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宏观经济论文 >

中国近代的劳动力流动、教育与人力资本发展

发布时间:2025-02-08 10:01
  本文从劳动力流动和教育的视角研究中国近代人力资本的发展。人力资本的流动表现为劳动力的流动,劳动者在流动的过程中,寻找到更好的工作和更高的报酬,增加自身的人力资本。鸦片战争后,中国传统的小农经济结构逐渐被打破,城市中出现了从事进出口贸易、金融服务和工业生产等业务的企业,中国从农业为主的经济结构转型成传统经济部门和现代经济部门并存的二元经济结构。和农村相比,城市工商业的收入较高,农村劳动力向城市流动。第二章和第三章研究近代劳动力的流动。近代城市工商业的发展使劳动力从农村流入城市,尤其是口岸城市。移入城市的农村劳动力并不是同质的,总体来说壮年男子较多、识字劳动力较多,且有大量富裕地主也移入了城市。这些劳动力移入城市,得到比从事农业更高的收入,但也造成了农村地区资金和人才的匮乏。城市中的劳动力也有很高的流动性,这有多方面的原因,有待遇问题、企业裁员的问题,也有劳动者自身的选择。在劳动力流动的同时,劳动力市场也有一些影响劳动力自由流动的因素,造成了劳动力市场的分割。造成劳动力市场分割的原因主要有地理距离,地缘和亲缘关系,以及人力资本(主要是教育程度)。前两者造成的分割使不同地区的劳动者不能平等的获...

【文章页数】:161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图2.1:工农业产品批发物价指数,1895—1937年。

图2.1:工农业产品批发物价指数,1895—1937年。

19世纪后半叶苏伊士运河的开通和电报的发展,使得中国口岸城市进一步整合到世界市场之中。这些地区的农产品价格与世界价格接轨,于是农产品的价格取决于对外贸易中的价格,与国内农业生产的边际成本逐渐脱节,这对国内的农业是很不利的。91张培刚指出,在工业化的过程中,需求弹性比较大的产品有比....


图2.2:近代天津、上海土地价格指数,1911—1931年。

图2.2:近代天津、上海土地价格指数,1911—1931年。

在20世纪前期,由于城市人口的增加,中国城市的土地价格普遍上涨,口岸城市的土地价格涨幅更是惊人。1912年天津非租界的土地均价为每亩366.67元,1933年涨到每亩3553.31元,21年间地价增长了8.69倍;1903年上海公共租界的土地均价为每亩4603元,1933年涨到每....


图3.1上海租界的江浙移民比例:1885—1935年。

图3.1上海租界的江浙移民比例:1885—1935年。

以上海为例,近代上海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大量的移民,其中多数都是来自江苏和浙江。1935年上海租界人口为1,120,860人(不含洋人),其中有591,192人来自江苏,占52.7%;有388,865人来自浙江,占34.7%。江浙两省就占了上海租界人口的85%以上。1935年上海“华....


图4.1:上海机器业与缫丝业平均工资

图4.1:上海机器业与缫丝业平均工资

以行业间的工资差异为例,近代上海是中国产业工人最多的城市,但是在不同行业的工人之间,工资有明显差别。1930年代,上海平均小时工资最高的行业是造船业,平均小时工资0.139元,其次是造纸业,平均小时工资0.131元;而工资最低的是缫丝业和纺织业,平均小时工资分别只有0.0354元....



本文编号:403135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hongguanjingjilunwen/403135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b87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