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东部地区劳动争议影响因素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2-12-06 07:04
劳动关系是一种基本的社会经济关系,也是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石。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我国经济的蓬勃发展、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非公有制经济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经济转型期下的劳动关系也愈发复杂,体现为单一的劳动关系逐渐转变为多种所有制形态下的混合型劳动关系,有计划的用工制度也逐渐向以劳动力市场为中心的契约式用工制度发展。在劳动关系转型的过程中,劳资纠纷的成因、类型、发生频率也受到多种影响因素相互作用,增加了劳资纠纷处理的难度。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我国地广物博,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因自然资源禀赋、气候条件、地理优势、政策倾向等的不同,呈现出不同的经济发展模式,而经济转型下四个地区劳资纠纷的形态也更为复杂,劳动关系情况因此也有所不同。东部地区作为我国经济较发达、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快的地区,其劳动关系相较其他地区更复杂也更具代表性。因此,本文在对已有文献研究的基础之上,以研究我国东部地区劳动关系现实意义为切入点,运用劳动关系系统论、劳资合作理论、集体行动理论和产业关系理论深入分析,借助桑德沃模型并利用历年统计...
【文章页数】:7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2.1 研究内容
1.2.2 研究技术路线
1.3 研究方法
1.3.1 文献研究法
1.3.2 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法
1.3.3 统计与对比分析法
1.4 可能的创新点
2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2.1 理论基础
2.1.1 劳动关系系统论
2.1.2 劳资合作理论
2.1.3 集体行动理论
2.1.4 产业民主理论
2.2 文献综述
2.2.1 国外文献综述
2.2.2 国内文献综述
2.2.3 国内外文献综评
3 劳动争议现状及问题分析
3.1 东部地区劳动争议现状分析
3.1.1 东部地区劳动争议受理情况分析
3.1.2 东部地区劳动争议处理情况分析
3.2 东部地区劳动争议问题分析
4 我国东部地区劳动争议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4.1 指标的来源和选取
4.1.1 劳动争议案件指标的选取和数据描述
4.1.2 劳动争议影响因素指标的选取和数据描述
4.2 东部地区面板数据模型的建立与实证分析
4.2.1 实证模型的建立
4.2.2 实证分析
4.3 实证模型结论与讨论
5 结论与对策建议
5.1 主要结论
5.2 对策建议
5.2.1 构建工资正常增长机制,鼓励开展工资集体协商制度
5.2.2 重构人力资本投资,创新劳资合作新模式
5.2.3 合理实施工伤预警机制,推进工伤康复体系管理
5.2.4 大力发挥工会调解作用,提高工会处理劳动争议效能
5.2.5 健全区域及行业性劳动争议调解机制,组建专业调解队伍
5.2.6 完善多层次集体谈判制度,明确集体谈判主体资格
6 不足之处与研究展望
6.1 不足之处
6.2 进一步研究的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劳动争议一裁终局制度的反思与改革[J]. 侯玲玲. 法商研究. 2017(03)
[2]集体谈判制度的发展困境及完善[J]. 刘志玲. 长沙大学学报. 2016(03)
[3]试析我国集体谈判制度的完善与发展[J]. 岳红伟. 山东工会论坛. 2014(05)
[4]我国劳动争议的倒U型假说及其检验:基于我国省际面板数据的研究[J]. 郭金兴,王庆芳. 劳动经济研究. 2014(01)
[5]我国劳动争议调解制度功能缺失之反思[J]. 何平. 河北法学. 2014(01)
[6]“调解优先”能缓解集体性劳动争议吗?——基于1999-2011年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J]. 庄文嘉. 社会学研究. 2013 (05)
[7]经济转型期我国劳动争议案件的成因分析[J]. 王蓓. 天府新论. 2013(02)
[8]集体协商功能及影响因素:中外文献比较与启示[J]. 谢玉华,张媚,陈佳.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 2012(05)
[9]变革中的劳动关系研究:中国劳动争议的特点与趋向[J]. 程延园,王甫希.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2012(08)
[10]论我国劳动争议解决机制的完善[J]. 龙文勇. 法制与社会. 2012(16)
本文编号:3711310
【文章页数】:7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2.1 研究内容
1.2.2 研究技术路线
1.3 研究方法
1.3.1 文献研究法
1.3.2 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法
1.3.3 统计与对比分析法
1.4 可能的创新点
2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2.1 理论基础
2.1.1 劳动关系系统论
2.1.2 劳资合作理论
2.1.3 集体行动理论
2.1.4 产业民主理论
2.2 文献综述
2.2.1 国外文献综述
2.2.2 国内文献综述
2.2.3 国内外文献综评
3 劳动争议现状及问题分析
3.1 东部地区劳动争议现状分析
3.1.1 东部地区劳动争议受理情况分析
3.1.2 东部地区劳动争议处理情况分析
3.2 东部地区劳动争议问题分析
4 我国东部地区劳动争议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4.1 指标的来源和选取
4.1.1 劳动争议案件指标的选取和数据描述
4.1.2 劳动争议影响因素指标的选取和数据描述
4.2 东部地区面板数据模型的建立与实证分析
4.2.1 实证模型的建立
4.2.2 实证分析
4.3 实证模型结论与讨论
5 结论与对策建议
5.1 主要结论
5.2 对策建议
5.2.1 构建工资正常增长机制,鼓励开展工资集体协商制度
5.2.2 重构人力资本投资,创新劳资合作新模式
5.2.3 合理实施工伤预警机制,推进工伤康复体系管理
5.2.4 大力发挥工会调解作用,提高工会处理劳动争议效能
5.2.5 健全区域及行业性劳动争议调解机制,组建专业调解队伍
5.2.6 完善多层次集体谈判制度,明确集体谈判主体资格
6 不足之处与研究展望
6.1 不足之处
6.2 进一步研究的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劳动争议一裁终局制度的反思与改革[J]. 侯玲玲. 法商研究. 2017(03)
[2]集体谈判制度的发展困境及完善[J]. 刘志玲. 长沙大学学报. 2016(03)
[3]试析我国集体谈判制度的完善与发展[J]. 岳红伟. 山东工会论坛. 2014(05)
[4]我国劳动争议的倒U型假说及其检验:基于我国省际面板数据的研究[J]. 郭金兴,王庆芳. 劳动经济研究. 2014(01)
[5]我国劳动争议调解制度功能缺失之反思[J]. 何平. 河北法学. 2014(01)
[6]“调解优先”能缓解集体性劳动争议吗?——基于1999-2011年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J]. 庄文嘉. 社会学研究. 2013 (05)
[7]经济转型期我国劳动争议案件的成因分析[J]. 王蓓. 天府新论. 2013(02)
[8]集体协商功能及影响因素:中外文献比较与启示[J]. 谢玉华,张媚,陈佳.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 2012(05)
[9]变革中的劳动关系研究:中国劳动争议的特点与趋向[J]. 程延园,王甫希.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2012(08)
[10]论我国劳动争议解决机制的完善[J]. 龙文勇. 法制与社会. 2012(16)
本文编号:371131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hongguanjingjilunwen/37113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