原材料、资金和人力投入为特征的发展遇到了瓶颈,这样的发展模式急需改变。长期高速发展积累下来的雄厚资金,使中国高技术企业具备了以技术并购的方式提升技术水平和能力的基本条件,我国高技术企业在技术并购领域也进行了大量的尝试,其中一些企业的技术并购取得了好的成效,但是也有企业因为技术并购导致企业经营绩效下滑、竞争力下降。高技术企业技术并购领域的许多理论和实践问题都值得深入研究,而在我国,对高技术企业的技术并购行为的研究,尤其是技术并购对主并企业并购绩效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仍远落后于实践的发展,这为本文提供了较大的研究空间。...
【文章来源】:东华大学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55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企业并购”的学术关注度Fig.1一1Attention一de『eeonM&GofEnte甲rises
算e个聚类中心vi(i=l,2,…,c);算目标函数,如果其小于某个确定的闽小于某个阂值,则算法停止;算新的u矩阵,返回步骤(5)。属性值的决策问题,可以利用FCM将连提取规则,具体步骤如下:题构建决策表;连续属性离散化;糙集的属性约简对决策表进行约简;决策表进行属性值约简,获得广义决策规决策规则进行决策。{一原菇毅据一}
企业数在技术并购前后变化不明显。结合上节的假设检验,从企业技术进步频数表中可以看出,在并购完成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并购没有出现明显的变化。企业在并购当年、第一年第二年的技术进步指数出现增长的频数明显高于没有变化或下降的频数,此,可以说技术并购对企业技术进步的促进作用是正向的,明显的,而大数的企业在技术效率指数上表现为没有明显的变化。主并公司在技术效率的表现与在技术效率上的表现非常相似,说明纯技术效率对技术效率的影较大,也说明企业的技术进步是在技术效率基本没有明显变化的基础出现较为明显的增长,因此并购后企业技术进步的获取是通过技术效率之外的素获的,考虑到高技术上市公司在市场和行业中优势地位,可以认为技术购为主并方带来了新的技术和技术设备,通过企业原有的强大的生产、销和管理能力,很快就在产品的整体质量和性能上取得很大的提高,但是获的技术、设备和人才却没有内生化成为企业的技术能力,在技术能力的提上没有起到明显的作用,因此,主并方应该投入更多的资源和力量到并购的技术整合中,以期能够通过技术并购提升企业的技术能力,从而获取长的竞争优势。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影响技术并购绩效的关键因素研究[J]. 谢伟,孙忠娟,李培馨. 科学学研究. 2011(02)
[2]基于DEA-Malmquist指数方法的高新技术产业R&D绩效评价[J]. 单春霞. 统计与决策. 2011(02)
[3]基于技术能力驱动的企业并购绩效实证研究[J]. 胥朝阳,黄晶. 科研管理. 2010(06)
[4]高技术产业研发创新效率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J]. 李邃,江可申,郑兵云,白俊红.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10(11)
[5]并购后企业组织整合新模式研究——基于模块化理论的分析[J]. 朱莺.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5)
[6]基于海外并购模式的企业技术能力研究——大连机床并购案[J]. 高艳红. 中国集体经济. 2010(15)
[7]跨国并购与我国企业技术进步的相关性分析[J]. 孟凡臣,苗慧.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2)
[8]上市公司技术并购绩效研究[J]. 胥朝阳,黄晶,颜金秋,李倩. 中大管理研究. 2009(04)
[9]我国上市公司技术并购绩效的实证研究[J]. 王宛秋,张永安,刘煜. 科学学研究. 2009(11)
[10]基于优势粗糙集的建设项目过程评价[J]. 菅利荣,唐学文,刘思峰,方志耕. 系统管理学报. 2009(05)
本文编号:3253122
【文章来源】:东华大学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55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企业并购”的学术关注度Fig.1一1Attention一de『eeonM&GofEnte甲rises
算e个聚类中心vi(i=l,2,…,c);算目标函数,如果其小于某个确定的闽小于某个阂值,则算法停止;算新的u矩阵,返回步骤(5)。属性值的决策问题,可以利用FCM将连提取规则,具体步骤如下:题构建决策表;连续属性离散化;糙集的属性约简对决策表进行约简;决策表进行属性值约简,获得广义决策规决策规则进行决策。{一原菇毅据一}
企业数在技术并购前后变化不明显。结合上节的假设检验,从企业技术进步频数表中可以看出,在并购完成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并购没有出现明显的变化。企业在并购当年、第一年第二年的技术进步指数出现增长的频数明显高于没有变化或下降的频数,此,可以说技术并购对企业技术进步的促进作用是正向的,明显的,而大数的企业在技术效率指数上表现为没有明显的变化。主并公司在技术效率的表现与在技术效率上的表现非常相似,说明纯技术效率对技术效率的影较大,也说明企业的技术进步是在技术效率基本没有明显变化的基础出现较为明显的增长,因此并购后企业技术进步的获取是通过技术效率之外的素获的,考虑到高技术上市公司在市场和行业中优势地位,可以认为技术购为主并方带来了新的技术和技术设备,通过企业原有的强大的生产、销和管理能力,很快就在产品的整体质量和性能上取得很大的提高,但是获的技术、设备和人才却没有内生化成为企业的技术能力,在技术能力的提上没有起到明显的作用,因此,主并方应该投入更多的资源和力量到并购的技术整合中,以期能够通过技术并购提升企业的技术能力,从而获取长的竞争优势。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影响技术并购绩效的关键因素研究[J]. 谢伟,孙忠娟,李培馨. 科学学研究. 2011(02)
[2]基于DEA-Malmquist指数方法的高新技术产业R&D绩效评价[J]. 单春霞. 统计与决策. 2011(02)
[3]基于技术能力驱动的企业并购绩效实证研究[J]. 胥朝阳,黄晶. 科研管理. 2010(06)
[4]高技术产业研发创新效率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J]. 李邃,江可申,郑兵云,白俊红.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10(11)
[5]并购后企业组织整合新模式研究——基于模块化理论的分析[J]. 朱莺.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5)
[6]基于海外并购模式的企业技术能力研究——大连机床并购案[J]. 高艳红. 中国集体经济. 2010(15)
[7]跨国并购与我国企业技术进步的相关性分析[J]. 孟凡臣,苗慧.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2)
[8]上市公司技术并购绩效研究[J]. 胥朝阳,黄晶,颜金秋,李倩. 中大管理研究. 2009(04)
[9]我国上市公司技术并购绩效的实证研究[J]. 王宛秋,张永安,刘煜. 科学学研究. 2009(11)
[10]基于优势粗糙集的建设项目过程评价[J]. 菅利荣,唐学文,刘思峰,方志耕. 系统管理学报. 2009(05)
本文编号:325312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hongguanjingjilunwen/32531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