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宏观经济论文 >

房价对居民消费的跨空间影响——基于中国278个城市空间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发布时间:2021-10-22 01:50
  本文首先基于住房财富效应,构建了房价变动对居民消费的跨空间影响的分析框架。该框架阐释了住房财富效应的区域差异:不同地区间房价的空间传导、居民的异地消费以及消费的示范效应,使得本地房价变动可能引起周边地区居民消费的连锁反应。其后,本文利用中国278个地级市2000—2018年数据,通过空间面板杜宾模型,实证考察了不同地区住房财富效应的差异,以及房价变动对居民消费的跨空间影响。结果显示:(1)虽然中国整体上存在住房财富效应,但西部城市财富效应并不显著,并且核心城市还存在负财富效应。(2)不同城市间房价对消费存在跨区影响。东部城市和核心城市对周边城市消费的正向影响很显著,而边缘城市则对周边城市消费有显著的负向影响。(3)不同城市间的消费也具有空间上的示范效应。最后,本文从房价和居民消费空间联动的视角,为政府扩大内需、调控房地产市场提供了相关政策建议。 

【文章来源】: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2020,(08)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7 页

【部分图文】:

房价对居民消费的跨空间影响——基于中国278个城市空间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2000年、2009年和2018年住房价格的Moran散点图

房价,居民消费,机制,空间


当某地区房价变动带动周边地区房价变动后,因住房财富效应,周边地区的居民消费也会相应发生变动。因此,这种房价变动跨空间引起居民消费变动的机制可以用图1表示。此外,通过异地消费和示范效应,本地房价变动也能影响异地消费。一方面,居民的消费并非都在当地完成。某地区居民家庭财富增加后,往往通过去周边区域购物、娱乐、旅游等方式,带动周边区域消费的增加。另一方面,由于户籍制度的存在,中国劳动力流动过程中,举家迁移的比率并不高。城市新移民会往老家汇款,潜移默化中产生了消费的空间关联。因此,当房价变动引起居民家庭财富变化时,会同时影响本地消费和外地消费。此外,相邻地区间,居民消费可能存在示范效应。不同地区间的居民消费本身可能相互影响。异地消费和示范效应机制下,房价变动跨空间引起居民消费变动的机制可以用图2表示。

居民消费,房价,机制,空间


此外,通过异地消费和示范效应,本地房价变动也能影响异地消费。一方面,居民的消费并非都在当地完成。某地区居民家庭财富增加后,往往通过去周边区域购物、娱乐、旅游等方式,带动周边区域消费的增加。另一方面,由于户籍制度的存在,中国劳动力流动过程中,举家迁移的比率并不高。城市新移民会往老家汇款,潜移默化中产生了消费的空间关联。因此,当房价变动引起居民家庭财富变化时,会同时影响本地消费和外地消费。此外,相邻地区间,居民消费可能存在示范效应。不同地区间的居民消费本身可能相互影响。异地消费和示范效应机制下,房价变动跨空间引起居民消费变动的机制可以用图2表示。上述框架给出了房价变动对居民消费的跨空间影响的产生机制。然而不同城市间,房价对居民消费的跨空间影响的具体大小及方向,还需要通过空间计量的方法进行估计。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住房分类财富效应及其区位异质性——基于35个大城市数据的实证研究[J]. 余华义,王科涵,黄燕芬.  中国软科学. 2017(02)
[2]中国家庭资产状况、变动趋势及其影响因素[J]. 李凤,罗建东,路晓蒙,邓博夫,甘犁.  管理世界. 2016(02)
[3]住房资产、价格波动与我国城镇居民消费行为——基于传导渠道的分析[J]. 李剑.  财经研究. 2015(08)
[4]中国中高收入家庭的住房财富效应及其结构性差异[J]. 陈峰,姚潇颖,李鲲鹏.  世界经济. 2013 (09)
[5]中国家庭资产状况及住房需求分析[J]. 甘犁,尹志超,贾男,徐舒,马双.  金融研究. 2013(04)
[6]“房奴效应”还是“财富效应”?——房价上涨对国民消费影响的一个理论分析[J]. 颜色,朱国钟.  管理世界. 2013(03)
[7]土地供给、住房价格与中国城镇居民储蓄[J]. 陈斌开,杨汝岱.  经济研究. 2013 (01)
[8]中国城市房价与居民消费[J]. 谢洁玉,吴斌珍,李宏彬,郑思齐.  金融研究. 2012(06)
[9]中国住房价格变化对居民消费的影响研究[J]. 严金海,丰雷.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02)
[10]高房价如何影响居民储蓄率和财产不平等[J]. 陈彦斌,邱哲圣.  经济研究. 2011(10)



本文编号:345014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hongguanjingjilunwen/345014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1f4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