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宏观经济论文 >

福鼎市城镇建设用地与城镇化发展协调性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24 17:26

  本文关键词:福鼎市城镇建设用地与城镇化发展协调性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近年来,福鼎市提出了一系列的发展战略,城镇化、工业化进程不断推进,区域土地利用方式和土地覆盖类型发生了巨大变化。福鼎市城镇建设用地的不合理不仅不利于生态环境保护,而且会阻碍社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因此对福鼎市城镇建设用地与城镇发展的协调性进行分析,可为福鼎市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本文以福鼎市为研究对象,在通过2010-2015年的年度变更调查数据提取相关数据的基础上,研究分析福鼎市城镇建设用地变化特征,城镇建设用地与农村居民点用地变化的关系,城镇建设用地和经济发展的关系,城镇建设用地和城镇常住人口增长,城镇建设用地和城镇化进程的关系,最终得出以下结论:(1)2010-2015年福鼎市城镇建设用地面积和城镇村及工矿用地面积的比例保持逐年持续增长,城镇建设用地占城镇村及工矿用地面积比重较高,且呈现逐年增长趋势,城镇建设用地面积的变化与其古城镇村及工矿用地而积的比重的变化基本上能够保持一致。(2)福鼎市新增城镇建设用地占用土地类型以耕地为主导,并且占用耕地的变化趋势与城镇建设用地占用土地的趋势基本上维持一致。2011年是福鼎市新增城镇建设用地流出最多的年份,新增城镇建设用地以流向工矿仓储为主,其次是公共设施用地。(3)福鼎市城镇建设用地总规模小于农村居民点用地总规模,城镇建设用地人均规模也低于农村居民点人均规模。城镇建设用地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而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基本维持不变,略有增加,农村居民点用地变化低于城镇建设用地的变化。(4)对城镇建设用地与人口变化的协调性分析表明,福鼎市城镇建设用地规模经历了这样一个时期:从初期不能满足人民生活水平的需要,到迎头赶上超越人口增速迅猛发展,到现在的增长速度和人口的增长速度大致协调。(5)对城镇建设用地与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分析表明,福鼎市地区生产总值与城镇建设用地面积同方向变化,两者相互促进,但福鼎市地区生产总值的增长率高于城镇建设用地面积的增长率,说明经济增长并不完全建立在建设用地扩张的基础上。从总体来看,城镇建设用地面积的增长对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趋于稳定,两者的协调性逐步增强。(6)对城镇建设用地与城镇化进程的匹配性分析表明,目前,福鼎市的土地城镇化水平低于人口城镇化水平,主要是原因是福鼎市“两栖”人口现象的存在对城镇化建设的贡献较小,另一方面是农村居民点用地基数较大。
【关键词】:城镇建设用地 城镇化 福鼎市 协调
【学位授予单位】:福建农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301.2;F299.27
【目录】:
  • 摘要6-8
  • ABSTRACT8-10
  • 1 绪论10-16
  • 1.1 研究意义与目的10-11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1-14
  • 1.2.1 国外研究现状11-12
  • 1.2.2 国内研究现状12-14
  • 1.3 研究的内容14-15
  • 1.4 主要技术路线15-16
  • 2 理论基础16-19
  • 2.1 城镇建设用地与城镇化的概念16-17
  • 2.1.1 城镇建设用地的内涵和外延16-17
  • 2.1.2 “土地城镇化”的内涵和度量方法17
  • 2.2 理论基础17-19
  • 2.2.1 土地可持续发展理论17-18
  • 2.2.2 土地集约利用理论18-19
  • 2.2.3 系统理论19
  • 3 研究区概况19-23
  • 3.1 自然地理特征19-20
  • 3.1.1 自然地理区位19-20
  • 3.1.2 地质地貌20
  • 3.2 社会经济条件20-23
  • 3.2.1 行政区划20-21
  • 3.2.2 社会经济状况21-22
  • 3.2.3 城镇化发展状况22-23
  • 3.3 研究数据来源23
  • 4 福鼎市城镇建设用地变化特征分析23-35
  • 4.1 土地利用状况23-25
  • 4.1.1 农用地利用状况23-24
  • 4.1.2 建设用地利用状况24-25
  • 4.1.3 未利用地利用状况25
  • 4.2 福鼎市城镇建设用地的数量变化分析25-28
  • 4.2.1 福鼎市城镇建设用地的总量变化分析25-26
  • 4.2.2 福鼎市城镇建设用地占居民点及工矿用地面积的比例变化分析26
  • 4.2.3 福鼎市城镇建设用地增量变化分析26-28
  • 4.3 福鼎市城镇建设用地的空间变化分析28-31
  • 4.3.1 福鼎市城镇建设用地的空间分析28-29
  • 4.3.2 福鼎市新增城镇建设用地的空间分布分析29-31
  • 4.4 福鼎市城镇建设用地的来源与流向分析31-35
  • 4.4.1 城镇建设用地的来源分析31-33
  • 4.4.2 城镇建设用地的流向分析33-35
  • 5 城镇建设用地与农村居民点的协调性分析35-39
  • 5.1 农村居民点现状分析35-36
  • 5.1.1 农村土地浪费比较严重35
  • 5.1.2 农村居民点土地集约利用程度较低35-36
  • 5.1.3 村庄建设规划滞后36
  • 5.2 城镇建设用地与农村居民点用地变化动态分析36-38
  • 5.3 人均城镇建设用地与农村居民点用地规模变化动态分析38-39
  • 6 福鼎市城镇建设用地变化与城镇化进程分析39-47
  • 6.1 城镇建设用地变化与人口增长的协调性分析39-41
  • 6.2 城镇建设用地变化与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分析41-43
  • 6.3 福鼎市城镇化进程分析43-47
  • 6.3.1 城镇用地扩张分析44
  • 6.3.2 人口数量扩张分析44-45
  • 6.3.3 产业发展扩张分析45
  • 6.3.4 土地城镇化水平与人口城镇化水平对比分析45-47
  • 7 结论与展望47-50
  • 7.1 结论47-48
  • 7.2 建议48-50
  • 7.3 展望50
  • 参考文献50-55
  • 致谢5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我国城镇建设用地粗放型利用问题突出[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5年04期

2 许小梅;甘肃省城镇建设用地现状及管理对策[J];甘肃科技;2005年01期

3 邓楚雄;谢炳庚;王梅;罗梅芳;李凤;;湖南省城镇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研究[J];经济师;2011年08期

4 陈俊科;杨红;;新疆城镇建设用地规模预测与评价[J];科技和产业;2012年02期

5 国也;;国土资源部近日发出通知,要求妥善解决城镇建设用地 促进小城镇健康发展[J];城市规划通讯;2000年24期

6 邱道持,刘力,曹蕾,粟辉;城镇建设用地控制模型研究——以重庆市为例[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5期

7 邵建英;王珂;赵小敏;肖志豪;;城镇建设用地预测方法研究[J];广东土地科学;2005年06期

8 金丽馥;左笑诚;;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城镇建设用地制度研究[J];调研世界;2006年02期

9 邵建英;王珂;肖志豪;赵小敏;;城镇建设用地预测方法研究[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06年03期

10 安祥生;;城镇建设用地增长及其预测——以山西省为例[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S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妍;吴克宁;汤怀志;;高安市城镇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A];2010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陈怀录;寇明哲;薛凌霞;;西部城镇建设用地的集约利用研究——以甘肃省为例[A];2008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廖和平;王永德;邱道持;;城镇建设用地优化配置模式研究[A];中国土地资源态势与持续利用研究[C];2004年

4 吴学伟;张延波;许彤丽;;遥感技术监测城镇建设用地的方法分析[A];2001年东北三省测绘学术与信息交流会论文集[C];2001年

5 韦素琼;林芳;;福建省城镇建设用地经济效益分析[A];土地覆被变化及其环境效应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6 刘梅姜;王余沛;;长汀县城镇建设用地预测方法探讨[A];2007年福建省土地学会年会征文集[C];2007年

7 朱明仓;杨韬;;城镇建设用地总量预测模型研究[A];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与土地节约利用——2006中国科协年会12专题分会场第4单元会场论文集[C];2006年

8 朱明仓;杨韬;;城镇建设用地总量预测模型研究[A];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2006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9 蓝丁丁;韦素琼;;晋江市城镇建设用地扩展及驱动机制分析[A];2007年福建省土地学会年会征文集[C];2007年

10 黄秋燕;严志强;;GIS支持下的喀斯特山区城镇建设用地动态变化格局研究——以广西大化瑶族自治县为例[A];2007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暨中国可持续发展学术年会论文集(2)[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西建;西藏城镇建设用地专项规划通过专家评审[N];中华建筑报;2006年

2 张兴利;德州为小城镇建设用地定“框子”[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9年

3 王平会;防止小城镇建设用地规模盲目扩张[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0年

4 记者 谭绍军 周云峰 通讯员 蒋亮;平口镇走出城镇建设用地节约集约路子[N];益阳日报;2014年

5 杜运启;浅谈小城镇建设用地布局与管理[N];兵团日报(汉);2001年

6 新华;小城镇建设用地要妥善规划[N];中国乡镇企业报;2000年

7 国土资源部咨询研究中心 刘文甲;摆正耕地的“供”“求”关系[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8年

8 丰旭升 龚东辉;谷城小城镇建设用地招招致胜[N];农民日报;2003年

9 本报评论员;改革创新的开拓勇气[N];遵义日报;2010年

10 季忠义;沛县做好小城镇建设用地服务[N];江苏经济报;200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兴强;成都小城镇建设用地碎化与整合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2 赵青恩;城镇化背景下城镇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5年

3 王一涵;基于生态敏感性评价的山地城镇建设用地选择与空间用地布局研究[D];云南财经大学;2015年

4 卢雪娇;惠安县城镇建设用地变化分析[D];福建农林大学;2015年

5 雷锦芬;福鼎市城镇建设用地与城镇化发展协调性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6年

6 郑云云;小城镇建设用地需求压力与社会经济发展关系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7 高健;常德市城镇建设用地优化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8 张敏;城镇建设用地的战略需求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9 石频;城镇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的动力机制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10 李红伟;张家界市城镇建设用地空间布局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本文关键词:福鼎市城镇建设用地与城镇化发展协调性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9148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hongguanjingjilunwen/39148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a3e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