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住房空置的金融风险传导机制研究
本文关键词:我国住房空置的金融风险传导机制研究
【摘要】:自1978年土地相关法规的制定与实施开始,我国房地产业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房地产市场日益繁荣,房地产市场与金融机构的联系越来越密切,同时阻碍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问题也越来越多。我国房地产业非理性繁荣,在我国房地产业迅猛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其中住房空置问题在最近几年一直存在有争议,我国房地产市场也存在有一个不合理的现象,就是在住房空置大量存在的情况下,我国房价仍然保持着上升的趋势。房地产业是一个资金密集型产业,在开发至销售的各个环节,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无论是房地产开发商还是购房者,都需要向银行进行贷款,而这些贷款风险只有在房价上涨时才能被隐藏,而银行信贷的扩张使得风险慢慢的积累。当住房空置大量存在时,房地产商由于卖不出房而不能收回资金,房地产资金链断裂,房地产商可能面临破产的危险,最终无力偿还银行贷款,银行把房地产商无力偿还的贷款转为不良贷款,导致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增加,增加银行的风险。当住房空置大量存在时,从供需关系、经济环境以及人们的心理预期三个方面可知,可能会影响房价的波动,一旦房价下降,隐藏在银行信贷中的房地产金融风险就会马上爆发出来,房地产相关产业和金融机构都将被牢牢套住,如果某个资产链环节断裂,就会导致金融市场的系统性风险爆发。本文通过建立VAR模型来分析住房空置率与房地产金融风险之间的关系,根据实证结果可知,无论是从房地产开发商角度还是个人购房者的角度,我国商品房空置率的上涨都会增加房地产金融风险。其中,个人购房金融风险受住房空置影响最明显,总的房地产金融风险对住房空置率的变化有一定滞后效应。外生变量中国内生产总值与房地产金融风险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房价的上涨也会对房地产金融风险产生正向的推动作用,但是影响会比较小。城镇居民收入水平能够抑制房地产金融风险,但是效果不明显。鉴于以上的研究,制定出相应的政策建议,解决我国住房空置问题,防止房地产金融风险的产生变得尤其重要。首先是要采取措施消化空置住房,完善住房保障和住房租赁体系,其次,建立完善的房地产金融风险预警机制,最后,建立完善的房地产金融监管体系,及时监控房地产金融业所存在的问题,预先防范治理,保证房地产市场安全运行。
【关键词】:住房空置 房价 银行信贷 房地产金融风险
【学位授予单位】:湘潭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299.23;F832.4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第1章 引言9-17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9-10
- 1.2 文献综述10-14
- 1.2.1 住房空置的相关研究10-12
- 1.2.2 房地产金融风险与房价、银行信贷的相关研究12
- 1.2.3 房地产金融风险形成机制的相关研究12-14
- 1.3 文章的主要内容及基本框架14-16
- 1.3.1 主要内容14-15
- 1.3.2 基本框架15-16
- 1.4 本文的创新之处和不足之处16-17
- 第2章 住房空置的相关理论概述17-27
- 2.1 住房空置的界定与住房空置率的计算方法17-18
- 2.1.1 国外和港台地区的住房空置界定17
- 2.1.2 国内的住房空置界定17-18
- 2.1.3 国际通行的住房空置率计算方法18
- 2.1.4 我国目前的住房空置率计算方法18
- 2.2 合理空置存在的理论依据和必要性18-20
- 2.2.1 合理空置存在的理论依据18-19
- 2.2.2 合理空置存在的必要性19-20
- 2.3 我国住房空置的成因分析20-27
- 2.3.1 人口结构改变导致住房需求不足20-22
- 2.3.2 住房二、三级市场联动性较弱22-23
- 2.3.3 房价过高,居民收入差距大23-24
- 2.3.4 未来预期的不确定性24-25
- 2.3.5 房地产市场体系的不健全25-26
- 2.3.6 制度安排不当26-27
- 第3章 住房空置的金融风险传导机制分析27-36
- 3.1 我国房地产金融风险的类型27-29
- 3.1.1 流动性风险27
- 3.1.2 信用风险27-28
- 3.1.3 利率风险28
- 3.1.4 其他风险28-29
- 3.2 我国房地产金融发展存在的问题29-32
- 3.2.1 房地产银行贷款扩大29
- 3.2.2 房价持续高涨29-30
- 3.2.3 房地产投资资金主要源于银行贷款30-32
- 3.3 住房空置的金融风险的传导机制分析32-36
- 3.3.1 住房空置、房价波动与房地产金融风险32-34
- 3.3.2 住房空置、银行信贷与房地产金融风险34-36
- 第4章 基于VAR模型的商品房空置与房地产金融风险关系的实证研究36-45
- 4.1 指标的选择与计算36-37
- 4.2 数据的描述与检验37-38
- 4.2.1 数据的描述性统计分析37
- 4.2.2 数据的平稳性检验37-38
- 4.3 VAR模型的构建与估计38-40
- 4.3.0 VAR模型的构建38-39
- 4.3.1 VAR滞后阶数确定39
- 4.3.2 VAR模型估计39-40
- 4.4 VAR模型估计结果的检验40-42
- 4.4.1 联合显著性检验40-41
- 4.4.2 白噪声检验41
- 4.4.3 稳定性检验41-42
- 4.4.4 格兰杰因果检验42
- 4.5 脉冲响应函数分析42-45
- 第5章 结论与政策建议45-49
- 5.1 结论45-46
- 5.2 政策建议46-49
- 5.2.1 解决住房空置问题的政策建议46-48
- 5.2.2 建立房地产市场的预警机制48
- 5.2.3 建立完善的房地产金融监管体系48-49
- 参考文献49-52
- 致谢52-53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参与的课题5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辉;房地产金融风险已经凸显[J];金融信息参考;2005年10期
2 赵文清,钱周信,贾慧敏;我国房地产金融风险分析及防范研究[J];技术经济;2005年04期
3 孙柏;加快金融创新 化解房地产金融风险[J];金融信息参考;2005年05期
4 张绍云;;发达国家防范房地产金融风险的经验及其借鉴意义[J];中国市场;2007年31期
5 文永琴;周杨;;浅谈我国房地产金融风险及防范[J];时代经贸(中旬刊);2007年S8期
6 龙驰;宇文静;熊平;;我国房地产金融风险分析及对策[J];时代金融;2007年09期
7 李贵玲;;房地产金融风险探析[J];现代商贸工业;2008年10期
8 方荣才;;我国房地产金融风险的分析与防范[J];商场现代化;2008年30期
9 王玉楠;;我国房地产金融风险问题分析[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8年09期
10 雷鸣;;我国房地产金融风险及其防范研究[J];企业导报;2010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付景牛;;浅析房地产金融风险[A];2007环渤海区域金融合作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李文龙;严防房地产金融风险[N];金融时报;2014年
2 房地产评论人 项峥;房地产金融风险加快释放[N];中国房地产报;2014年
3 本报记者 章剑锋;银行助推房地产金融风险[N];中国经济时报;2005年
4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 张影强;建立多层次房地产金融风险分担体系[N];中国证券报;2014年
5 余丰;房地产金融风险需高度警惕[N];民营经济报;2006年
6 本报记者 禹刚;警惕房地产金融风险[N];上海证券报;2006年
7 项峥;警惕三角债触发房地产金融风险[N];中国财经报;2012年
8 王辉;房地产金融风险已经凸显[N];上海金融报;2005年
9 杨涛;房地产金融风险亟待化解[N];江苏经济报;2006年
10 记者 王晖余;琼住建厅:海南房地产金融风险仍可控[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曲世军;中国房地产金融风险判断及防范体系架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2 邹瑾;关于市场化手段化解我国房地产金融风险问题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3 胡俊;我国房地产金融风险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霖森;我国房地产金融风险的形成机理与实证分析[D];西南民族大学;2011年
2 敖青;我国房地产金融风险演进与风险抑制研究[D];广东省社会科学院;2015年
3 黄涛;房地产金融风险测度研究[D];重庆理工大学;2015年
4 李永强;新形势下我国房地产金融风险及其防范对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5 李杰;房地产金融风险识别与防范策略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5年
6 陈伟东;乌鲁木齐市房地产金融风险与防范研究[D];新疆财经大学;2015年
7 张煦;我国住房空置的金融风险传导机制研究[D];湘潭大学;2016年
8 刘娜芹;中国房地产金融风险分析与防范[D];北京交通大学;2009年
9 朱福林;中国房地产金融风险与防范[D];沈阳大学;2008年
10 田波;我国房地产金融风险问题研究[D];长安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60394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hongguanjingjilunwen/6039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