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宏观经济论文 >

基于B-S-M模型的我国股指期权定价研究

发布时间:2025-01-11 00:38
  我国的金融衍生品市场经过了近30年的探索和发展,已经初步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市场体系,其中股指期权作为一种精细化的对冲工具在衍生品市场中有着独特的地位和作用。本文基于B-S-M模型为我国现有股指期权定价并进行偏差分析,不仅可以为我国未来股指期权新产品的推出提供借鉴,而且可以更好地指导投资者进行股指期权交易。上证50ETF期权作为我国首只场内交易期权,开启了我国金融期权的新时代,因此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意义。在沪深300股指期权没有上市之前,上证50ETF期权作为间接的股票指数期权,一直是学者们研究股指期权定价的主要研究对象。沪深300股指期权作为我国首只股指期权产品,自然是研究股指期权定价的重要标的。B-S-M期权定价模型是到目前为止最为经典且应用最为广泛的期权定价模型,因此,本文将基于B-S-M期权定价模型为上证50ETF期权和沪深300股指期权定价,并通过误差衡量指标来分析理论价格和实际价格之间的偏差,从而评估B-S-M模型对我国股指期权定价的精确度和适用性。本文将主要从五个方面展开研究:第一,将对股指期权定价理论和股指期权作用机制这两个方面进行文献梳理和总结。通过该部分的分析可以明确现...

【文章页数】:10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的来源和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论文的创新点
    1.5 技术路线图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期权定价理论综述
        2.1.1 国外期权定价理论研究
        2.1.2 国内期权定价理论研究
        2.1.3 研究述评
    2.2 股指期权作用综述
        2.2.1 国外股指期权作用研究
        2.2.2 国内股指期权作用研究
        2.2.3 研究述评
第三章 股指期权相关理论分析
    3.1 股指期权概述
        3.1.1 股指期权概念
        3.1.2 股指期权发展现状
    3.2 股指期权特点与功能
        3.2.1 股指期权的特点
        3.2.2 股指期权的功能
    3.3 国内现有股指期权简介
        3.3.1 上证50ETF期权
        3.3.2 沪深300股指期权
    3.4 我国发展股指期权的意义
第四章 B-S-M 期权定价模型分析
    4.1 期权定价基本理论
    4.2 B-S-M期权定价公式的推导
        4.2.1 前提假设
        4.2.2 B-S-M偏微分方程
        4.2.3 B-S-M期权定价公式
        4.2.4 有红利支付的B-S-M期权定价公式
    4.3 B-S-M期权定价模型的扩展
        4.3.1 无交易成本假设
        4.3.2 常数波动率假设
        4.3.3 资产价格连续变动假设
第五章 期权定价影响因素分析
    5.1 模型内影响因素
        5.1.1 标的资产价格
        5.1.2 期权剩余期限
        5.1.3 标的资产波动率
        5.1.4 无风险收益率
    5.2 模型外影响因素
        5.2.1 宏观影响因素
        5.2.2 微观影响因素
第六章 股指期权定价实证研究
    6.1 上证50ETF期权定价
        6.1.1 样本数据选取
        6.1.2 模型参数估计
        6.1.3 实证过程
        6.1.4 偏差分析
    6.2 沪深300股指期权定价
        6.2.1 样本数据选取
        6.2.2 模型参数估计
        6.2.3 实证过程
        6.2.4 偏差分析
    6.3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
        7.1.1 研究总结
        7.1.2 研究成果应用
    7.2 展望
        7.2.1 研究的局限性
        7.2.2 未来研究方向和重点
        7.2.3 我国发展股指期权的有效策略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致谢



本文编号:402567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hongguanjingjilunwen/402567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ce0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