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晋察冀边区劳资两利政策及其实践
发布时间:2024-06-04 04:13
中共的劳资两利政策正式形成于抗战时期。战时,领导群众运动和进行社会建设是服务抗战的必要手段。而为了保证群众运动和社会建设的顺利开展,中共在战前执行劳资政策历史经验的基础上,从现实情况出发,提出了劳资两利的政策。1940年8月13日出台的“双十纲领”是晋察冀边区劳资两利政策出台的标志。之后,在“双十纲领”和中共中央的具体指示下,边区的劳资两利政策依战争局势的变化而不断地发展与完善。受各地和各个工厂人民生活水平不同的影响,边区政府在制定政策时也体现了因时制宜和因势制宜的灵活性与不平衡性的特征。劳资两利政策落成之后,为了使政策可以有效实施至基层,中共赋予了工会帮助政府密切联系群众的作用。战时,工会在劳资两利政策贯彻的过程中,多可以帮助政府颁布相关政策、监督劳资双方执行、调剂劳资矛盾及维护工厂生产秩序等。而为了使工会的以上作用得到最切实的发挥,凭借的是中共在工会内部既建立了一种自上而下的垂直性的权力体系,还创造了一套水平式的政治文化。前者保证政策与群众的权力连接,后者则依靠对干部的培养和对工人的教育而将政府与群众的情感联系起来。硬权力与软文化结合,确保了工会在坚持群众路线的基础上,完成了政策及...
【文章页数】:9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起与意义
二、学术史回顾
(一) 近代中国劳资政策与劳动法制史研究
(二) 晋察冀边区劳资两利政策的相关研究
三、概念界定与研究思路
(一) 概念界定
(二) 行文思路
四、研究创新点、重难点与方法
(一) 研究创新点与重难点
(二) 研究方法
第一章 抗战时期边区劳资两利的提出与政策演进
第一节 中共与边区劳资两利的提出
一、中共历史经验的总结
二、边区现实情况的需要
第二节 边区劳资两利政策的发展
一、抗战前期:“双十纲领”对劳资两利政策的初创
二、抗战中期:劳资法规从无到有的过渡
三、抗战后期:全面反攻状态下的劳资政策
小结
第二章 政策的推动者:工会
第一节 工会的“桥梁”定位
第二节 工会的垂直性建立:政策与群众的权力连接
一、中共中央的指示
二、边区工会的建立
第三节 工会的水平式政治文化:政策与群众的情感联系
一、干群易位:工会对干部的培养
二、工会对工人的教育
小结
第三章 以调处纠纷促劳资两利
第一节 劳资纠纷的成因
一、以农村劳资为主体的探析
二、经营管理不科学:以产业工厂为主体
第二节 劳资纠纷的调处
一、农村劳资纠纷的调解与仲裁
二、产业工厂生产关系、生产管理双重路径的革新
三、整风运动对解决劳资纠纷的作用
小结
第四章 “三位一体”下的劳资两利
第一节 劳资两利与政治认同
一、劳资双方的获利
二、劳资双方政治认同的加强
第二节 群众运动与社会建设
一、生产运动与经济建设
二、政治运动与政权建设
三、军事运动与武装建设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本文编号:3988849
【文章页数】:9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起与意义
二、学术史回顾
(一) 近代中国劳资政策与劳动法制史研究
(二) 晋察冀边区劳资两利政策的相关研究
三、概念界定与研究思路
(一) 概念界定
(二) 行文思路
四、研究创新点、重难点与方法
(一) 研究创新点与重难点
(二) 研究方法
第一章 抗战时期边区劳资两利的提出与政策演进
第一节 中共与边区劳资两利的提出
一、中共历史经验的总结
二、边区现实情况的需要
第二节 边区劳资两利政策的发展
一、抗战前期:“双十纲领”对劳资两利政策的初创
二、抗战中期:劳资法规从无到有的过渡
三、抗战后期:全面反攻状态下的劳资政策
小结
第二章 政策的推动者:工会
第一节 工会的“桥梁”定位
第二节 工会的垂直性建立:政策与群众的权力连接
一、中共中央的指示
二、边区工会的建立
第三节 工会的水平式政治文化:政策与群众的情感联系
一、干群易位:工会对干部的培养
二、工会对工人的教育
小结
第三章 以调处纠纷促劳资两利
第一节 劳资纠纷的成因
一、以农村劳资为主体的探析
二、经营管理不科学:以产业工厂为主体
第二节 劳资纠纷的调处
一、农村劳资纠纷的调解与仲裁
二、产业工厂生产关系、生产管理双重路径的革新
三、整风运动对解决劳资纠纷的作用
小结
第四章 “三位一体”下的劳资两利
第一节 劳资两利与政治认同
一、劳资双方的获利
二、劳资双方政治认同的加强
第二节 群众运动与社会建设
一、生产运动与经济建设
二、政治运动与政权建设
三、军事运动与武装建设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本文编号:398884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hongguanjingjilunwen/39888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