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推进“以房养老”问题研究
本文关键词:甘肃省推进“以房养老”问题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2014年8月10日,国务院以国发[2014]29号印发《关于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其中《意见》第五条提出了创新养老保险产品服务。为不同群体提供个性化、差异化的养老保障。2014年12月中旬,甘肃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的实施意见》,其中明确提出了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开展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试点,即通常所说的“以房养老”。随着甘肃省经济社会的发展,我省正在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口总量增多的同时伴随着老年人口占比增大,如何保障老年人口老有所养,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问题。对甘肃省“以房养老”问题的研究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展开的。“以房养老”的创新之处在于突破了我国传统观念的束缚并且解决了保险资金出路狭窄和收益率较低的问题,并且是适应甘肃省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养老模式。在外国“以房养老”的实践主要以向银行、保险公司等机构的反向抵押贷款和现有房屋和养老地产置换的形式展开,现已被作为一种制度确定下来;我国在多地的“以房养老”试点处于起步阶段并且进展缓慢,其原因有观念,文化,经济,制度等方面的原因。本文以甘肃省开展“以房养老”的相关问题展开论述,并结合甘肃省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力求以房养老在甘肃全省的推广实施提供一些理论借鉴和实践指导。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对甘肃省兰州市采用问卷调查切实了解市民对“以房养老”的真实想法,进而更有针对性的开展应用性研究。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对选题背景和意义以及国内外的研究现状的阐述。第二部分是对以房养老相关概念的描述,包括内涵,理论依据,国内外的实践经验等。第三部分是利用问卷调查对甘肃省开展以房养老的可行性和必要性进行研究,并得出甘肃省具备可行性的结论。第四部分是甘肃省开展“以房养老”遇到的风险和问题进行列举并找到相应的对策。第五部分是开展“以房养老”的对策建议,同时期望对甘肃全省的推广起到借鉴作用。
【关键词】:甘肃省 保险业 以房养老 可行性
【学位授予单位】:兰州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669.6;F299.23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1、绪论10-20
- 1.1 选题的背景与意义10-13
- 1.1.1 选题的背景10-11
- 1.1.2 选题的意义11-13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3-17
- 1.2.1 国外研究现状13-15
- 1.2.2 国内研究现状15-17
- 1.3 研究的工具与方法17
- 1.4 研究的思路与结构17-20
- 1.4.1 研究的重点和难点17-18
- 1.4.2 研究的创新之处18
- 1.4.3 研究的不足18
- 1.4.4 论文写作思路18-20
- 2、“以房养老”的相关理论20-28
- 2.1 以房养老的内涵20-21
- 2.2 以房养老的理论依据21-23
- 2.2.1 生命周期理论(Life Cycle Theory)21-22
- 2.2.2 资产流动和证券化理论(Asset securitization)22-23
- 2.2.3 家庭代际财富传递理论23
- 2.3 国内外“以房养老”的运作模式23-28
- 2.3.1 反向抵押的以房养老模式24-26
- 2.3.2 养老地产与现有房屋置换模式26-28
- 3、甘肃省实行“以房养老”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28-41
- 3.1 基于宏观视角研究甘肃省实行以房养老的必要性28-30
- 3.1.1 甘肃省老龄化时代即将到来28
- 3.1.2 甘肃省养老保障问题众多28-29
- 3.1.3 甘肃省家庭养老保障功能弱化29-30
- 3.1.4 甘肃省社会养老机制不健全30
- 3.2 基于微观视角研究甘肃省实施以房养老的可行性30-41
- 3.2.1 兰州市以房养老调研结果分析30-38
- 3.2.2 甘肃省实行以房养老的可行性38-41
- 4、金融机构在甘肃省推进“以房养老”面临的风险和问题41-46
- 4.1 保险公司面临的障碍41
- 4.2 住房价值波动风险41-42
- 4.3 市场机制的不完善与信息披露不完全的问题42
- 4.4 传统观念束缚42-43
- 4.5 政策风险43-46
- 4.5.1 地权制度的限制43-44
- 4.5.2 金融市场的稚嫩44
- 4.5.3 相关法律的缺失44-46
- 5、甘肃省实行以房养老的对策建议46-51
- 5.1 制定和实施相关的法律法规46
- 5.2 形成金融机构间的联盟机制46-48
- 5.2.1 发展反向抵押贷款证券化,盘活住房资产47
- 5.2.2 养老保险医养护相结合,,形成一个产业链47-48
- 5.3 加大养老投入48
- 5.4 加大宣传力度48
- 5.5 培养新型的理财和养老观念48-49
- 5.6 建立多层次的养老体系和养老产业49
- 5.7 将以房养老与养老地产相结合49-51
- 结论51-52
- 参考文献52-56
- 附录56-58
- 致谢5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勒懿;;以房养老:理想主义的旗帜插不上现实的城堡[J];现代经济信息;2007年11期
2 王春华;;怎样看待我国的“以房养老”[J];中国房地产金融;2008年03期
3 欧阳渊;;以房养老在我国“试水”艰难的原因分析[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8年15期
4 祁峰;;一种新型养老模式:以房养老[J];兰州学刊;2009年02期
5 张忷英;唐丹丹;王强;;浅论以房养老模式[J];企业导报;2009年10期
6 沈琰;;“以房养老”值得探索[J];浙江经济;2010年08期
7 王艳艳;;试论我国“以房养老”模式[J];商业文化(学术版);2010年06期
8 阎春宁;祝罗骁;张翔;张伟;;上海市居民以房养老意愿研究[J];价值工程;2011年01期
9 张曼;;对以房养老的思考[J];中国市场;2011年01期
10 祝罗骁;;关于以房养老各种风险及防范的初探[J];价值工程;2011年1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戴律国;;上海实施“以房养老”的探索[A];中国老年学学会2006年老年学学术高峰论坛论文集[C];2006年
2 王杰;张鹏;;“以房养老”暂不可行[A];中国老年学学会2006年老年学学术高峰论坛论文集[C];2006年
3 王楠;;我国“以房养老”的普及模式研究[A];政府管理创新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4 王铎全;吴梦珍;刘晓荣;;“以房养老”模式的新探索[A];上海市退休职工管理研究会2013年优秀论文选集[C];2014年
5 徐皓;;关于以房养老模式推行的可行性论述[A];上海市退休职工管理研究会2013年优秀论文选集[C];2014年
6 杨轶;;以房养老模式推行的文化障碍[A];上海市退休职工管理研究会2006年年会论文选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邬凤英;“以房养老”是否可以“养老”[N];中国商报;2006年
2 本报记者 胡凤娟;以房养老不再遥远[N];宝鸡日报;2007年
3 本期执笔 宋时飞;“以房养老”初试水[N];中国经济导报;2007年
4 谢丽佳;“以房养老” 看上去很美[N];中国经济时报;2007年
5 钟华;以房养老 百姓为何不买单[N];经理日报;2007年
6 本报记者 张春红;“以房养老”能否破解养老难题?[N];辽宁日报;2007年
7 陈丽君;“以房养老”值得期待[N];市场报;2007年
8 钟泉 黄玉;“以房养老”离我们有多远?[N];湘潭日报;2009年
9 本报记者 黄晏君;以房养老在我市悄然兴起[N];哈尔滨日报;2010年
10 本报记者 赵曦;“以房养老”需跨三门槛[N];消费日报;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耀祺;“以房养老”需求的影响因素分析[D];复旦大学;2008年
2 王晓楠;济南市实行以房养老的可行性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3 董君莉;以房养老:一种新型养老模式[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4 肖彩波;以房养老模式在中国的可行性探讨[D];西南财经大学;2009年
5 邓依伊;中国发展“以房养老”:问题、经验借鉴与解决对策[D];湘潭大学;2012年
6 赵慧;我国以房养老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7 彭文祥;中国“以房养老”的问题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3年
8 张淼;完善我国以房养老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5年
9 李媛;新制度主义视角下我国“以房养老”模式实施现状的调查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5年
10 汪莉莉;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我国城市以房养老的困境与对策研究[D];安徽大学;2015年
本文关键词:甘肃省推进“以房养老”问题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8817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hongguanjingjilunwen/3881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