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积累、经济增长和能源碳排放的空间冲击效应——基于SSpVAR模型的研究
本文关键词:资本积累、经济增长和能源碳排放的空间冲击效应——基于SSpVAR模型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采用1998—2012年的数据,在空间向量自回归参数模型(Sp VAR)的基础上,构建了半参数空间向量自回归模型(SSp VAR),并以京津冀地区为例,研究了资本积累、经济增长与能源碳排放之间的空间冲击效应。研究结果表明:RD资本与经济增长、人力资本、物资资本和能源碳排放均存在明显的非线性关系;在北京地区各经济变量的冲击下,京津冀地区的资本、经济和能源碳排放均表现出不同的响应模式。
【作者单位】: 福州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关键词】: 能源碳排放 半参数空间向量自回归 空间冲击 资本积累 经济增长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171057,71571046) 教育部高等学校博士点基金项目(20103514110009);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10YJA790227,12CJY011) 福建省社科规划基金项目(FJ2015C237)
【分类号】:F124;F224
【正文快照】: 0引言自18世纪第一次工业革命以来,以煤炭和石油为代表的传统化石能源,即使在科技迅速发展的当今社会,依然占据人类能源消费的主导地位。在清洁能源技术尚未成熟之前,此种现状将维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尤其对发展中国家而言。根据《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中国将在2020年前,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杜慧滨;李娜;王洋洋;毛国柱;;我国区域碳排放绩效差异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空间经济学视角[J];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5期
2 李博;;中国地区技术创新能力与人均碳排放水平——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空间计量实证分析[J];软科学;2013年01期
3 杜明军;;区域一体化进程中的“虹吸效应”分析[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4 申萌;李凯杰;曲如晓;;技术进步、经济增长与二氧化碳排放:理论和经验研究[J];世界经济;2012年07期
5 赵栻泰;黄贤金;钟太洋;彭佳雯;;1999~2007年中国能源消费碳排放强度空间演变特征[J];环境科学;2011年11期
6 沈小波;;资源环境约束下的经济增长与政策选择——基于新古典增长模型的理论分析[J];中国经济问题;2010年05期
7 朱永彬;王铮;庞丽;王丽娟;邹秀萍;;基于经济模拟的中国能源消费与碳排放高峰预测[J];地理学报;2009年08期
8 黄菁;;环境污染、人力资本与内生经济增长:一个简单的模型[J];南方经济;2009年04期
9 单豪杰;;中国资本存量K的再估算:1952~2006年[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8年10期
10 魏翔;孙迪庆;;可持续发展与中国新增长模型研究[J];当代财经;2007年09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踪家峰;潘芬超;;集聚是否影响了中国城市发展的效率——基于262个地级市的SBM-DEA分析[J];区域经济评论;2016年03期
2 张古;安虎森;;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和演化机理分析[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6年05期
3 郭志芳;;中国制造业垂直专业化影响因素研究——基于跨国行业面板协整的实证检验[J];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2016年03期
4 吴继贵;叶阿忠;;资本积累、经济增长和能源碳排放的空间冲击效应——基于SSpVAR模型的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6年05期
5 谢品杰;潘仙友;;我国区域电能效率空间效应研究——基于SBM超效率模型[J];生态经济;2016年05期
6 刘洪铎;陈和;;出口技术复杂度视角下的中国省域产业结构演进:理论与例证[J];经济问题探索;2016年05期
7 袁润松;丰超;王苗;黄健柏;;中国区域间节能减排责任分担及成本补偿机制设计——基于潜力视角[J];经济问题探索;2016年05期
8 荣培君;杨群涛;秦耀辰;李旭;张天宁;张帅帅;;中国省域能源消耗碳排放安全评价[J];地理科学进展;2016年04期
9 孙晓雪;;基于超效率DEA的中国省际工业能源效率评价[J];甘肃科学学报;2016年02期
10 王雪青;巨欣;冯博;;我国雾霾主要前驱物排放绩效省际差异分析[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6年04期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查建平;郑浩生;唐方方;;中国区域工业碳排放绩效及其影响因素实证研究[J];软科学;2012年04期
2 尤建新;陈震;张玲红;马军杰;;我国连续性全要素CO_2排放绩效空间差异及成因研究——基于Sequential 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分析[J];预测;2012年02期
3 仲云云;仲伟周;;中国区域全要素碳排放绩效及影响因素研究[J];商业经济与管理;2012年01期
4 华锦阳;;制造业低碳技术创新的动力源探究及其政策涵义[J];科研管理;2011年06期
5 白雪梅;赵峰;;我国区域经济趋同测度研究——基于面板数据空间计量模型的分析[J];财经问题研究;2011年04期
6 刘明磊;朱磊;范英;;我国省级碳排放绩效评价及边际减排成本估计:基于非参数距离函数方法[J];中国软科学;2011年03期
7 宋德勇;易艳春;;外商直接投资与中国碳排放[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年01期
8 林伯强;孙传旺;;如何在保障中国经济增长前提下完成碳减排目标[J];中国社会科学;2011年01期
9 王金南;蔡博峰;严刚;曹东;周颖;;排放强度承诺下的CO_2排放总量控制研究[J];中国环境科学;2010年11期
10 刘占成;王安建;于汶加;李铭;;中国区域碳排放研究[J];地球学报;2010年05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香港特别行政区:年人均碳排放略低于全球平均水平[J];四川建材;2010年05期
2 孙敬水;;中国碳排放强度驱动因素实证研究[J];贵州财经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3 杜运苏;;我国对外贸易中隐含碳排放的研究新进展[J];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1年05期
4 林靖s,
本文编号:45232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hongguanjingjilunwen/4523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