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城镇化泡沫测度及区域差异研究
发布时间:2023-04-02 11:24
健康的城镇化发展将为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劲动力。新世纪以来,随着城镇化战略的扎实推进,我国人口城镇化水平快速提升,人口、经济社会、生产生活、资源环境以及政府管理等诸多方面发生了一系列深刻变化。然而,不可回避的是,城镇化快速发展过程中,亦暴露出一系列诸如城镇人口急剧增长、城镇建成区无序蔓延以及生态环境污染加剧等不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本文认为城镇化发展不能光着眼于其发展的外部环境,更为重要的是要对城镇化问题本身进行深入剖析。本文以城镇化泡沫为切入点,尝试从基于省际格局和不同城镇规模两个维度对我国城镇化泡沫相关问题开展了较为系统的理论研究和现实解释,这对健康持续加速城镇化进程,实现“新四化”建设目标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首先,立足城镇化泡沫研究的理论基础,对城镇、城镇化概念梳理的基础上,对城镇化泡沫给出了理论界定,并从城镇发展质量和区域发展质量两个角度诠释了城镇化泡沫的丰富内涵;进而针对城镇化泡沫测度指标体系设计处于萌芽阶段的现实,探索性地构建了包括基于城镇发展质量的人口城镇化泡沫、经济城镇化泡沫、空间城镇化泡沫、基本公共服务城镇化泡沫、环境城镇化泡沫和基于区域发展质量的城镇化...
【文章页数】:222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问题的提出
1.1.3 研究意义
1.2 研究内容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3.3 数据来源与处理
1.4 可能的创新
第二章 概念界定、文献回顾与理论基础
2.1 城镇化泡沫界定
2.1.1 城镇化界定
2.1.2 城镇化泡沫界定
2.2 国内外相关研究回顾
2.2.1 城镇化质量的研究
2.2.2 对泡沫问题的相关研究
2.2.3 城镇化泡沫的研究
2.2.4 文献评述
2.3 主要理论基础
2.3.1 城市可持续发展理论
2.3.2 二元经济结构理论
2.3.3 生态宜居城市理论
2.3.4 精明增长理论
2.3.5 区域平衡发展理论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省际格局的城镇化泡沫测度及分析
3.1 研究区域确定
3.2 研究时间尺度选取
3.3 城镇化泡沫综合测度指标体系构建
3.3.1 综合测度指标体系构建遵循的原则
3.3.2 综合测度指标体系构建的理论依据
3.3.3 综合测度指标体系的构成
3.4 省际间城镇化泡沫的测度及结果分析
3.4.1 基于城镇发展质量的城镇化泡沫测度结果分析
3.4.2 基于区域发展质量的城镇化泡沫测度结果分析
3.5 省际间城镇化泡沫的主成分分析
3.5.1 主成分分析法概述
3.5.2 综合测度指标体系统计指标的无量纲化
3.5.3 主成分分析结果分析
3.6 省际间城镇化泡沫的聚类分析
3.6.1 聚类分析法概述
3.6.2 聚类分析结果分析
3.7 省际间城镇化泡沫的空间自相关检验
3.7.1 全域型空间自相关检验——统计量Moran's I
3.7.2 局域型空间自相关检验——Moran散点图
3.8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不同城镇规模的城镇化泡沫测度及分析
4.1 城镇规模界定与样本选取
4.1.1 城镇规模界定原则
4.1.2 城镇规模界定依据
4.1.3 城镇规模界定
4.1.4 样本选取
4.2 不同城镇规模城镇化泡沫测度及分析
4.2.1 基于城镇发展质量的城镇化泡沫测度结果分析
4.2.2 基于区域发展质量的城镇化泡沫测度结果分析
4.3 不同城镇规模城镇化泡沫的主成分分析
4.3.1 综合测度指标体系统计指标的无量纲化
4.3.2 主成分分析结果分析
4.4 不同城镇规模城镇化泡沫的方差分析
4.4.1 方差分析法概述
4.4.2 数据准备与基本假设
4.4.3 方差分析结果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城镇化泡沫成因机理分析:基于区域治理视角
5.1 区域治理视角的选取缘由
5.2 诺思悖论与城镇化发展
5.2.1 诺思悖论
5.2.2 城镇化发展中的“诺思悖论”
5.3 城镇化发展中区域治理的作用
5.4 城镇化发展中区域治理的治理基础薄弱
5.4.1 管理体制发展滞后,区域政策发展“路径依赖”明显
5.4.2 区域主体不发育,缺位现象突出
5.4.3 地方政府理性的有限性,存在机会主义倾向
5.4.4 区域主体参与力量薄弱,缺乏有效的参与渠道
5.4.5 区域治理组织松散,尚未形成有效治理模式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城镇化泡沫发展趋势预测
6.1 城镇化泡沫预测方法
6.1.1 移动平均法
6.1.2 趋势外推预测法
6.1.3 ARMA模型
6.2 省际间城镇化泡沫趋势预测
6.3 不同城镇规模城镇化泡沫趋势预测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7.1 研究结论
7.2 政策建议
7.2.1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确保城镇化健康发展
7.2.2 出台差别化的发展政策,适时调整城市发展方针
7.2.3 对接公众社会转型,构建城镇化发展的多元治理模式
7.2.4 切实转变政府职能,适时调整地方政府绩效考核体系
7.2.5 着力推进制度创新,不断优化城镇化发展的制度环境
7.3 研究拓展
参考文献
附录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本文编号:3779137
【文章页数】:222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问题的提出
1.1.3 研究意义
1.2 研究内容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3.3 数据来源与处理
1.4 可能的创新
第二章 概念界定、文献回顾与理论基础
2.1 城镇化泡沫界定
2.1.1 城镇化界定
2.1.2 城镇化泡沫界定
2.2 国内外相关研究回顾
2.2.1 城镇化质量的研究
2.2.2 对泡沫问题的相关研究
2.2.3 城镇化泡沫的研究
2.2.4 文献评述
2.3 主要理论基础
2.3.1 城市可持续发展理论
2.3.2 二元经济结构理论
2.3.3 生态宜居城市理论
2.3.4 精明增长理论
2.3.5 区域平衡发展理论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省际格局的城镇化泡沫测度及分析
3.1 研究区域确定
3.2 研究时间尺度选取
3.3 城镇化泡沫综合测度指标体系构建
3.3.1 综合测度指标体系构建遵循的原则
3.3.2 综合测度指标体系构建的理论依据
3.3.3 综合测度指标体系的构成
3.4 省际间城镇化泡沫的测度及结果分析
3.4.1 基于城镇发展质量的城镇化泡沫测度结果分析
3.4.2 基于区域发展质量的城镇化泡沫测度结果分析
3.5 省际间城镇化泡沫的主成分分析
3.5.1 主成分分析法概述
3.5.2 综合测度指标体系统计指标的无量纲化
3.5.3 主成分分析结果分析
3.6 省际间城镇化泡沫的聚类分析
3.6.1 聚类分析法概述
3.6.2 聚类分析结果分析
3.7 省际间城镇化泡沫的空间自相关检验
3.7.1 全域型空间自相关检验——统计量Moran's I
3.7.2 局域型空间自相关检验——Moran散点图
3.8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不同城镇规模的城镇化泡沫测度及分析
4.1 城镇规模界定与样本选取
4.1.1 城镇规模界定原则
4.1.2 城镇规模界定依据
4.1.3 城镇规模界定
4.1.4 样本选取
4.2 不同城镇规模城镇化泡沫测度及分析
4.2.1 基于城镇发展质量的城镇化泡沫测度结果分析
4.2.2 基于区域发展质量的城镇化泡沫测度结果分析
4.3 不同城镇规模城镇化泡沫的主成分分析
4.3.1 综合测度指标体系统计指标的无量纲化
4.3.2 主成分分析结果分析
4.4 不同城镇规模城镇化泡沫的方差分析
4.4.1 方差分析法概述
4.4.2 数据准备与基本假设
4.4.3 方差分析结果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城镇化泡沫成因机理分析:基于区域治理视角
5.1 区域治理视角的选取缘由
5.2 诺思悖论与城镇化发展
5.2.1 诺思悖论
5.2.2 城镇化发展中的“诺思悖论”
5.3 城镇化发展中区域治理的作用
5.4 城镇化发展中区域治理的治理基础薄弱
5.4.1 管理体制发展滞后,区域政策发展“路径依赖”明显
5.4.2 区域主体不发育,缺位现象突出
5.4.3 地方政府理性的有限性,存在机会主义倾向
5.4.4 区域主体参与力量薄弱,缺乏有效的参与渠道
5.4.5 区域治理组织松散,尚未形成有效治理模式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城镇化泡沫发展趋势预测
6.1 城镇化泡沫预测方法
6.1.1 移动平均法
6.1.2 趋势外推预测法
6.1.3 ARMA模型
6.2 省际间城镇化泡沫趋势预测
6.3 不同城镇规模城镇化泡沫趋势预测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7.1 研究结论
7.2 政策建议
7.2.1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确保城镇化健康发展
7.2.2 出台差别化的发展政策,适时调整城市发展方针
7.2.3 对接公众社会转型,构建城镇化发展的多元治理模式
7.2.4 切实转变政府职能,适时调整地方政府绩效考核体系
7.2.5 着力推进制度创新,不断优化城镇化发展的制度环境
7.3 研究拓展
参考文献
附录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本文编号:377913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hongguanjingjilunwen/37791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