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互联网的房地产服务补救与顾客满意度关系实证研究
本文关键词:基于互联网的房地产服务补救与顾客满意度关系实证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市场经济的环境对房地产业的竞争提出了新要求,顾客满意度作为核心竞争力中重要的一环,直接影响着企业的效益及口碑。然而,服务失败无法避免。面对失败,企业应采取合适的措施及策略对服务失败进行服务补救。随着信息时代的不断深入,高速发展的网络技术为服务提供商整合各种互联网资源,使得线上服务补救的实施成为可能。因此,利用互联网建立必要的服务补救机制,提升顾客满意度,帮助房地产企业增强竞争力并提高绩效。本文基于公平理论,在互联网的背景下,构建了房地产服务补救与顾客满意度关系模型。根据服务补救特性,将其细化为物质、精神、信息补救。在分配、互动、程序公平的基础上,增加信息公平维度。服务补救与感知公平可通过可控性、归属性及稳定性归因来调节其对顾客满意度的正向影响作用。依据服务补救、感知公平、服务失败归因的各个维度信息,设计出相应量表。通过专业问卷填写网站发布问卷,实施调查并收集数据。运用AMOS18.0和SPSS19.0软件分析数据。引入因子分析法、结构方程模型等对模型及其假设进行检验校正。研究结论如下:互联网下的房地产服务补救可划分为3个维度:物质补救、精神补救、信息补救。感知公平可划分为4个维度:分配公平、程序公平、互动公平以及信息公平。服务失败归因可划分为3个维度:归属性归因、可控性归因、稳定性归因。服务补救通过感知公平,对顾客满意产生正向的影响作用;服务失败归因对服务补救和感知公平之间有调节作用。基于上述结论,本研究对互联网环境下的房地产服务业提出了一些具有参考意义的实践建议,以其为房地产业服务补救发展奠定理论与实践基础。
【关键词】:互联网 服务补救 顾客满意度 感知公平 失败归因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299.233.4;F274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10
- 第一章 绪论10-15
- 1.1 选题背景10-11
- 1.1.1 房地产业发展新态势10
- 1.1.2 互联网对房地产业的服务补救的重要作用10-11
- 1.2 研究意义11
- 1.3 研究目的与内容11-12
- 1.3.1 研究目的11-12
- 1.3.2 研究内容12
- 1.4 研究方法及思路框架12-14
- 1.4.1 研究方法12-13
- 1.4.2 研究的思路及框架13-14
- 1.5 研究难点与创新点14-15
- 1.5.1 研究难点14
- 1.5.2 研究创新点14-15
- 第二章 理论综述15-24
- 2.1 互联网应用相关理论综述15
- 2.2 服务补救理论综述15-20
- 2.2.1 服务补救研究现状15-16
- 2.2.2 关于服务补救维度的研究16-18
- 2.2.3 基于公平理论的服务补救研究18-20
- 2.3 顾客满意理论综述20-21
- 2.3.1 顾客满意度定义20
- 2.3.2 顾客满意度的相关观点20-21
- 2.4 服务失败归因理论综述21-23
- 2.4.1 服务失败的定义21
- 2.4.2 服务失败的影响21-22
- 2.4.3 服务失败归因的相关观点22-23
- 2.5 小结23-24
- 第三章 基于互联网的房地产服务补救与顾客满意度关系模型研究与设计24-44
- 3.1 互联网环境下的房地产服务补救24-25
- 3.1.1 互联网背景下房地产服务补救的特点24
- 3.1.2 互联网环境下房地产服务补救实施的可能性24-25
- 3.2 研究模型设计的相关理论25-27
- 3.2.1 服务补救与顾客满意度的关系25-26
- 3.2.2 服务失败归因与感知公平的关系26-27
- 3.2.3 服务补救与感知公平的关系27
- 3.3 房地产服务补救与顾客满意度关系模型设计27-32
- 3.3.1 服务补救与顾客满意度关系模型相关研究总结27-29
- 3.3.2 基于互联网的房地产服务补救模型设计分析29
- 3.3.3 关系模型设计29-32
- 3.4 研究假设32-34
- 3.4.1 服务补救对感知公平的假设32-33
- 3.4.2 感知公平对顾客满意度的假设33
- 3.4.3 服务失败归因对服务补救与感知公平关系的调节作用假设33-34
- 3.5 量表设计34-37
- 3.5.1 服务补救的量表选取34-35
- 3.5.2 感知公平的量表选取35-36
- 3.5.3 失败归因的量表选取36-37
- 3.5.4 问卷设计37
- 3.6 小样本问卷调查分析及量表修正37-44
- 3.6.1 小样本问卷调查的说明37-38
- 3.6.2 小样本调查数据分析38-44
- 第四章 数据分析与结果评价44-73
- 4.1 研究方法44-45
- 4.1.1 正式问卷的调查方法44
- 4.1.2 分析工具和方法44-45
- 4.2 问卷调查实施45-54
- 4.2.1 样本的描述性统计分析45-47
- 4.2.2 对于调查问卷研究中的变量问题进行分析47-49
- 4.2.3 大样本信度检验49-51
- 4.2.4 大样本效度检验51-54
- 4.3 验证性因子分析54-63
- 4.4 测量模型评价63-70
- 4.4.1 结构方程模型分析63-65
- 4.4.2 服务失败归因的调节作用分析65-70
- 4.5 结果与分析70-73
- 4.5.1 房地产服务补救对顾客感知公平的正向影响作用70-71
- 4.5.2 顾客感知公平对顾客满意的正向影响作用71
- 4.5.3 服务失败归因的调节作用71-73
- 第五章 研究结论及展望73-76
- 5.1 研究结论73-74
- 5.2 实践启示及建议74
- 5.3 研究的不足之处与展望74-76
- 5.3.1 研究不足之处74-75
- 5.3.2 研究展望75-76
- 参考文献76-83
- 附录83-87
- 致谢87-88
- 攻读学位期间曾经发表的论文8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会文;程序公平与服务补救过程的优化[J];生产力研究;2003年03期
2 梁新弘;张金成;;服务补救管理体系的战略竞争力逻辑——平衡计分卡视角[J];科技管理研究;2005年11期
3 何会文,齐二石;成功服务补救的“五步骤”模型[J];华东经济管理;2005年04期
4 王农跃;梁新弘;;服务补救管理的战略收益[J];江苏商论;2006年05期
5 于坤章;田亚琴;;服务补救因素与消费者满意关系探讨[J];现代管理科学;2006年06期
6 张浩清;;服务补救及其策略探讨[J];商场现代化;2006年32期
7 陈可;;服务补救研究中的局限和机遇[J];商场现代化;2007年11期
8 韩秀景;;服务补救中的破例[J];经营与管理;2007年05期
9 张超;;企业内部服务补救与员工满意作用机理模型[J];北方经贸;2008年11期
10 郑丹;;服务补救措施对顾客情绪之影响的实证研究[J];中国流通经济;2008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张守梅;;消毒供应中心对临床服务补救的实践与思考[A];中华护理学会第六届消毒供应中心发展论坛暨两岸四地学术交流研讨会论文汇编(下册)[C];2010年
2 肖丽;;一线员工服务补救绩效管理:理论与模型[A];中国市场学会2006年年会暨第四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6年
3 弋小萍;;服务补救理论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A];全国门、急诊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4 刘海伦;王增民;;服务补救与企业潜在的销售机会[A];第八届(2013)中国管理学年会——管理与决策科学分会场论文集[C];2013年
5 宋亦平;朱涛;;顾客投诉与服务补救效果的关联研究[A];中国市场学会2006年年会暨第四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6年
6 全国华;;建材营销中服务补救的探讨[A];中国建材产业发展研究论文集[C];2010年
7 谭小伟;;保险营销过程中的顾客抱怨管理及服务补救[A];中国保险学会首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8 唐小飞;钟帅;贾建民;;服务补救绩效研究:投其所好还需相机而动吗?[A];第六届(2011)中国管理学年会——市场营销分会场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筏筏;服务补救与长远利益[N];中国旅游报;2006年
2 刘景峰;从“服务补救”解读医疗服务[N];医药经济报;2008年
3 杨德盛;邮政服务补救运作策略初探[N];中国邮政报;2005年
4 董军 李小华;应建立医疗服务补救预警系统[N];健康报;2007年
5 浙江省衢州市卫生监督所所长 何仁尧 整理 通讯员 杨菊平 郑纯胜 本报记者 李水根;“两项探索”尝试破解执法难题[N];健康报;2012年
6 许帅;服务合理区影响因素研究[N];中华建筑报;2011年
7 江西财大旅游学院 庄东泉 胡s,
本文编号:44684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hongguanjingjilunwen/4468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