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宏观经济论文 >

北京大都市区范围界定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03 20:26

  本文关键词:北京大都市区范围界定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大都市区 人口密度 通勤 通勤铁路 GIS技术


【摘要】:大都市区是当今城市化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大都市区的重要意义就在于它的范围突破了行政区划的限制,不仅通过通勤改变了城市发展的空间和规模,同时也给整个区域内的劳动、资本流动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从世界很多大都市区发展来看,大都市区正在逐渐成为各国越来越重视的经济社会发展的空间尺度。正因如此,在大都市区的视角下研究城市问题更有利于准确评价我国现有区域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现在学界关于大都市区的界定莫衷一是,现有界定北京大都市区的方法有值得改进的空间。本文首先通过北京市不同区的人口密度和人均GDP的比较,说明延庆、密云等区与北京市平均水平存在较大差距,且通勤距离远、通勤时间长,如果在考虑城市发展限制因素等问题时把延庆、密云包括在内显然不能准确反映北京现有情况。通过总结前人的文献和理论成果,本文比较了国外大都市区演化过程,发现通勤铁路在国外大都市区范围动态变化中的重要作用,能够扭转大城市就业可达性恶化趋势,引导城市集聚经济边界有序扩张,优化大都市区时空形态,促进城市功能调整。在考虑人口密度、非农人口比重、人口增长率等统计指标的基础上,加入前人忽略的通勤要素,提出了新的大都市区界定方法。以北京为例,参考第五次人口普查、第六次人口普查时北京、河北、天津三地的各街道、乡、镇的人口密度、农业人口比重、人口增长率以及实地走访、问卷调查“上班族”通勤距离、通勤时间,通过购买北京、河北、天津三地的精确到街道、乡、镇的GIS地图,利用GIS技术确定了2010年的精确到街道、乡、镇的北京大都市区范围,这个范围已经初步跨出行政边界。在初步界定北京大都市区的基础上,结合现有北京城市的轨道交通规划(2007-2016),我们发现北京现有交通规划的重点是增加城市内部的路网密度,而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大都市区通勤铁路的建设。基于大都市区界定方法的改进,本文根据北京大都市区发展趋势设想了四条大都市区通勤铁路的建设,画出了在此基础上的北京大都市区的动态发展,并与现有只顾增加城市内部路网密度的规划基础上预测的大都市区进行了对比,发现大都市区通勤铁路确实能够很好的缓解北京的城市问题,引导北京城市空间合理扩展和经济可持续发展,这正是大都市区界定的意义所在。本文认为官方尽快地统一大都市区的界定标准,积极建设大都市区通勤铁路对于响应国家京津冀一体化号召,促进区域发展具有非常大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大都市区 人口密度 通勤 通勤铁路 GIS技术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299.27
【目录】:
  • 致谢5-6
  • 摘要6-7
  • ABSTRACT7-11
  • 1 引言11-22
  •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11-14
  • 1.1.1 研究背景11-12
  • 1.1.2 研究意义12-14
  • 1.2 文献综述及现有文献评价14-18
  • 1.2.1 大都市区概念文献综述14-16
  • 1.2.2 大都市区界定文献综述16-17
  • 1.2.3 现有文献评价17-18
  • 1.3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18-22
  • 1.3.1 研究内容18-19
  • 1.3.2 研究方法19-22
  • 2 大都市区范围界定的理论基础22-27
  • 2.1 城市空间组织的基本理论22-25
  • 2.1.1 区位理论22-23
  • 2.1.2 中心地理论23-24
  • 2.1.3 扩散理论24-25
  • 2.1.4 “核心-边缘”理论25
  • 2.2 大都市区理论25-27
  • 3 国外大都市区范围界定方法演进27-31
  • 3.1 美国大都市区范围界定方法演进27-29
  • 3.2 日本大都市区范围界定方法演进29-31
  • 4 北京大都市区范围重新界定的必要性31-38
  • 4.1 北京市城市空间的演进31-34
  • 4.1.1 北京城市空间规划格局31-32
  • 4.1.2 北京城市空间发展特征32-33
  • 4.1.3 北京城市空间人口分布33-34
  • 4.2 北京大都市区范围现有界定方法34-36
  • 4.3 现有北京大都市区范围界定带来的问题36-38
  • 4.3.1 不利于政府正确制定解决城市问题的对策36-37
  • 4.3.2 不利于北京与国外大都市区的准确比较37-38
  • 5 北京大都市区范围界定方法的修订38-46
  • 5.1 北京大都市区范围界定的基本内容38-40
  • 5.1.1 统计单元的确定38
  • 5.1.2 城市中心区的确定38-39
  • 5.1.3 外围地区的确定39
  • 5.1.4 外围地区与中心城市的联系程度39-40
  • 5.2 北京大都市区范围界定的步骤40-42
  • 5.2.1 北京大都市区城市中心区的确定40
  • 5.2.2 北京大都市区边缘区的确定40-41
  • 5.2.3 本文界定的北京大都市区范围41-42
  • 5.3 北京大都市区新范围界定的有效性42-46
  • 5.3.1 帮助政府正确制定解决城市问题的对策42-44
  • 5.3.2 能够准确比较北京与国外大都市区的发展44-46
  • 6 结论与展望46-48
  • 6.1 结论46
  • 6.2 展望46-48
  • 参考文献48-51
  • 附录51-60
  • 索引60-61
  •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61-63
  • 学位论文数据集6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京祥,刘荣增;美国大都市区的发展及管理[J];国外城市规划;2001年05期

2 黄勇,马国华,邵毅,张文平,朱福林,徐克强;美国大都市区的发展与管理[J];浙江社会科学;2001年03期

3 刘虹,王旭;美国的汽车与大都市区化及其启示[J];管理世界;2003年06期

4 ;广东省着力建设六大都市区[J];长江建设;2003年02期

5 宁越敏;国外大都市区规划体系评述[J];世界地理研究;2003年01期

6 谢让志;关于“大都市区”理论与区域发展[J];环渤海经济w,

本文编号:61619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hongguanjingjilunwen/61619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d96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