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海上丝绸之路的集装箱多式联运网络配流研究
发布时间:2023-05-13 07:20
集装箱多式联运是一种高效的组织运输方式,对充分利用运输资源,协调多种运输方式合理分工,提升综合服务水平,降低社会物流成本,促进交通运输绿色发展,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等均具有显著作用。随着“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的推进,对海上丝绸之路物流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对面向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构成的多式联运网络货流分配问题的研究,结合运输网络中基础设施现状,协调优化各节点线路对货物的作业能力,对形成布局合理、资源优化配置、运作高效的多式联运网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完成了以下研究工作:(1)在分析影响港口腹地集装箱生成量的因素基础上,根据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各国贸易商品结构,运用模拟退火改进模糊C均值聚类分析方法对12个沿线国家进行分析,确定各类国家的集装箱测算模型参数值,通过集装箱生成量模型计算得到各国进出口集装箱生成量。(2)分析由12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组成的集装箱多式联运网络结构特性,包括港口度值,平均距离和集聚系数。依此分析结果得到海上丝绸之路样本12国组成的集装箱多式联运网络结构,并针对此网络结构结合低碳环保的发展要求,引入碳税将...
【文章页数】:10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港口腹地集装箱生成量相关研究
1.2.2 海上丝绸之路运输网络相关研究
1.2.3 集装箱网络配流相关研究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第2章 港口腹地集装箱生成量研究
2.1 集装箱生成量影响因素分析
2.2 集装箱生成量测算模型
2.2.1 模型建立
2.2.2 模型参数确定
2.3 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贸易商品结构聚类分析
2.3.1 模糊C-均值聚类分析概述
2.3.2 模拟退火算法概述
2.3.3 SA-FCM混合算法设计
2.4 实例分析
2.4.1 数据资料收集与处理
2.4.2 适箱商品分类
2.4.3 实例求解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海上丝绸之路集装箱多式联运网络结构分析及配流模型
3.1 海上丝绸之路集装箱多式联运网络结构分析
3.1.1 港口度值
3.1.2 平均距离
3.1.3 集聚系数
3.2 集装箱多式联运网络问题描述
3.3 集装箱多式联运网络配流模型构建
3.3.1 模型假设
3.3.2 成本分析与计算
3.3.3 模型建立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海上丝绸之路集装箱多式联运网络配流模型求解算法
4.1 遗传算法概述
4.2 求解算法设计
4.3 实例求解
4.3.1 数据准备
4.3.2 求解结果
4.4 灵敏度分析与优化建议
4.4.1 铁路运力变化的影响分析与优化建议
4.4.2 航线变化的影响分析与优化建议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附录
附录A
附录B
附录C
附录D
本文编号:3815488
【文章页数】:10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港口腹地集装箱生成量相关研究
1.2.2 海上丝绸之路运输网络相关研究
1.2.3 集装箱网络配流相关研究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第2章 港口腹地集装箱生成量研究
2.1 集装箱生成量影响因素分析
2.2 集装箱生成量测算模型
2.2.1 模型建立
2.2.2 模型参数确定
2.3 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贸易商品结构聚类分析
2.3.1 模糊C-均值聚类分析概述
2.3.2 模拟退火算法概述
2.3.3 SA-FCM混合算法设计
2.4 实例分析
2.4.1 数据资料收集与处理
2.4.2 适箱商品分类
2.4.3 实例求解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海上丝绸之路集装箱多式联运网络结构分析及配流模型
3.1 海上丝绸之路集装箱多式联运网络结构分析
3.1.1 港口度值
3.1.2 平均距离
3.1.3 集聚系数
3.2 集装箱多式联运网络问题描述
3.3 集装箱多式联运网络配流模型构建
3.3.1 模型假设
3.3.2 成本分析与计算
3.3.3 模型建立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海上丝绸之路集装箱多式联运网络配流模型求解算法
4.1 遗传算法概述
4.2 求解算法设计
4.3 实例求解
4.3.1 数据准备
4.3.2 求解结果
4.4 灵敏度分析与优化建议
4.4.1 铁路运力变化的影响分析与优化建议
4.4.2 航线变化的影响分析与优化建议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附录
附录A
附录B
附录C
附录D
本文编号:381548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hongguanjingjilunwen/38154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