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P工程项目合伙人两阶段参与的质量成本管理机制协调优化研究
本文关键词:PPP工程项目合伙人两阶段参与的质量成本管理机制协调优化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PPP项目 质量控制 博弈论 成本分担 Shapely值
【摘要】:PPP项目的各个合作伙伴都是独立的经济实体,基于理性的经济人假设,项目的各个合作伙伴会在各自的决策范围内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这势必会损害项目的总体利益。本论文主要研究的是PPP项目的合伙人在两阶段参与时,私人部门不仅是该PPP项目的合伙人,而且还承担该PPP项目的建设施工任务(即私人部门在该PPP项目的建设过程中扮演出资方、承包商这两个角色),在这样的情况之下,所存在的两个问题并对这两个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第一,采用PPP模式的工程建设项目,当私人部门两阶段参与,既是PPP的合伙人同时又承担工程施工承包任务时,存在增大自己施工收益损害其他PPP合伙人利益的道德风险。基于博弈论和委托代理理论,研究非对称信息条件下PPP项目管理机制设计问题。建立了业主、监理、承包商的质量控制决策模型,运用最优化原理,得到不同管理机制条件下各合伙人的最优收益分配比例、成本分摊比例以及业主、监理、承包商的最优质量控制水平,并通过算例计算分析,对常规PPP模式和三种施工承包人两阶段参与的PPP建设项目管理机制进行了对比分析讨论。第二,当私人部门两阶段参与时存在增大施工成本从而进行成本欺诈这样的道德风险,基于Shapely值理论,通过将影响成本欺诈程度的四种关键性因素(PPP项目的特性、政府部门对成本欺诈的审查能力、私人部门的商业信誉、成本欺诈的损失)考虑到shapely值法的成本分担中,求解得出修正后的Shapely成本分担值,使得成本分担的结果能够比较好的抑制私人部门的成本欺诈机会主义,更加合理地对PPP项目的成本进行分担。
【关键词】:PPP项目 质量控制 博弈论 成本分担 Shapely值
【学位授予单位】: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283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8
- 1 绪论8-18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8-10
- 1.1.1 研究背景8-9
- 1.1.2 研究意义9-10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10-14
- 1.2.1 国外PPP模式研究综述10-11
- 1.2.2 国内PPP模式研究综述11-13
- 1.2.3 国内外研究综述总结以及研究问题的提出13-14
- 1.3 研究内容和目标14-15
- 1.3.1 研究内容14
- 1.3.2 研究目标14-15
- 1.4 论文章节安排及技术路线15-17
- 1.4.1 论文章节安排15-16
- 1.4.2 论文技术路线16-17
- 1.5 本章小结17-18
- 2 相关理论分析18-24
- 2.1 PPP模式的含义及特点18-20
- 2.1.1 PPP模式的含义18-19
- 2.1.2 PPP项目的特点19-20
- 2.2 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基本理论20-22
- 2.2.1 博弈论的基础理论20-21
- 2.2.2 委托代理理论21-22
- 2.3 SHAPELY模型的基本理论22-23
- 2.4 本章小结23-24
- 3 合伙人两阶段参与的PPP建设项目质量奖罚机制研究24-40
- 3.1 PPP建设项目三方质量控制决策模型构建思路与方法24
- 3.2 合伙人两阶段参与的PPP建设项目质量控制决策模型的构建24-34
- 3.2.1 模型假设条件与描述24-25
- 3.2.2 模型参数及符号说明25-26
- 3.2.3 常规PPP模式非对称信息条件下质量控制机制设计26-27
- 3.2.4 特殊PPP模式(1)非对称信息条件下质量控制机制设计27-29
- 3.2.5 特殊PPP模式(2)非对称信息条件下质量控制机制设计29-31
- 3.2.6 特殊PPP模式(3)非对称信息条件下质量控制机制设计31-34
- 3.3 算例分析34-38
- 3.3.1 PPP项目概况34
- 3.3.2 仿真计算34-38
- 3.3.3 结果分析38
- 3.4 本章小结38-40
- 4 合伙人两阶段参与的成本分担研究40-52
- 4.1 合伙人两阶段参与的成本分担问题分析40
- 4.2 基于SHAPELY模型合伙人两阶段参与的PPP项目成本分担模型建立的可行性分析40-41
- 4.3 基于SHAPELY模型的合伙人两阶段参与的PPP项目成本分担分析41-48
- 4.3.1 Shapely模型的基本假定41-42
- 4.3.2 初始值的确定42
- 4.3.3 Shapely值的修正42-44
- 4.3.4 参数确定方法44-48
- 4.4 算例分析48-51
- 4.4.1 PPP项目概况48
- 4.4.2 计算分析48-50
- 4.4.3 结果分析50-51
- 4.5 本章小结51-52
- 5 结论与展望52-54
- 5.1 结论52
- 5.2 展望52-54
-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及发表的学术论文54-56
- 致谢56-58
- 参考文献58-6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翠云;;中国PPP项目中的主要风险及应对措施[J];现代商业;2013年24期
2 吴修乾;;国务院推80个PPP项目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将再提速[J];上海经济;2014年05期
3 周伟;;国债资金与PPP项目兼容相关问题探讨[J];水工业市场;2012年02期
4 盛和太;王守清;黄硕;;PPP项目公司的股权结构及其在某养老项目中的应用[J];工程管理学报;2011年04期
5 张水波;康飞;高颖;;国际PPP项目合同网络及其承购合同的安排[J];国际经济合作;2011年02期
6 丁峰;余侃;张龙;;浅谈PPP融资方式在城市化进程中的应用[J];当代经济;2010年22期
7 裴劲松;王丹;;PPP项目在中国的发展应用——以北京地铁4号线运营为例[J];经济师;2010年10期
8 黄浦邦;张日芬;;高速公路建设中PPP投融资模式研究[J];绿色科技;2012年01期
9 黄荣光;;日本中小企业融资中的PPP机制——以日本商工组合中央金库为中心[J];日本学刊;2007年06期
10 叶晓u&;张永艳;李小朋;;我国PPP项目政府监管机制设计[J];建筑经济;2010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吴星伟;;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PPP与评价[A];第六届全国中医中西医结合眼科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07年
2 李玮;程鹏飞;秘金钟;;基于精密单点定位(PPP)的伪距多路径效应分析[A];第一届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10年
3 涂锐;黄观文;张勤;王利;;基于CORS站改正的模糊度固定PPP算法[A];第二届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电子文集[C];2011年
4 吴孝灵;周晶;彭以忱;段庆康;;基于公私博弈的PPP项目政府补偿机制研究[A];“两型社会”建设与管理创新——第十五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13年
5 柯永建;王守清;陈炳泉;李湛湛;;中国PPP项目政治风险的变化[A];第六届全国土木工程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廖雪梅 实习生 冯忠杰;PPP国际研讨会在渝举行[N];重庆日报;2014年
2 浙财;浙江加快推动PPP试点工作[N];中国财经报;2014年
3 记者 廖雪梅 实习生 冯忠杰;PPP就是“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N];重庆日报;2014年
4 记者 李国;重庆力推PPP投融资改革模式[N];工人日报;2014年
5 毓川;财政部力推PPP为城镇化融资[N];中国城乡金融报;2014年
6 本报记者 杜丽娟;资金从“补建设”转向“补运营” PPP成政府采购“新宠”[N];中国经营报;2014年
7 本报记者 杜涛;亚开行PPP试点两项目停摆[N];经济观察报;2014年
8 孟春 杨雯淇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部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澳学校建设PPP项目取得巨大成功[N];中国经济时报;2014年
9 财政部国际司;亚行支持中国PPP项目的经验[N];中国财经报;2014年
10 江苏省财政厅副厅长 宋义武;把握推进首批PPP试点项目的若干要点[N];中国财经报;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高颖;PPP项目需求量下降情形下政府事后补偿机制研究[D];天津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袁义淞;民间资本进入准经营性基础设施PPP项目的激励问题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2 李洁;高速公路PPP项目的政府监管体系研究[D];山东建筑大学;2015年
3 廖新晨;PPP视角下甘肃省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融资模式研究[D];兰州财经大学;2015年
4 王欣然;PPP项目激励性合约的政府承诺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5年
5 李娇;基于PPP的高速公路融资模式研究[D];云南大学;2015年
6 曾维健;基于系统动力学的西部地区PPP项目风险管理路径研究[D];重庆大学;2015年
7 方R,
本文编号:60460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hongguanjingjilunwen/6046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