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力资本的全球流动对跨国并购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
发布时间:2023-02-16 14:26
创新是每一个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企业单纯依靠自身的资金和技术投入往往已难以跟上国际化的脚步,但是国外先进的生产技术、良好的品牌文化以及消费市场可以通过跨国并购获得。因而,进行跨国并购成为越来越多的企业拓展国际市场,主动学习和吸收国外新技术,提高企业创新能力的重要选择。由于跨国并购过程复杂,且存在较多的不确定因素导致企业创新效果难以到达预期目标。在知识经济时代,创新知识是企业重要的创新资源,在企业进行创新的过程中占据着主导地位,而知识总是内化于人的。根据最新统计数据,我国海外华人华侨网络不断扩大,人力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成为联结国内国外并购企业竞争力提升的重要纽带。能否通过有效的人力资本整合,使企业以并购的方式获取技术、市场、产品等资源,进而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和水平,成为跨国并购的关键所在。同时,在我国企业进行海外并购的过程中,由于企业本身网络通信技术发展水平的不同,会对企业内外部资源的利用效率和企业运营成本产生不同影响,尤其是影响到人力资本的全球化配置过程,进而影响到企业的创新水平。那么,我国企业在并购后获取的人力资本与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以及相互影响...
【文章页数】:60 页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方案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思路
1.3.3 研究方法
1.4 研究创新点
2 文献综述
2.1 跨国并购及跨国并购创新绩效的研究综述
2.1.1 跨国并购
2.1.2 跨国并购行为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
2.1.3 影响企业跨国并购创新绩效的因素
2.2 人力资本及其与创新绩效关系的相关文献综述
2.2.1 人力资本全球流动的意义
2.2.2 人力资本与跨国并购创新绩效的关系
2.3 互联网通信技术与并购创新绩效关系的文献综述
2.4 文献评述
3 理论分析与假说提出
3.1 跨国并购影响并购创新绩效的机制
3.1.1 协同效应理论
3.1.2 风险控制理论
3.1.3 规模效应理论及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3.2 人力资本的全球流动影响并购创新绩效的机制
3.2.1 知识基础理论
3.2.2 交易成本理论
3.2.3 网络外部性理论
3.2.4 基础资源观理论
3.3 互联网通信技术的调节作用
3.3.1 要素整合理论
3.3.2 “扁平化”治理理论
4 中国人力资本的全球流动对跨国并购企业创新绩效实证研究
4.1 实证模型设计
4.2 模型变量选取
4.2.1 被解释变量
4.2.2 解释变量
4.2.3 调节变量
4.2.4 控制变量
4.3 数据来源与样本选择
5 数据分析与实证结果
5.1 变量描述性统计
5.2 变量相关性检验
5.2.1 相关系数检验
5.2.2 多重共线性检验
5.3 实证结果
5.4 稳健性检验
5.5 本章小结
6 结论及政策建议
6.1 研究结论
6.2 相关政策建议
6.3 研究不足及展望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致谢
本文编号:3744152
【文章页数】:60 页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方案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思路
1.3.3 研究方法
1.4 研究创新点
2 文献综述
2.1 跨国并购及跨国并购创新绩效的研究综述
2.1.1 跨国并购
2.1.2 跨国并购行为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
2.1.3 影响企业跨国并购创新绩效的因素
2.2 人力资本及其与创新绩效关系的相关文献综述
2.2.1 人力资本全球流动的意义
2.2.2 人力资本与跨国并购创新绩效的关系
2.3 互联网通信技术与并购创新绩效关系的文献综述
2.4 文献评述
3 理论分析与假说提出
3.1 跨国并购影响并购创新绩效的机制
3.1.1 协同效应理论
3.1.2 风险控制理论
3.1.3 规模效应理论及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3.2 人力资本的全球流动影响并购创新绩效的机制
3.2.1 知识基础理论
3.2.2 交易成本理论
3.2.3 网络外部性理论
3.2.4 基础资源观理论
3.3 互联网通信技术的调节作用
3.3.1 要素整合理论
3.3.2 “扁平化”治理理论
4 中国人力资本的全球流动对跨国并购企业创新绩效实证研究
4.1 实证模型设计
4.2 模型变量选取
4.2.1 被解释变量
4.2.2 解释变量
4.2.3 调节变量
4.2.4 控制变量
4.3 数据来源与样本选择
5 数据分析与实证结果
5.1 变量描述性统计
5.2 变量相关性检验
5.2.1 相关系数检验
5.2.2 多重共线性检验
5.3 实证结果
5.4 稳健性检验
5.5 本章小结
6 结论及政策建议
6.1 研究结论
6.2 相关政策建议
6.3 研究不足及展望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致谢
本文编号:374415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hongguanjingjilunwen/37441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