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地区研发要素流动对创新效率的影响研究
发布时间:2021-07-20 14:23
创新是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之核心,也是国家经济转型与增强国际竞争力之关键,区域创新能力现已是区域经济博取市场竞争优势之决胜性因素,亦是区域发展非常核心之能力要素。我国经济技术发展较不均衡,相比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西部地区基础条件薄弱,社会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创新发展能力整体偏低,是我国创新体系发展的一块“短板”。区域发展不均衡不充分,加之受到逐利性特征的驱动,研发要素跨区域流动的规模逐渐增大,这对相对落后的西部地区既是机遇也是更加严峻的挑战。因此在全面推动中国创新驱动战略的背景下,准确把握西部各地区研发要素流向和流量,科学评价西部地区创新效率,此基础上深入研究西部地区不同研发要素流动及其空间外溢效应对创新效率的影响机理,对于高效提升西部地区创新效率意义深远。文章共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简述文章选题背景、意义以及国内外研究现状。第二部分为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界定研发要素和创新效率概念,阐述研发要素流动理论和区域创新系统理论,剖析研发要素流动对创新效率的理论影响机制。第三部分为西部地区创新效率分析。首先从定性角度分析西部地区创新活动的投入产出现状,其次运用超效率DEA模型和Malmq...
【文章来源】:石河子大学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8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001年R&D技术流入量
色越深的地区表示技术流动量越大。由图 4-1 和 4-2 可以发现,从 2001 年到 2016 年西部各地区 R&D 技术流入量增长迅速且表现出明显的地域差异性,表明西部对 R&D 技术吸引能力逐渐增强。青海、宁夏和广西的 R&D 技术流入量一直不够理想,长期处于第四等级,技术流入受阻现象在这三个地区凸显。四川、陕西和重庆三个地区的 R&D技术流入量,从 2001 年的第二、三等级迅速发展到 2016 年的第一等级,可见这三地技术吸收能力很强。四川、陕西和重庆为西部经济较为发达的省市,是西部 GDP 创造的主导力量;经济的发展必然离不了技术创新的驱动,因此它们对于研发创新资源投入力度也远高于西部其他地区,对研发创新要素的需求也相对较高,故会更有能力吸引周边地区研发要素流入本地。内蒙古和甘肃从 2001 年第三等级发展到 2016 年第二等级,贵州从第四等级发展到第三等级,可见这三个地区的 R&D 技术流入量在考察期间内有显著提高,对于 R&D 技术的吸引能力逐渐增强。总体看来,西部各地区中技术流入受阻在经济欠发达省份表现出明显的地域集中特征。
图 4-3 2001 年 R&D 技术流出量 图 4-4 2016 年 R&D 技术流出量4.4 本章小结本章节首先介绍了引力模型的原理和应用领域,通过重构引力模型测算出西部地区R&D 人员流入量和流出量、R&D 资本流入量和流出量,R&D 技术流动量用技术市场成交额表示。测算结果显示,西部大多数省份 R&D 人员流出量大于流入量,R&D 资本总体处于净流出状态,R&D 技术流动量地区间差距很大。从引力模型测算所得 R&D 人员流动量数值来看,西部各地区 R&D 人员流动量随着时间推移在持续增加,区域 R&D人员流入量与流出量都表现出逐年上涨走向,并存在较大区域差异性;除四川和重庆外,西部其余省份 R&D 人员普遍存在流出量大于流入量现象。从 R&D 资本流动测算结果来看,西部是 R&D 资本持续净流出区域,区域差异同样较大:四川在考察期内均为 R&D资本净流入;重庆是在 2011 年后开始晋升为 R&D 净流入地区;陕西仅在 2001-2007 年处于 R&D 资本净流入,其余 8 个省份始终处于 R&D 资本净流出状态。西部各地区 R&D技术流入量和流出量在考察期间均增长迅速且表现出明显的地域差异性,即西部 R&D技术的活跃性不断提升,且对 R&D 技术吸引能力逐渐增强。比 R&D 技术流入量,各地区 R&D 技术流出量的增幅差异较大。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逆向驱动创新效率提升的检验——基于知识产权保护约束的视角[J]. 李勃昕,庞博,张犁. 经济与管理研究. 2019(03)
[2]科技金融投入对制造业创新效率影响的实证研究——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J]. 郭燕青,李海铭. 工业技术经济. 2019(02)
[3]研发要素空间流动与区域协同创新效率[J]. 邵汉华,钟琪. 软科学. 2018(11)
[4]创新要素区际流动与产业结构升级[J]. 卓乘风,邓峰. 经济问题探索. 2018(05)
[5]研发要素空间联系及其对区域创新绩效的影响——基于浙江省的实证研究[J]. 吕海萍,化祥雨,池仁勇,刘洪民. 华东经济管理. 2018(05)
[6]技术转移、异质特征与自主创新的实证研究[J]. 李海波,韩爱华. 统计与决策. 2017(24)
[7]创新环境约束下高技术产业区域创新效率及收敛性研究[J]. 张涵,杨晓昕.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8(03)
[8]环境规制下本土技术转移与我国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J]. 彭峰,周淑贞.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22)
[9]科技人才集聚对中国区域科技创新效率的影响——基于超越对数随机前沿距离函数模型[J]. 修国义,韩佳璇,陈晓华.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19)
[10]创新要素的流动为何如此重要?——基于全要素生产率的视角[J]. 王钺,刘秉镰. 中国软科学. 2017(08)
本文编号:3292990
【文章来源】:石河子大学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8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001年R&D技术流入量
色越深的地区表示技术流动量越大。由图 4-1 和 4-2 可以发现,从 2001 年到 2016 年西部各地区 R&D 技术流入量增长迅速且表现出明显的地域差异性,表明西部对 R&D 技术吸引能力逐渐增强。青海、宁夏和广西的 R&D 技术流入量一直不够理想,长期处于第四等级,技术流入受阻现象在这三个地区凸显。四川、陕西和重庆三个地区的 R&D技术流入量,从 2001 年的第二、三等级迅速发展到 2016 年的第一等级,可见这三地技术吸收能力很强。四川、陕西和重庆为西部经济较为发达的省市,是西部 GDP 创造的主导力量;经济的发展必然离不了技术创新的驱动,因此它们对于研发创新资源投入力度也远高于西部其他地区,对研发创新要素的需求也相对较高,故会更有能力吸引周边地区研发要素流入本地。内蒙古和甘肃从 2001 年第三等级发展到 2016 年第二等级,贵州从第四等级发展到第三等级,可见这三个地区的 R&D 技术流入量在考察期间内有显著提高,对于 R&D 技术的吸引能力逐渐增强。总体看来,西部各地区中技术流入受阻在经济欠发达省份表现出明显的地域集中特征。
图 4-3 2001 年 R&D 技术流出量 图 4-4 2016 年 R&D 技术流出量4.4 本章小结本章节首先介绍了引力模型的原理和应用领域,通过重构引力模型测算出西部地区R&D 人员流入量和流出量、R&D 资本流入量和流出量,R&D 技术流动量用技术市场成交额表示。测算结果显示,西部大多数省份 R&D 人员流出量大于流入量,R&D 资本总体处于净流出状态,R&D 技术流动量地区间差距很大。从引力模型测算所得 R&D 人员流动量数值来看,西部各地区 R&D 人员流动量随着时间推移在持续增加,区域 R&D人员流入量与流出量都表现出逐年上涨走向,并存在较大区域差异性;除四川和重庆外,西部其余省份 R&D 人员普遍存在流出量大于流入量现象。从 R&D 资本流动测算结果来看,西部是 R&D 资本持续净流出区域,区域差异同样较大:四川在考察期内均为 R&D资本净流入;重庆是在 2011 年后开始晋升为 R&D 净流入地区;陕西仅在 2001-2007 年处于 R&D 资本净流入,其余 8 个省份始终处于 R&D 资本净流出状态。西部各地区 R&D技术流入量和流出量在考察期间均增长迅速且表现出明显的地域差异性,即西部 R&D技术的活跃性不断提升,且对 R&D 技术吸引能力逐渐增强。比 R&D 技术流入量,各地区 R&D 技术流出量的增幅差异较大。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逆向驱动创新效率提升的检验——基于知识产权保护约束的视角[J]. 李勃昕,庞博,张犁. 经济与管理研究. 2019(03)
[2]科技金融投入对制造业创新效率影响的实证研究——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J]. 郭燕青,李海铭. 工业技术经济. 2019(02)
[3]研发要素空间流动与区域协同创新效率[J]. 邵汉华,钟琪. 软科学. 2018(11)
[4]创新要素区际流动与产业结构升级[J]. 卓乘风,邓峰. 经济问题探索. 2018(05)
[5]研发要素空间联系及其对区域创新绩效的影响——基于浙江省的实证研究[J]. 吕海萍,化祥雨,池仁勇,刘洪民. 华东经济管理. 2018(05)
[6]技术转移、异质特征与自主创新的实证研究[J]. 李海波,韩爱华. 统计与决策. 2017(24)
[7]创新环境约束下高技术产业区域创新效率及收敛性研究[J]. 张涵,杨晓昕.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8(03)
[8]环境规制下本土技术转移与我国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J]. 彭峰,周淑贞.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22)
[9]科技人才集聚对中国区域科技创新效率的影响——基于超越对数随机前沿距离函数模型[J]. 修国义,韩佳璇,陈晓华.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19)
[10]创新要素的流动为何如此重要?——基于全要素生产率的视角[J]. 王钺,刘秉镰. 中国软科学. 2017(08)
本文编号:329299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hongguanjingjilunwen/32929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