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不动产结构对创新集聚的影响研究
发布时间:2021-11-17 06:56
在创新驱动发展情境下,城市不动产结构的异质性引致创新要素向特定城市集聚,加速城市间创新活动集散分化。本文从城市物质载体-城市不动产出发,基于区域创新系统和创新环境理论,运用ArcGIS及Stata软件剖析了城市不动产结构对创新集聚影响作用机理、构建了城市不动产结构定级模型、刻画了城市不动产结构对创新集聚影响的面板数据模型。结果表明:城市宜创、基础不动产对创新集聚为正向影响作用;城市不动产结构发展呈出两极、多核心、放射状发展态势;多样城市不动产的塑造有利于提升城市创新集聚力。主要工作如下:(1)提出了城市不动产结构和创新集聚的因素评价体系在国内外现有以单项城市公共不动产为研究对象的基础上,梳理城市构建所必需的不动产,提出了由城市宜创、基础不动产两大因素,高等院校、高新技术企业、知识共享环境、生活休闲环境、住宅交通五类因子构成城市不动产结构因素评价体系。在测度创新集聚度的方法上,增加了发明专利和技术合同因素,用单位面积土地上的创新产出和成果衡量集聚程度,形成了创新集聚因素评价体系。(2)建立了城市不动产结构定级模型依据城市不动产结构因素评价体系,运用综合加权和聚类分析法划定不动产结构等级,...
【文章来源】:山西财经大学山西省
【文章页数】:7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技术路线图
图 3.1 城市不动产结构对创新集聚影响作用机理图3.2 城市不动产结构定级及影响模型构建Hedonic 理论指出行为者获取商品或服务,在于把所获物全部转化为效用来取满足,因此所获物中价值的多寡支配了行为者获得的效用水平的多寡[92]。Bidre理论发现行为人自愿为特定区位的土地所支出最大费用,以此获得相应区位地的最高效益,竞价最高的行为者,将最终控制该地皮[93]。城市经济学家 Rosen 基于 Hedonic 函数的设定要求,首次将回归分析的研究法运用到分析城市内部不动产价值与其影响因素关系的研究上,提出了不动产价值与其影响因素之间的 Hedonic 模型。张所地在此基础上,从用地估价角度考量动产价值,基于从土地定级和用地估价双重角度综合分析,提出城市土地定级估价综合模型,将两者统一起来总括考量,实现了双方的统一[94]。赵华平以商品住
图 5.1 2016 年城市不动产结构指数图如图 5.1 中,由 2016 年城市不动产结构指数可以直观反映出当前中国城市不动产结构可划分为三等级。以北京市、上海市为首构成城市不动产结构的第一级梯队。由广州市、深圳市、天津市、武汉市、南京市、杭州市以及青岛市共同构成第二级梯队。由西安市、长沙市、济南市、合肥市、青岛市、大连市、宁波市和厦门市组成第三级梯队。从城市的空间地理位置排布上划分,呈现出两级,多中心,东、中、西部协同发展的态势。以北京市和上海市为极点,横跨南北覆盖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陕川湘皖中西部地区的核心城市,呈现以京、沪为首东、中、西部围绕其前列城市,呈放射状分布的城市不动产结构建设发展情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创新中心的形成:创新资源的集聚与利用模式[J]. 李福,赵放. 中国科技论坛. 2018(04)
[2]创新城区:区域创新驱动集聚发展的新空间载体[J]. 李海波,李苗苗,汝绪伟. 经济与管理评论. 2018(01)
[3]创新集聚对城市房价影响的实证研究[J]. 范新英,张所地. 经济问题探索. 2018(01)
[4]北京市创新集聚的影响因素及其空间溢出效应[J]. 孙瑜康,孙铁山,席强敏. 地理研究. 2017(12)
[5]紧凑式城市空间结构要素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力研究——基于中国大城市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 李顺成,LEE Hee-Yeon.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7(12)
[6]创新活动空间集聚及其影响机制研究评述与展望[J]. 孙瑜康,李国平,袁薇薇,孙铁山. 人文地理. 2017(05)
[7]创新街区:内涵界定与模式构建[J]. 张省,曾庆珑.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22)
[8]城市创新效率测度及其对房价分化影响的实证研究[J]. 范新英,张所地. 数理统计与管理. 2018(01)
[9]长三角城市创新空间的集聚与溢出效应[J]. 王承云,孙飞翔. 地理研究. 2017(06)
[10]基于供需匹配的城市基础教育设施配置问题研究:以合肥市为例[J]. 郑思齐,于都,孙聪,张耕田.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01)
博士论文
[1]城市房地产空间预期评估研究[D]. 赵华平.山西财经大学 2013
硕士论文
[1]城市不动产结构对人才集聚力的影响研究[D]. 董俊芳.山西财经大学 2018
本文编号:3500426
【文章来源】:山西财经大学山西省
【文章页数】:7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技术路线图
图 3.1 城市不动产结构对创新集聚影响作用机理图3.2 城市不动产结构定级及影响模型构建Hedonic 理论指出行为者获取商品或服务,在于把所获物全部转化为效用来取满足,因此所获物中价值的多寡支配了行为者获得的效用水平的多寡[92]。Bidre理论发现行为人自愿为特定区位的土地所支出最大费用,以此获得相应区位地的最高效益,竞价最高的行为者,将最终控制该地皮[93]。城市经济学家 Rosen 基于 Hedonic 函数的设定要求,首次将回归分析的研究法运用到分析城市内部不动产价值与其影响因素关系的研究上,提出了不动产价值与其影响因素之间的 Hedonic 模型。张所地在此基础上,从用地估价角度考量动产价值,基于从土地定级和用地估价双重角度综合分析,提出城市土地定级估价综合模型,将两者统一起来总括考量,实现了双方的统一[94]。赵华平以商品住
图 5.1 2016 年城市不动产结构指数图如图 5.1 中,由 2016 年城市不动产结构指数可以直观反映出当前中国城市不动产结构可划分为三等级。以北京市、上海市为首构成城市不动产结构的第一级梯队。由广州市、深圳市、天津市、武汉市、南京市、杭州市以及青岛市共同构成第二级梯队。由西安市、长沙市、济南市、合肥市、青岛市、大连市、宁波市和厦门市组成第三级梯队。从城市的空间地理位置排布上划分,呈现出两级,多中心,东、中、西部协同发展的态势。以北京市和上海市为极点,横跨南北覆盖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陕川湘皖中西部地区的核心城市,呈现以京、沪为首东、中、西部围绕其前列城市,呈放射状分布的城市不动产结构建设发展情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创新中心的形成:创新资源的集聚与利用模式[J]. 李福,赵放. 中国科技论坛. 2018(04)
[2]创新城区:区域创新驱动集聚发展的新空间载体[J]. 李海波,李苗苗,汝绪伟. 经济与管理评论. 2018(01)
[3]创新集聚对城市房价影响的实证研究[J]. 范新英,张所地. 经济问题探索. 2018(01)
[4]北京市创新集聚的影响因素及其空间溢出效应[J]. 孙瑜康,孙铁山,席强敏. 地理研究. 2017(12)
[5]紧凑式城市空间结构要素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力研究——基于中国大城市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 李顺成,LEE Hee-Yeon.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7(12)
[6]创新活动空间集聚及其影响机制研究评述与展望[J]. 孙瑜康,李国平,袁薇薇,孙铁山. 人文地理. 2017(05)
[7]创新街区:内涵界定与模式构建[J]. 张省,曾庆珑.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22)
[8]城市创新效率测度及其对房价分化影响的实证研究[J]. 范新英,张所地. 数理统计与管理. 2018(01)
[9]长三角城市创新空间的集聚与溢出效应[J]. 王承云,孙飞翔. 地理研究. 2017(06)
[10]基于供需匹配的城市基础教育设施配置问题研究:以合肥市为例[J]. 郑思齐,于都,孙聪,张耕田.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01)
博士论文
[1]城市房地产空间预期评估研究[D]. 赵华平.山西财经大学 2013
硕士论文
[1]城市不动产结构对人才集聚力的影响研究[D]. 董俊芳.山西财经大学 2018
本文编号:350042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hongguanjingjilunwen/35004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