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宏观经济论文 >

位于饮用水源地准保护区城镇工业园区可持续发展水平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01 14:10

  本文关键词:位于饮用水源地准保护区城镇工业园区可持续发展水平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饮用水源地 工业园 可持续发展水平 模糊综合评判法 信息熵 AHP


【摘要】:针对国内存在的位于饮用水源地准保护区城镇工业园区的特殊性,如何有效地评价它的可持续发展水平和充分考虑其限制条件,本研究采用基于AHP-信息熵-模糊综合评判法对研究实例合肥市长丰县岗集镇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可持续发展水标在内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结合专家咨询法和信息熵法分别计算一般情况平进行了评价,然后根据我国综合生态园建设标准和集中式饮用水水源环境保护指南,建立了包含水质安全、总量控制、危险固废年排放量、危险化学品、火灾预防、产业结构等限制性指下和考虑限制作用下的指标权重,并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对案例进行评价,取得了客观的评价结果,并根据结果,提出了生态环境保护的建议。主要有以下内容和结论:1、选择层次分析法构建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框架:目标层为园区可持续发展水平,准则层为城镇饮用水源地安全、环境质量、城镇经济发展、环境污染防治、生态保护与建设五个影响因素,要素层包含12项影响因子,指标层为37个定量指标和9个定性指标。运用AHP-信息熵法结合MATLAB软件计算指标权重,为合肥市岗集镇工业园的建设发展和环境保护的过程中提供指导。2、确定限制指标及其选择的合理性,本文运用限制指标的设置来区别工业园区在准水源地保护区内设置与否可持续发展水平的不同,综合考虑本研究区域的特殊性及其他因素,选取了水质安全、总量控制、危险固废年排放量、危险化学品、火灾预防、产业结构为本研究的限制性指标。3、实例分析:(1)运用层次分析法选择合肥市长丰县岗集镇工业园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AHP-信息熵-模糊综合评判法对岗集镇工业园在规划年内(2010年-2030年)的可持续发展水平进行评价,并对比一般工业园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和考虑限制指标园区可持续发展能力,结果显示在考虑限制指标情况下合肥市岗集镇工业园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由2010年的0.5287上升到2030年的0.6690,而在不考虑限制指标的情况下园区的可持续发展水平由2010年的0.5674上升到2030年的0.8020,这一对比结果体现出在涉及饮用水源地准保护区的城镇工业园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受到限制指标的影响,可持续发展水平有所降低。(2)通过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本文采用的研究方法进行对比验证,验证了本研究方法和模型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具有一定的研究意义。在针对不同城镇或不同区域,其限制条件有所区别,根据实际情况选取限制指标,对所在区域进行可持续发展水平评价。
【关键词】:饮用水源地 工业园 可持续发展水平 模糊综合评判法 信息熵 AHP
【学位授予单位】:合肥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X22
【目录】:
  • 致谢7-8
  • 摘要8-9
  • ABSTRACT9-16
  • 第一章 绪论16-23
  •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16-17
  • 1.1.1 研究背景16-17
  • 1.1.2 研究目的和意义17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17-20
  • 1.2.1 城镇工业园可持续发展水平评价综合研究进展17-19
  • 1.2.2 位于饮用水源地准保护区城镇工业园可持续发展水平研究进展19-20
  • 1.2.3 问题提出20
  • 1.3 研究内容、创新点及技术路线20-23
  • 1.3.1 研究内容20-21
  • 1.3.2 主要创新点21
  • 1.3.3 技术路线21-23
  • 第二章 理论基础和评价方法23-28
  • 2.1 理论基础23-24
  • 2.1.1 城镇工业园区可持续发展理论23-24
  • 2.2 评价方法24-26
  • 2.2.1 城镇工业园可持续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权重的确定24-25
  • 2.2.2 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评价方法25-26
  • 2.3 本章小结26-28
  • 第三章 饮用水源地准保护区城镇工业园可持续发展水平指标体系的构建28-38
  • 3.1 基于模糊综合评判法建立园区可持续发展水平指标体系28-33
  • 3.1.1 评价指标体系的内涵、作用和目的28
  • 3.1.2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28-33
  • 3.2 本文评价指标体系量化方法------AHP-信息熵-模糊综合评判法33-37
  • 3.2.1 确定指标权重33-37
  • 3.3 本章小结37-38
  • 第四章 合肥市长丰县岗集镇工业园实例分析38-67
  • 4.1 合肥市长丰县岗集镇工业园基本特征38-43
  • 4.1.1 合肥市长丰县岗集镇工业园基本概况38
  • 4.1.2 合肥市长丰县岗集镇工业园自然概况38
  • 4.1.3 合肥市长丰县岗集镇工业园水源地概况38-39
  • 4.1.4 合肥市长丰县岗集镇工业园社会经济概况39-41
  • 4.1.5 合肥市长丰县岗集镇工业园环境现状41-43
  • 4.2 指标体系的选择及其量化43-58
  • 4.2.1 评价指标体系建立43-45
  • 4.2.2 时间序列与目标序列的构建45-47
  • 4.2.3 层次分析法指标权重的计算47-54
  • 4.2.4 信息熵法指标权重计算54-56
  • 4.2.5 综合权重计算56-58
  • 4.3 基于模糊综合评判法可持续发展水平计算58-64
  • 4.3.1 指标类型的划分和各指标环境承载力指数的计算58-60
  • 4.3.2 综合可持续发展水平计算60-63
  • 4.3.3 基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分析结论的对策建议63-64
  • 4.4 方法验证64-66
  • 4.4.1 原理64-65
  • 4.4.2 计算关联系数和关联向量65-66
  • 4.5 本章小结66-67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67-69
  • 5.1 结论67-68
  • 5.2 研究展望68-69
  • 参考文献69-73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73-74
  • 附录74-8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玉燕;刘浩峰;;新疆北疆地区少数民族贫困县可持续发展水平时空变化解构——以木垒哈萨克自治县为例[J];新疆环境保护;2012年01期

2 马海波;王伟;;基于贝叶斯理论的区域可持续发展水平概率评估[J];水电能源科学;2014年04期

3 唐亮,廖正军,陈尧华,左玉辉;重庆高新区可持续发展水平评价与对策研究[J];重庆环境科学;2003年01期

4 陶江;杨德刚;苏小军;曾容;王野;;新疆干旱区绿洲可持续发展水平及其空间分布特征[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7年06期

5 葛永铭;陈奕;;基于能值分析的湖州市可持续发展水平研究[J];河南科学;2011年04期

6 叶长盛,董玉祥;广州市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水平综合评价[J];热带地理;2003年01期

7 陈斌;;华东六省可持续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8年11期

8 孙霄凌;施卫东;;我国区域能源可持续发展水平评价模型的构建与实证分析[J];资源与产业;2008年04期

9 姜世中;成都市可持续发展水平空间分布特征[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2年05期

10 孙雪;郝兆印;陈培安;;区域可持续发展水平的时空差异研究——以山东省为例[J];资源与产业;2013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夏进;阎振元;董业斌;颜淼;;城市可持续发展水平评价方法研究[A];中国环境保护优秀论文集(2005)(上册)[C];2005年

2 覃勤;;南方山区县域可持续发展水平测度研究——以桃源县为例[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3 刘新建;;可持续发展水平的系统定义[A];Well-off Society Strategies and Systems Engineering--Proceedings of the 13th Annual Conference of System Engineering Society of China[C];2004年

4 朱建东;;黑龙江省地级以上城市可持续发展水平比较分析[A];黑龙江省第十一次统计科学讨论会论文集[C];2012年

5 刘东辉;崔伟宏;李红旮;陆锋;张显峰;;黄淮海平原市县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水平综合评价及地区差异分类[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上册)[C];2001年

6 袁嘉新;李金华;;中国可持续发展监测评价系统研究[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下册)[C];1999年

7 冯玉广;;山区县域可持续发展水平和能力定量评价研究[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8 李丽娜;石培基;李建豹;;基于GIS的可持续发展水平空间差异的实证分析[A];发挥资源科技优势 保障西部创新发展——中国自然资源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陈颐;宝洁努力提升可持续发展水平[N];经济日报;2010年

2 记者 宋广玉;南京可持续发展水平位居第三[N];南京日报;2009年

3 记者 宋广玉;南京可持续发展水平位居第四[N];南京日报;2008年

4 记者 宋广玉;南京可持续发展水平位居长三角第三[N];南京日报;2010年

5 本报评论员;生态西宁不懈追求[N];西宁晚报;2014年

6 记者 晏飞;徐州可持续发展水平位居第十[N];徐州日报;2009年

7 记者 张孔生;扬州资源环境排第三[N];扬州日报;2009年

8 杨佐坤;发展主旋律:又好又快[N];内蒙古日报(汉);2006年

9 本报评论员;以法治思维营造发展新环境[N];河北日报;2013年

10 记者 鲍丕勇;我市“社保能力”位居全省第一[N];徐州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胡大伟;基于系统动力学和神经网络模型的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仿真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6年

2 田辉;人类可持续发展指数(HSDI)构建及其应用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蔡亚军;位于饮用水源地准保护区城镇工业园区可持续发展水平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6年

2 赵会娟;河北省区域可持续发展水平综合评价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09年

3 张玉荣;四川省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水平实证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4 王晓亮;江苏开放型经济可持续发展水平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3年

5 高英超;四川省市州可持续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与分析[D];西南财经大学;2013年

6 褚玉楠;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可持续发展水平评价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7 秦兰;生态工业园环境行为对其可持续发展水平的影响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8 戴向洋;湖南省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评价及其区域差异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9 向兰;省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3年

10 宋冰;城市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水平满意度测评研究[D];重庆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60461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hongguanjingjilunwen/60461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f1f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